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壳体,壳体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连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壳体的外侧,壳体与出水口相对的侧壁上连有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连有用于清理污物的旋转格栅提升组件,壳体内底部安装有曝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污水中的垃圾可以经旋转格栅提升组件输出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部,污水中的垃圾不再掉落进入到泵站内部堵塞水泵,为后续水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壳体底部有沉积的土或沙时,通过曝气组件将土或沙与污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经水泵泵出,减少壳体底部的沉积物,进而减少了工作人员清理壳体底部土或沙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提升泵站
,尤其涉及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化提升泵站作用于黑臭河治理过程作为污染源头截污泵站、内河和外河水源换水循环泵站、小区和农田排涝或灌溉泵站、雨污分流终端排水泵站使用,晴天强排污水,雨天自流雨水等。现有的一体化泵站,内部主要部件有格栅、水泵及玻璃钢罐体,其中格栅主要有两大类。
[0003]一种是提篮格栅,其由提篮、导轨及导链组成,成本低廉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垃圾掉落以及垃圾冒出现象,导致泵站内部垃圾较多堵塞水泵。
[0004]另外一种是粉碎格栅,粉碎格栅成本相对较高,虽然可实现无人值守但部分垃圾有无法粉碎进入泵站内部风险比如塑料袋等较软的垃圾,依然有堵塞水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壳体,壳体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连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壳体的外侧,壳体与出水口相对的侧壁上连有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连有用于清理污物的旋转格栅提升组件,壳体内底部安装有曝气组件;
[0007]旋转格栅提升组件包括下端与进水管连通的倾斜格栅筒,进水管一端伸入到壳体内,且进水管伸入到壳体内一端与格栅筒底部一侧连接,格栅筒上端伸出壳体的顶壁,且格栅筒的上端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格栅筒的顶壁后连有一号旋转轴,一号旋转轴另一端连有绞龙格栅,绞龙格栅的另一端连有二号旋转轴,二号旋转轴的下端与格栅筒底面转动连接,位于壳体内的格栅筒上设有若干出水孔,格栅筒的上端一侧设有格栅垃圾出口;
[0008]曝气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底部的曝气管,曝气管上安装有若干曝气球,曝气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供气设备连接。
[0009]壳体为玻璃钢壳体。
[0010]格栅筒底面连有竖直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与壳体底壁连接。
[0011]位于壳体内的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漏水孔。
[0012]壳体顶面安装有用于工作人员进入到壳体内的开关门。
[0013]壳体内安装有供工作人员攀登的梯子。
[0014]供气设备为曝气风机或曝气鼓风机。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污水中的垃圾可以经旋转格栅提升组件输
出到本技术外部,污水中的垃圾不再掉落进入到泵站内部堵塞水泵,为后续水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当本技术壳体底部有沉积的土或沙时,通过曝气组件将土或沙与污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经水泵泵出,减少壳体底部的沉积物,进而减少了工作人员清理壳体底部土或沙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A
‑
A的剖视图;
[0019]图4为绞龙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
壳体;2
‑
水泵;3
‑
出水管;4
‑
出水口;5
‑
进水管;6
‑
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1
‑
格栅筒;62
‑
电动机;63
‑
一号旋转轴;64
‑
绞龙格栅;65
‑
二号旋转轴;66
‑
格栅垃圾出口;7
‑
曝气组件;71
‑
曝气管;72
‑
曝气球;73
‑
进气管;8
‑
支撑柱;9
‑
开关门;10
‑
梯子;
[0021]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安装有水泵2,水泵2的输出端连有出水管3,出水管3的另一端连有出水口4,出水口4位于壳体1的外侧,壳体1与出水口4相对的侧壁上连有进水管5,其特征在于,进水管4连有用于清理污物的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壳体1内底部安装有曝气组件7;
[0024]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包括下端与进水管5连通的倾斜格栅筒61,进水管4一端伸入到壳体1内,且进水管4伸入到壳体1内一端与格栅筒61底部一侧连接,格栅筒61上端伸出壳体1的顶壁,且格栅筒61的上端安装有电动机62,电动机62的输出轴穿过格栅筒61的顶壁后连有一号旋转轴63,一号旋转轴63另一端连有绞龙格栅64,绞龙格栅64的另一端连有二号旋转轴65,二号旋转轴65的下端与格栅筒61底面转动连接,,位于壳体1内的格栅筒61上设有若干出水孔,格栅筒61的上端一侧设有格栅垃圾出口66;
[0025]曝气组件7包括位于壳体1底部的曝气管71,曝气管71上安装有若干曝气球72,曝气管71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有进气管73,进气管73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供气设备连接。
[0026]壳体1为玻璃钢壳体。
[0027]格栅筒61底面连有竖直的支撑柱8,支撑柱8的下端与壳体1底壁连接。
[0028]位于壳体1内的进水管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漏水孔。
[0029]壳体1顶面安装有用于工作人员进入到壳体1内的开关门9。
[0030]壳体1内安装有供工作人员攀登的梯子10。
[0031]供气设备为曝气风机或曝气鼓风机。
[0032]本技术工作时,污水通过泵站进水管5进入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内,由于格栅筒61上的出水孔,污水可以通过出水孔进入泵站内部(即壳体1内部),垃圾则被截留在格栅筒61内,电动机62工作,垃圾随着绞龙格栅64向格栅垃圾出口66提升,通过格栅垃圾出口66离开泵站,由人工定期处理排出来的垃圾;格栅筒61倾斜,格栅筒61与地面有一定角度通过
重力方便垃圾流出格栅垃圾出口66,格栅垃圾出口66由活动板构成可实现出口的关闭和开启,提升后的垃圾由小渣车进行运输处理。本技术污水中的垃圾可以经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输出到本技术外部,污水中的垃圾不再掉落进入到泵站内部堵塞水泵,为后续水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当本技术壳体1底部有沉积的土或沙时,通过曝气组件7曝气,壳体1底部的土或沙与污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经水泵2泵出,减少壳体1底部的沉积物,进而减少了工作人员清理壳体1底部土或沙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旋转格栅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安装有水泵(2),水泵(2)的输出端连有出水管(3),出水管(3)的另一端连有出水口(4),出水口(4)位于壳体(1)的外侧,壳体(1)与出水口(4)相对的侧壁上连有进水管(5),其特征在于,进水管(4)连有用于清理污物的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壳体(1)内底部安装有曝气组件(7);旋转格栅提升组件(6)包括下端与进水管(5)连通的倾斜格栅筒(61),进水管(4)一端伸入到壳体(1)内,且进水管(4)伸入到壳体(1)内一端与格栅筒(61)底部一侧连接,格栅筒(61)上端伸出壳体(1)的顶壁,且格栅筒(61)的上端安装有电动机(62),电动机(62)的输出轴穿过格栅筒(61)的顶壁后连有一号旋转轴(63),一号旋转轴(63)另一端连有绞龙格栅(64),绞龙格栅(64)的另一端连有二号旋转轴(65),二号旋转轴(65)的下端与格栅筒(61)底面转动连接,位于壳体(1)内的格栅筒(61)上设有若干出水孔,格栅筒(61)的上端一侧设有格栅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民,王金杰,王程远,
申请(专利权)人:安力斯天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