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调节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89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俯卧位调节垫,涉及医疗用品的技术领域,解决了不同体型的患者需更换使用不同尺寸的体位垫,体位垫固定尺寸不可调节的问题,包括:一个基底垫、一对相互正对且结构对称设置的前支撑垫和一对相互正对且结构对称设置的后支撑垫,四个后支撑垫合围形成一个与患者的腹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两个前支撑垫和两个后支撑垫用于支撑患者躯干部分,每一个支撑垫的下表面均与基底垫的上表面通过若干粘结结构连接,每一个支撑垫上均设有气孔以调节支撑垫的厚度,患者将肚子放置于方形槽内,便于肚子较大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腹部下沉,防止术中患者腹部压力高,静脉压力过高,术中出血过多,舒适的体位保证手术的顺利和安全。和安全。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位调节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的
,尤其涉及一种俯卧位调节垫。

技术介绍

[0002]俯卧位手术体位为手术治疗常用体位之一,尤其在背部脊柱外科、颈椎、腰椎手术中应用较广,随着脊柱外科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事故的多发,脊柱创伤越来越多发,脊柱手术也越来越多,对不同年龄和胖瘦的患者需使用不同宽度的体位垫,因此对俯卧位体位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脊柱手术多在俯卧位下进行,术中满意的体位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舒适的体位不仅有利于术者完成手术,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术后并发症。俯卧位垫是手术时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现有的这种产品都是固定尺寸不可调节的,身材小的人可能会直接掉在里面了,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在里面垫个垫子或枕头之类的东西,体型偏胖特别是大肚子的患者,趴在上面肚子会贴到手术床上并对背部造成挤压容易造成术中大出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位调节垫。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俯卧位调节垫,其中,包括:一个基底垫5、一对相互正对设置的前支撑垫2和一对相互正对设置的后支撑垫1,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结构对称设置,两个后支撑垫1结构对称设置,每一个前支撑垫2的下表面和每一个后支撑垫1的下表面均与基底垫5的上表面连接,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和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合围形成一个与患者的腹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8,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和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用于支撑患者躯干部分。
[0006]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每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包括:一个折角部11和一个斜面部12,斜面部12背离另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侧面和折角部11背离另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斜面部12高度较高的一端和折角部11的后侧面连接,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两个所述斜面部12分别用于支撑患者左右两侧的大腿根部。
[0007]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每一个所述前支撑垫2呈“∟”形状,每一个所述前支撑垫2的折角位置的上表面设有斜角。
[0008]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每一个所述折角部11呈“∟”形状,两个所述折角部11和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合围形成一个呈矩形的所述容置空间8
[0009]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两个前支撑垫2的前侧面均连接有前侧连接绑带3,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通过两个所述前侧连接绑带3可操作地连接。
[0010]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每一个所述前支撑垫2背离另一个所述前支撑垫2的侧面均连接有连接纽扣6。
[0011]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每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背离另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侧面均连接有侧面连接绑带7,每一个所述侧面连接绑带7可操作地缠绕在一个所述连接纽
扣6上。
[0012]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两个后支撑垫1的折角部11的后侧面均连接有后侧连接绑带4,两个后支撑垫1通过两个所述后侧连接绑带4可操作地连接。
[0013]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还包括:粘结结构,每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下表面和所述基底垫5的上表面通过若干所述粘结结构连接,每一个所述前支撑垫2的下表面和所述基底垫5的上表面通过若干所述粘结结构连接。
[0014]上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中,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和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上均设有用于充气和排气的气孔。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主要是用于脊柱外科的手术,适用于颈后路胸椎和腰椎的手术;
[0017](2)本技术中,第一角部、第二角部、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通过若干魔术贴与底部衬垫的一个侧面连接,第一角部、第二角部、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可调节,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可以调节俯卧位调节垫的长度和宽度,解决了不同体型的患者需更换使用不同尺寸的体位垫,体位垫固定尺寸不可调节的问题;
[0018](3)本技术中,第一角部、第二角部、第三角部、第四角部和底部衬垫合围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方形槽,患者将肚子放置于方形槽内,便于肚子较大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腹部下沉,防止术中患者腹部压力高,静脉压力过高,术中出血过多。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俯卧位调节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俯卧位调节垫的主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俯卧位调节垫的左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俯卧位调节垫的右视图。
[0023]附图中:1、后支撑垫;2、前支撑垫;3、前侧连接绑带;4、后侧连接绑带;5、基底垫;6、连接纽扣;7、侧面连接绑带;8、容置空间;11、折角部;12、斜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5]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俯卧位调节垫,其中,包括:一个基底垫5、一对相互正对设置的前支撑垫2和一对相互正对设置的后支撑垫1,两个前支撑垫2结构对称设置,两个后支撑垫1结构对称设置,每一个前支撑垫2的下表面和每一个后支撑垫1的下表面均与基底垫5的上表面连接,两个前支撑垫2和两个后支撑垫1合围形成一个与患者的腹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8,两个前支撑垫2和两个后支撑垫1用于支撑患者躯干部分。
[0026]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后支撑垫1包括:一个折角部11和一个斜面部12,斜面部12背离另一个后支撑垫1的侧面和折角部11背离另一个后支撑垫1的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斜面部12高度较高的一端和折角部11的后侧面连接,两个后支撑垫1的两个斜面部12分别用于支撑患者左右两侧的大腿根部。
[0027]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前支撑垫2呈“∟”形状,每一个前支撑垫2的
折角位置的上表面设有斜角。
[0028]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折角部11呈“∟”形状,两个折角部11和两个前支撑垫2合围形成一个呈矩形的容置空间8
[0029]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两个前支撑垫2的前侧面均连接有前侧连接绑带3,两个前支撑垫2通过两个前侧连接绑带3可操作地连接。
[0030]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前支撑垫2背离另一个前支撑垫2的侧面均连接有连接纽扣6。
[0031]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后支撑垫1背离另一个后支撑垫1的侧面均连接有侧面连接绑带7,每一个侧面连接绑带7可操作地缠绕在一个连接纽扣6上。
[0032]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两个后支撑垫1的折角部11的后侧面均连接有后侧连接绑带4,两个后支撑垫1通过两个后侧连接绑带4可操作地连接。
[0033]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粘结结构,每一个后支撑垫1的下表面和基底垫5的上表面通过若干粘结结构连接,每一个前支撑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调节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基底垫(5)、一对相互正对设置的前支撑垫(2)和一对相互正对设置的后支撑垫(1),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结构对称设置,两个后支撑垫(1)结构对称设置,每一个前支撑垫(2)的下表面和每一个后支撑垫(1)的下表面均与基底垫(5)的上表面连接,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和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合围形成一个与患者的腹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8),两个所述前支撑垫(2)和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用于支撑患者躯干部分;还包括:粘结结构,每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下表面和所述基底垫(5)的上表面通过若干所述粘结结构连接,每一个所述前支撑垫(2)的下表面和所述基底垫(5)的上表面通过若干所述粘结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包括:一个折角部(11)和一个斜面部(12),斜面部(12)背离另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侧面和折角部(11)背离另一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侧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斜面部(12)高度较高的一端和折角部(11)的后侧面连接,两个所述后支撑垫(1)的两个所述斜面部(12)分别用于支撑患者左右两侧的大腿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俯卧位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前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