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电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86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7
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传动组件及由传动组件驱动的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容纳冲击组件的环形侧壁。所述冲击组件包括输出轴及套设于输出轴的动棘轮与静棘轮,所述动棘轮固定连接于输出轴,所述静棘轮固定于环形侧壁的内壁,即输出轴带动动棘轮相对于静棘轮运动。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输出轴的转换推钮与复位弹簧,所述转换推钮设有轴向固定于输出轴上的环状部及自环状部向外延伸的长臂,所述长臂转动以使冲击组件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复位弹簧设有位于前端的上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抵靠于长臂的侧边。该复位弹簧的设置,在不增加新的零件和未改变环形侧壁的外形体积的条件下,能可靠的实现其复位功能。实现其复位功能。实现其复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电钻
[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复位功能的冲击电钻。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小型电钻增加有冲击功能,且为了加大冲击效果,电钻的冲击棘轮的齿数通常不小于15个,并且随着冲击棘轮的齿数越多,其外径就会变得越大;由于冲击棘轮中静棘轮是放置于前齿轮箱体内,这就要求前齿轮箱体的体积非常紧凑。现有技术中实现电钻的冲击功能和非冲击功能的相互转换,其中一个重要的零件就是复位弹簧,其所起的作用就是复位;该复位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复位弹簧的上靠脚抵靠在转换推钮的短凸台上,并对转换推钮产生预压力,即复位推力。
[0003]然而,受前齿轮箱体的外径限制,转换推钮的短凸台的长度较短,从而导致了复位弹簧的上靠脚外径不能做大,这样两者的接触长度就会减小;同时,为了保证可靠的接触,就必须对复位弹簧的上靠脚的尺寸公差有严格的要求,当上靠脚的外径超过了转换推钮的短凸台的可接触长度,复位弹簧的复位功能就会失效,从而无法提供给转换推钮相应的复位扭矩。如果复位弹簧的复位功能不可靠或失效,就会直接导致冲击功能和非冲击功能相互转换的失效。因此在狭窄的空间内,如何设计该复位弹簧,以可靠地实现其复位功能,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4]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冲击电钻,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位弹簧的冲击电钻,该复位弹簧能可靠的实现其复位功能,保证冲击组件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的切换。
[0006]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传动组件及由所述传动组件驱动的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齿轮箱壳体及自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容置腔。所述冲击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输出轴及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动棘轮与静棘轮,所述动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出轴共同运动,所述静棘轮固定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即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动棘轮相对于所述静棘轮运动。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转换推钮与复位弹簧,所述转换推钮设有轴向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环状部及自所述环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长臂,所述长臂转动以使所述冲击组件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静棘轮与所述转换推钮之间且设有位于后端的下抵接部与位于前端的上抵接部,所述下抵接部抵靠于所述静棘轮,而所述上抵接部抵靠于所述长臂的侧边。
[0007]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长臂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长臂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冲击组件处于非冲击状态,所述长臂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冲击组件处于冲击状态。
[0008]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环状部前端的轴承,所述转换推钮设有自所述环状部的外周向前凸伸的数个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夹持固定于所述轴承的外周,即所述转换推钮通过所述轴承轴向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
[0009]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长臂自其中一个所述凸伸部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上述凸伸部还设有自后端沿周向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长臂在周向上错位设置。
[0010]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上抵接部设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第一抵接部及自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末端沿周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抵靠于所述突出部的侧边,且所述第二抵接部抵靠于所述长臂的侧边。
[0011]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静棘轮设有自外周向前凸伸的数个挡止臂,所述挡止臂对应于所述凸伸部设置,且所述下抵接部抵靠于其中一个所述挡止臂的侧边。
[0012]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组件处于非冲击状态时,所述挡止臂的前端面抵接于所述凸伸部的后端面;所述冲击组件处于冲击状态时,所述挡止臂与所述凸伸部错位,此时所述动棘轮与所述静棘轮具有相对的轴向运动而啮合。
[0013]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电钻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外周的调节套,所述调节套设有径向向内凸伸的凸台,所述冲击组件由非冲击状态切换为冲击状态时,所述凸台抵靠于所述长臂远离所述上抵接部的另一侧边,并抵推所述长臂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所述长臂通过所述上抵接部带动所述复位弹簧一起运动,以向所述复位弹簧施加一复位推力。
[0014]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组件由冲击状态切换为非冲击状态时,所述凸台与所述长臂脱离,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复位推力抵推所述长臂,以使所述长臂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0015]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环形侧壁设有位于周向上的缺口,所述缺口向前贯穿所述环形侧壁的前端面且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长臂自所述容置腔延伸穿出所述缺口,所述长臂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长臂远离所述上抵接部的另一侧边抵靠于所述缺口的内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转换推钮设有轴向固定于输出轴上的环状部及自环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长臂,所述长臂转动以使冲击组件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复位弹簧位于静棘轮与转换推钮之间且设有位于后端的下抵接部与位于前端的上抵接部,所述下抵接部抵靠于静棘轮,而所述上抵接部抵靠于长臂的侧边。该复位弹簧的设置,在不增加新的零件和未改变环形侧壁的外形体积的条件下,能可靠的实现其复位功能,既保证了冲击组件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的切换,又节约了成本。同时,所述上抵接部的第一抵接部抵靠于转换推钮的突出部的侧边,且所述上抵接部的第二抵接部抵靠于转换推钮的长臂的侧边,保证了复位弹簧与转换推钮的双面接触;当复位弹簧的上抵接部的外径超过了转换推扭的突出部的接触面时,其复位功能依旧有效。
[附图说明][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冲击电钻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冲击电钻中输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的输出结构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的输出结构中冲击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5是图2所示的输出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6是图2所示的输出结构去除压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所示的输出结构中冲击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6]100、冲击电钻10、壳体11、主体部12、握持部13、操作按钮20、电池包30、传动组件31、齿轮箱壳体32、环形侧壁320、容置腔321、缺口40、冲击组件41、输出轴411、前轴承412、后轴承42、动棘轮43、静棘轮431、挡止臂44、转换推钮440、轴承441、环状部442、长臂443、凸伸部444、突出部45、复位弹簧451、上抵接部452、下抵接部453、第一抵接部454、第二抵接部50、扭力调节机构51、扭力螺母52、扭力弹簧53、扭力垫片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传动组件及由所述传动组件驱动的冲击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齿轮箱壳体及自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容置腔,所述冲击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输出轴及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动棘轮与静棘轮,所述动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出轴共同运动,所述静棘轮固定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壁,即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动棘轮相对于所述静棘轮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转换推钮与复位弹簧,所述转换推钮设有轴向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环状部及自所述环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长臂,所述长臂转动以使所述冲击组件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静棘轮与所述转换推钮之间且设有位于后端的下抵接部与位于前端的上抵接部,所述下抵接部抵靠于所述静棘轮,而所述上抵接部抵靠于所述长臂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臂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长臂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冲击组件处于非冲击状态,所述长臂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冲击组件处于冲击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环状部前端的轴承,所述转换推钮设有自所述环状部的外周向前凸伸的数个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夹持固定于所述轴承的外周,即所述转换推钮通过所述轴承轴向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臂自其中一个所述凸伸部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上述凸伸部还设有自后端沿周向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长臂在周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席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