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62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包括面板、分流板、A板、前模仁、后模仁、B板、支撑脚及底板,在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设有滑块,滑块、前模仁及后模仁共同构成产品型腔,滑块顶部设有潜伏流道,潜伏流道与产品型腔连通;B板上设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流道顶针,滑块内设有水口顶针,水口顶针一端延伸至潜伏流道下方;滑块一侧设有第一斜面,A板上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A板上还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铲机,铲机上设有贯穿滑块的斜导柱,第一斜面上设有耐磨块,滑块内设有沿其移动方向设置的滑块弹针机构,滑块弹针机构一端贯穿滑块并延伸至与产品相抵,另一端与耐磨块相抵。解决了进浇位置不合理导致产品外观缺陷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中,为了便于进浇,通常将浇道与型腔连接的浇口设置在型腔的中心部位,而这种部位的浇口通常对应产品的外观面,从而在产品注塑成型后,产品的外观面上形成有进浇痕迹。随着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现有注塑成型中,很多产品为了保证良好的外观效果,其外观面不能有进浇痕迹。产品结构的原因,对模具进浇口位置有限制,即非外观面的位置进浇,其进浇的效果不理想,如熔融的塑胶分布不均等,存在不良外观缺陷,产品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以解决进浇位置不合理导致产品外观缺陷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包括面板、分流板、A板、B板、支撑脚及底板,在所述A板内设有前模仁,在所述B板内设有后模仁,在所述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前模仁及后模仁共同构成产品型腔,所述滑块顶部设有潜伏流道,所述潜伏流道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所述B板上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流道顶针,所述滑块内设有水口顶针,所述水口顶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潜伏流道下方,当所述滑块滑过一预设距离后,所述水口顶针与流道顶针对准以通过流道顶针推动所述水口顶针,从而顶出所述潜伏流道;所述滑块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A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A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铲机,在所述铲机上设有贯穿滑块的斜导柱,所述滑块的第一斜面上设有耐磨块,在所述滑块内设有沿滑块移动方向设置的滑块弹针机构,所述滑块弹针机构一端贯穿滑块并延伸至与产品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耐磨块相抵。
[0006]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弹针机构包括弹针本体及弹簧,所述弹针本体包括针头和针柄,所述滑块内沿其移动方向还设置有针头通孔及与所述针头通孔连通的压块通孔,所述压块通孔内设有与所述耐磨块相抵的第一压块及与所述第一压块相抵的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弹簧的弹簧通孔,所述第二压块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针柄的针柄通孔,所述第一压块和耐磨块之间形成有延迟间隙,所述针头穿过所述针头通孔并与所述产品侧壁抵持,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针柄抵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弹簧通孔与所述耐磨块相抵。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内沿其滑动方向还设置有复位针,所述复位针一端穿过所述滑块与所述后模仁相抵,所述复位针另一端穿过第二压块后固定在第一压块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延迟间隙为3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通过螺丝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流道顶针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所述流道顶针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块的底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潜伏流道包括用于与热流道连接的分支流道及与所述分支流道连通的浇注孔道,所述浇注孔道呈锥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的出口端通过热嘴与所述分支流道连接。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在本技术中,开模时,A板和B板分离,滑块在斜导柱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当滑块滑过一预设距离后,水口顶针与流道顶针对准,顶出机构通过流道顶针推动所述水口顶针,从而顶出所述潜伏流道,实现产品与潜伏流道分离;另外,滑块结合滑块弹针机构,实现弹针延迟抽芯,防止滑块抽芯时拉伤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的滑块弹针机构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的滑块弹针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的剖视图;
[0020]图中:1、面板;2、分流板;3、A板;4、前模仁;5、后模仁;6、B板;7、滑块;8、潜伏流道;81、分支流道;82、浇注孔道;9、热嘴;10、支撑脚;11、底板;12、流道顶针;13、水口顶针;14、铲机;15、斜导柱;16、耐磨块;17、弹针本体;171、针头;172、针柄;18、第一压块;19、第二压块;20、弹簧通孔;21、延迟间隙;22、复位针;23、产品;24、热流道;25、上顶针板;26、下顶针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0024]如图1

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包括面板1、分流板2、A板3、B板6、支撑脚10及底板11,在所述A板3内设有前模仁4,在所述B板6内设有后模仁5,在所述前模仁4与后模仁5之间设有滑块7,所述滑块7、前模仁4及后模仁5共同构成产品型腔,所述滑块7顶部设有潜伏流道8,所述潜伏流道8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所述B板6上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流道顶针12,所述滑块7内设有水口顶针13,所述水口顶针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潜伏流道8下方,当所述滑块7滑过一预设距离后,所述水口顶针13与流道顶针12对准以通过流道顶针12推动所述水口顶针13,从而顶出所述潜伏流道8;所述滑块7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A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A板3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铲机14,在所述铲机14上设有贯穿滑块7的斜导柱15,所述滑块7的第一斜面上设有耐磨块16,在所述滑块7内设有沿滑块7移动方向设置的滑块弹针机构,所述滑块弹针机构一端贯穿滑块7并延伸至与产品23抵持,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伏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分流板(2)、A板(3)、B板(6)、支撑脚(10)及底板(11),在所述A板(3)内设有前模仁(4),在所述B板(6)内设有后模仁(5),在所述前模仁(4)与后模仁(5)之间设有滑块(7),所述滑块(7)、前模仁(4)及后模仁(5)共同构成产品型腔,所述滑块(7)顶部设有潜伏流道(8),所述潜伏流道(8)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所述B板(6)上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流道顶针(12),所述滑块(7)内设有水口顶针(13),所述水口顶针(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潜伏流道(8)下方,当所述滑块(7)滑过一预设距离后,所述水口顶针(13)与流道顶针(12)对准以通过流道顶针(12)推动所述水口顶针(13),从而顶出所述潜伏流道(8);所述滑块(7)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A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A板(3)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铲机(14),在所述铲机(14)上设有贯穿滑块(7)的斜导柱(15),所述滑块(7)的第一斜面上设有耐磨块(16),在所述滑块(7)内设有沿滑块(7)移动方向设置的滑块弹针机构,所述滑块弹针机构一端贯穿滑块(7)并延伸至与产品(23)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耐磨块(16)相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伏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弹针机构包括弹针本体(17)及弹簧,所述弹针本体(17)包括针头(171)和针柄(172),所述滑块(7)内沿其移动方向还设置有针头通孔及与所述针头通孔连通的压块通孔,所述压块通孔内设有与所述耐磨块(16)相抵的第一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安魁黎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