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46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包括液压缸、底托、导向套、升降柱、设备安装平台;所述液压缸以活塞杆朝上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地板上;所述底托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无人艇甲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下端部穿过导向套内孔和设置于无人艇甲板上的穿装孔并与所述底托固定连接;所述设备安装平台与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压缸实现桅杆的升起和收回,可远程遥控,无需人工干预,更加符合无人艇的功能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无人艇处于非工作状态下,可收回桅杆,降低桅杆高度,从而解决了无人艇因桅杆过高导致不便母船存储和路上运输的技术问题。上运输的技术问题。上运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
,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装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人艇正逐步替代有人艇开展各种水面作业任务。有人艇一般没有桅杆或桅杆高度较低,而为了满足无人艇和控制端较远距离的信息通讯,无人艇通常需要安装一个较高的桅杆,用于安装通讯天线、雷达、摄像头以及信号灯等设备。
[0003]但目前母船上有人艇的存储空间往往高度较低,无法存储安装有较高桅杆的无人艇,而且路上运输的过程中对无人艇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固定高度的无人艇桅杆难以满足母船存储和路上运输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升降操作方便的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底托、导向套、升降柱、设备安装平台;
[0007]所述液压缸以活塞杆朝上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地板上;所述底托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无人艇甲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下端部穿过导向套内孔和设置于无人艇甲板上的穿装孔并与所述底托固定连接;所述设备安装平台与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缸体中部设置有方形法兰,方形法兰与无人艇舱内底板上端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使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地板上;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圆形法兰。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托包括同轴设置的圆形底面和圆管形立面,所述圆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内圈通孔和外圈通孔,内圈通孔与液压缸活塞杆端部的圆形法兰上的螺栓孔内穿装有连接螺栓;所述圆管形立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径向通孔和一个出线孔;在圆管形立面外侧位于出线孔上端固定有绑线架。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环形底面和圆管形立面,所述圆环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通过螺栓与无人艇甲板固定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导向套的圆环形底面上的多个通孔与底托圆形底面上的外圈通孔上下一一对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由长圆管和固定在其上端的矩形法兰构成,所述长圆管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在长圆管的下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和一个过线孔,多个螺纹孔与底座圆管形立面上的多个径向通孔内一一对应穿装有连接螺钉,使升降
柱下端部与底托固定连接;长圆管上的过线孔与底托上的出线孔对正连通。
[0013]更进一步的:在升降柱的长圆管上设置有竖向止转凹槽;在导向套的圆管形立面上固定有止转镶块,所述止转镶块上设置有一个止转凸起,所述止转凸起伸入到导向套的内孔中并以间隙配合方式嵌入到止转凹槽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安装平台包含上端具有安装面的安装座、内设进线孔的进线弯管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中空结构,其与安装座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进线管与所述连接块焊接固定,并与连接块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块的下端与升降柱的矩形法兰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1、本技术采用液压缸实现桅杆的升起和收回,可远程遥控,无需人工干预,更加符合无人艇的功能需求。
[0017]2、本技术在无人艇处于非工作状态下,可收回桅杆,降低桅杆高度,从而解决了无人艇因桅杆过高导致不便母船存储和路上运输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底托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底托的立体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导向套和止转镶块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止转镶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升降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设备安装平台结构示意图1;
[0026]图9是本技术设备安装平台结构示意图2;
[0027]图10是本技术在桅杆处于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在桅杆处于收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无人艇用升降桅杆,包括液压缸2、底托3、导向套5、升降柱6、设备安装平台7。所述液压缸2固定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地板1上;所述底托3与所述液压缸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5通过螺栓与无人艇甲板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底端与所述底托3固定连接,并与导向套5滑动连接;所述设备安装平台7与所述升降柱顶端固定连接。
[0031]如图2所示,所述液压缸由缸体21和活塞杆22组成,所述缸体中部设置有方形法兰211,用于将液压缸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底板1上;所述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圆形法兰221。
[0032]如图3所示,所述底托包含圆形底面31和圆管形立面32,所述圆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内圈通孔311和外圈通孔312,所述内圈通孔用于与液压缸活塞杆圆形法兰固定。所述圆管形立面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321和一个出线孔323,出线孔可采用但不限于附图所述的椭圆孔。桅杆上设备的线缆可通过所述出线孔进入无人艇舱内;所述出线孔上端固定设置有
绑线架322,用于固定设备线缆。
[0033]如图4所示,所述导向套具有与所述底托相似的结构,包含圆环形底面51和圆管形立面52,所述圆环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511,用于将所述导向套固定在无人艇甲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通孔511与所述底托圆形底面外圈通孔312相匹配,当所述液压缸出现故障时,可用长螺栓将所述导向套和所述底托同时固定在无人艇甲板上,保证桅杆处于升起状态,即使在所述液压缸故障时,无人艇也可正常工作。所述圆管形立面内部还设置有凹槽521和凹槽522,用于安装密封圈。所述圆形立面上同时固定有一个止转镶块53,所述止转镶块上设置有一个止转凸起531,该止转凸起伸入到导向套内孔中。
[0034]如图5所示,所述升降柱由长圆管61和矩形法兰62组成。所述长圆管底端均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612和一个过线孔611,过线孔可采用但不限于附图所述的椭圆孔。所述多个螺纹孔与所述底托圆管形立面上的多个通孔321相匹配,用于将所述升降柱和所述底托固定连接。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底托上的出线孔相匹配,且呈对正连通。所述长圆管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长圆管上设置有与止转镶块凸起相匹配的止转凹槽613,防止桅杆在升降过程中转动。所述矩形法兰上设置有四个通孔621。
[0035]如图6所示,所述设备安装平台包含上端具有安装面的安装座71、内设进线孔的进线弯管7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底托、导向套、升降柱、设备安装平台;所述液压缸以活塞杆朝上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地板上;所述底托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无人艇甲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下端部穿过导向套内孔和设置于无人艇甲板上的穿装孔并与所述底托固定连接;所述设备安装平台与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缸体中部设置有方形法兰,方形法兰与无人艇舱内底板上端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使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无人艇舱内地板上;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圆形法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包括同轴设置的圆形底面和圆管形立面,所述圆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内圈通孔和外圈通孔,内圈通孔与液压缸活塞杆端部的圆形法兰上的螺栓孔内穿装有连接螺栓;所述圆管形立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径向通孔和一个出线孔;在圆管形立面外侧位于出线孔上端固定有绑线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海洋环境无人艇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环形底面和圆管形立面,所述圆环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兵兵薄文波陈关胜李玉丛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