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43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自动扣压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该双头自动扣压机,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卡槽、第一凹槽、第一限位槽、支撑块、升降杆、限位板、第二凹槽、第一转盘、固定杆的配合,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转盘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进而对插入第一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二自动扣压机构内部的原料进行支撑,防止扣压时出现角度倾斜影响扣压效果。扣压效果。扣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双头自动扣压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

技术介绍

[0002]扣压机是一种用于扣压管件总成的液压设备,其将所配套的金属接头通过扣压机的模具施加收缩力,将金属接牢固的扣压在所配套的工程机械用高压油管或汽车上的刹车管、机油管、空调管、动力管上,根据扣压机的发展出现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021493558.5中公开了一种橡胶管双头扣压机,包括工作台以及两个扣压组件,其中一个所述扣压组件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另一个所述扣压组件下端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调节结构,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框,对不同长度的管道两端均可同时进行扣压操作,工作效率相对较高,适用范围较广,且扣压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手持管道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该装置存在体积较大,不方便存放和搬运,不方便根据需要调整装置的长度,为工作带来不便。
[0004]因此,提出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自动扣压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卡槽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前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中部插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中部插设有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距离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伸缩板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三限位槽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右端插设有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伸缩板的前后两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自动扣压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伸缩板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装置本体的前端右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腔后侧开设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中部插设
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套设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转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转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后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装置本体的前侧开设有定位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一自动扣压机构相同,所述第二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一自动扣压机构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在第一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二自动扣压机构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第一自动扣压机构、第二自动扣压机构在同一条线上。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左侧设置有齿牙,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腔右侧壁体与第一凹槽的左侧壁体相连通,所述固定杆的壁体开设有齿牙, 所述固定杆的壁体与升降杆的左侧壁体相啮合,所述限位板设置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第二限位槽的中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伸缩板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第三限位槽的中部,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伸缩板的左侧。
[0011]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与万向轮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牵引绳远离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固定套筒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凹槽贯穿第四凹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杆贯穿第四凹槽的中部,所述固定套筒设置在第四凹槽的内部,所述挡板设置在第四凹槽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在第四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大小与定位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槽的数量若干,所述定位槽以环形围绕在第三凹槽的四周,所述定位槽的位置与固定块的位置相对应。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双头自动扣压机,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卡槽、第一凹槽、第一限位槽、支撑块、升降杆、限位板、第二凹槽、第一转盘、固定杆的配合,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转盘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进而对插入第一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二自动扣压机构内部的原料进行支撑,防止扣压时出现角度倾斜影响扣压效果。
[0016]2、该双头自动扣压机,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第一伸缩板、第一限位块、第三限位槽、第二弹簧、第二支撑柱、第二伸缩板的配合可以方便调整第一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二自动扣压机构的距离,进而减小存放时的占地面积,方便储存,同时在工作时,可以通过原料的长度调节第一自动扣压机构与第二自动扣压机构的距离,提高装置本体的实用性。
[0017]3、该双头自动扣压机,通过设置的第三支撑柱与万向轮、把手、牵引绳、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四限位槽、转动杆、固定套筒、挡板、第三限位块、第二转盘、固定块、定位槽的配合,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转盘同时通过固定块进入定位槽的内部,对第三支撑柱的距离进行固定,方便固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装置本体的侧视图。
[0021]图中:1、装置本体;2、第一支撑杆;3、第一自动扣压机构;4、第一支撑柱;5、卡槽;6、第一凹槽;7、第一限位槽;8、支撑块;9、升降杆;10、限位板;11、第二凹槽;12、固定杆;13、第一转盘;14、第二限位槽;15、第一弹簧;16、第一伸缩板;17、第一限位块;18、第三限位槽;19、第二弹簧;20、第二支撑柱;21、第二伸缩板;22、第二支撑杆;23、第二自动扣压机构;24、第二限位块;25、第三支撑柱;26、把手;27、万向轮;28、牵引绳;29、第三凹槽;30、第四凹槽;31、第四限位槽;32、转动杆;33、固定套筒;34、挡板;35、第三限位块;36、第二转盘;37、固定块;38、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底部与万向轮27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装置本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自动扣压机,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自动扣压机构(3),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所述卡槽(5)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9),所述升降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前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的中部插设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13),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侧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4),所述第二限位槽(1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二限位槽(14)的中部插设有第一伸缩板(16),所述第一伸缩板(16)的顶部左侧固定距离有第一限位块(17),所述第一伸缩板(16)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8),所述第三限位槽(18)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9),所述第三限位槽(18)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0),所述第三限位槽(18)的右端插设有第二伸缩板(21),所述第二伸缩板(21)的前后两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自动扣压机构(23),所述第二伸缩板(2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4),所述第二伸缩板(21)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25),所述第三支撑柱(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7),所述第三支撑柱(2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6),所述第三支撑柱(2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28),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第四凹槽(30),所述装置本体(1)的前端右侧开设有第三凹槽(29),所述第三凹槽(29)的内腔后侧开设有第四限位槽(31),所述第三凹槽(29)的中部插设有转动杆(32),所述转动杆(32)的中部套设有固定套筒(33),所述固定套筒(33)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挡板(34),所述转动杆(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平陈善明徐泽皖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联润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