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13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仓、混合料筒、混合模块和取样机构;通过在液体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料筒内设置混合模块,通过堆叠设置的混合模块实现水泥助磨剂的原料的混合,避免采用电机搅拌的方式,降低能耗;此外,通过在混合料筒的侧边连接取样机构,通过躯体泵与混合料筒相连,驱替泵驱动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将混合料筒内的水泥助磨剂转移至取料模块中通过取料模块去除水泥助磨剂的样品进行检测,可是随时观察混合料筒中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情况,同时在不需要的时候还能通过驱替泵向釜体内输送回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助磨剂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见水泥助磨剂有液体和粉体(固体)两种,都能显著地提高磨机产量,或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粉磨电耗。在湿法粉磨过程中的水泥助磨剂又称之为:分散剂。
[0003]液体的水泥助磨剂中一般的需要将一些具有助磨功能的粉体物质添加到粉体助磨剂的母液中进行搅拌混合;一般这种混合投料的装置中混合釜中设置有搅拌装置,但是液体类的本来就容易混合,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能耗更高,此外一般的混合釜体中无法准确测量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成份及混合情况;因此,需要中一能够实现液体水泥助磨剂流动时自动混合的装置来实现水泥助磨剂的混合;同时能够检查混合状态的装置实现在线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能够解决一般的液体水泥助磨剂采用电机搅拌能耗高,以及无法随时监测液体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情况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加料仓、混合料筒、混合模块和取样机构;
[0006]所述加料仓设置在混合料筒的上方,且加料仓通过连接架固定设置;所述加料仓内设置有隔板,将加料仓分隔呈若干舱室;所述加料仓内各个舱室的底端均设置有气缸驱动的闸板,且通过气缸驱动控制加料仓内的各个舱室的放料;
[0007]所述混合料筒的顶端连接在加料仓的输出端上,所述混合料筒呈圆柱筒状结构;所述混合模块具有若干个且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混合料筒内,通过混合模块实现加料仓内放出的物料混合;所述混合料筒的侧边开有一对与取样机构相连的取样孔;
[0008]所述混合模块包括一混合主体,所述混合主体呈圆柱体状,该混合主体上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A,下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B,且开口A与开口B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在开口A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进料口,由前至后依次为进料口A、进料口B、进料口C及进料口D,在开口B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的出料口,由左至右依次为出料口A、出料口B、出料口C及出料口D,所述进料口A与出料口C相连通,进料口B与出料口A相连通,进料口C与出料口B相连通,进料口D与出料口D相连通;
[0009]所述取样结构包括驱替泵、管路模块和取料模块;所述驱替泵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封头且筒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管路模块相连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所述活塞杆穿过筒体端部的封头伸入在筒体内,所述活塞设置在筒体内并与活塞杆相连在活塞杆的驱动下沿着筒体的内壁往复移动;
[0010]所述管路模块包括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吸液管路包括第一阀组模块、第二阀组模块、第三阀组模块和第四阀组模块;所述第一阀组模块与第二阀组模块串联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筒体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上形成第一管路;
[0011]所述第三阀组模块与第四阀组模块串联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阀组模块和第二阀组模块的两端并联,第三阀组模块与第四阀组模块分别连接在筒体的第一料口与第二料口上形成第二管路;
[0012]所述取料模块包括透明罐、放液管和放液阀;所述透明罐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在管路模块的吸液管路上,所述透明罐的另一端通过出液管路连接在混合料筒的一个取样孔上;所述放液管垂直于透明罐设置,所述放液阀设置在放液管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组模块包括第一单向球阀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阀组模块包括第二单向球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单向球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二单向球阀自筒体的第一料口向第二料口的第一管路上依次串联;所述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混合料筒的另一取样孔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阀组模块包括第三单向球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阀组模块包括第四单向球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第三单向球阀、第四单向球阀和第四控制阀自筒体的第一料口向第二料口依次串联,所述第三单向球阀与第四单向球阀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透明罐的一端上。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中通过在液体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料筒内设置混合模块,通过堆叠设置的混合模块实现水泥助磨剂的原料的混合,避免采用电机搅拌的方式,降低能耗;此外,通过在混合料筒的侧边连接取样机构,通过躯体泵与混合料筒相连,驱替泵驱动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将混合料筒内的水泥助磨剂转移至取料模块中通过取料模块去除水泥助磨剂的样品进行检测,可是随时观察混合料筒中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情况,同时在不需要的时候还能通过驱替泵向釜体内输送回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的混合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 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仓、混合料筒、混合模块和取样机构;所述加料仓设置在混合料筒的上方,且加料仓通过连接架固定设置;所述加料仓内设置有隔板,将加料仓分隔呈若干舱室;所述加料仓内各个舱室的底端均设置有气缸驱动的闸板,且通过气缸驱动控制加料仓内的各个舱室的放料;所述混合料筒的顶端连接在加料仓的输出端上,所述混合料筒呈圆柱筒状结构;所述混合模块具有若干个且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混合料筒内,通过混合模块实现加料仓内放出的物料混合;所述混合料筒的侧边开有一对与取样机构相连的取样孔;所述混合模块包括一混合主体,所述混合主体呈圆柱体状,该混合主体上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A,下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B,且开口A与开口B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在开口A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进料口,由前至后依次为进料口A、进料口B、进料口C及进料口D,在开口B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的出料口,由左至右依次为出料口A、出料口B、出料口C及出料口D,所述进料口A与出料口C相连通,进料口B与出料口A相连通,进料口C与出料口B相连通,进料口D与出料口D相连通;取样结构包括驱替泵、管路模块和取料模块;所述驱替泵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封头且筒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管路模块相连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所述活塞杆穿过筒体端部的封头伸入在筒体内,所述活塞设置在筒体内并与活塞杆相连在活塞杆的驱动下沿着筒体的内壁往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哲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