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05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结构梁、楼梯和下结构梁,楼梯的上端水平设有上延伸段,上结构梁上水平设有开口朝向上延伸段的安装槽,上延伸段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深度,上延伸段插入安装槽内,安装槽和上延伸段之间设有限位柱,下结构梁上设有平台面和挑梁,平台面的高度大于挑梁的高度,楼梯的下端水平设有下延伸段,挑梁上端面通过第一聚四氟乙烯板和下延伸段的下端面接触,下延伸段和平台面之间设有伸缩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楼梯上下端分别与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之间的滑动幅度具有互补的效果,减少了楼梯从下结构梁上滑脱的情况发生,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中,楼梯间纵横向水平支撑相对较少,承受刚度大,发生地震灾害时通常是楼梯间结构首先发生失稳,直至结构破坏,而当地震发生时又需要通过楼梯逃生,因此楼梯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0003]为减缓或减轻楼梯结构承受的地震荷载,通常采用在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滑动支座,以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间在一定的区间内可相对伸缩滑动,减少地震破坏荷载的影响。
[0004]现有的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均是采用水平挑梁的结构设计,中国专利CN201920793480.X提出了一种剪刀式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装置,其公开的混凝土结构挑板为自结构梁朝向楼梯梯段水平延伸的结构设计,由于该混凝土结构挑板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楼梯梯段的下端面也为水平面,在结构梁延伸出混凝土结构挑板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滑动支座垫板钢板,现有的楼梯结构的上端与结构梁固定连接,仅在楼梯的下端设计滑动支座,在地震中,建筑的整体晃动幅度较大时,则建筑本体会对楼梯产生水平拉力,由于摇晃幅度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针对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在地震中由于建筑本体的晃动幅度较大,因此容易造成楼梯的下端从混凝土结构挑板上脱离,对楼梯本身的使用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楼梯上下端分别与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之间的滑动幅度具有互补的效果,减少了楼梯从下结构梁上滑脱的情况发生,安全性好。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结构梁、楼梯和下结构梁,所述的楼梯的上端水平设有上延伸段,所述的上结构梁上水平设有开口朝向上延伸段的安装槽,所述的上延伸段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深度,所述的上延伸段插入安装槽内,所述的安装槽和上延伸段之间设有限位柱,所述的下结构梁上设有平台面和挑梁,所述的平台面的高度大于挑梁的高度,所述的楼梯的下端水平设有下延伸段,所述的挑梁上端面通过第一聚四氟乙烯板和下延伸段的下端面接触,所述的下延伸段和平台面之间设有伸缩缝。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挑梁上端面设有弧形凸面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形凸面两侧的下水平搭接面,所述的下延伸段的下端面上对应设有弧形凹面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形凹面两侧的上水平搭接面,所述的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接触,所述的上水平搭接面和下水平搭接面接
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凸面靠近挑梁端部一侧的下水平搭接面的宽度,大于弧形凹面靠近上延伸段端部一侧的上水平搭接面的宽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缝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泡沫棒、硅酮耐候胶和与美缝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槽内侧壁设有第二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的限位柱两端穿过第二聚四氟乙烯板后与上结构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结构梁内设有延伸至挑梁内的受力筋,所述的挑梁内设有架立筋,所述的下结构梁、挑梁和平台面一体浇筑成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平台面和下延伸段上设有建筑面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板完全覆盖挑梁上端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挑梁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板通过胶粘剂固定在挑梁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下延伸段和平台面之间设有伸缩缝,挑梁上端面和下延伸段的下端面之间设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板,因此下延伸段和下结构梁之间也存在滑动间隙,则整体上使得楼梯上端和上结构梁之间以及楼梯下端和下结构梁之间均留有滑动间隙,上延伸段和安装槽之间的限位柱的限位状态会因楼梯下端的水平限位力较大而失效,从而使得建筑本体对楼梯上端的水平拉力减弱,此时上延伸段和安装槽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进而减小了下延伸段和下结构梁之间的滑动幅度,相互之间不易产生较大幅度的相对移动,通过减弱建筑本体对楼梯上下端的水平拉力实现了楼梯上下端分别与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之间的滑动幅度的互补,解决了现有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本体在晃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对楼梯上端产生较大的水平拉力,从而使得楼梯下端从下结构梁上脱离的问题,减少了楼梯从下结构梁上滑脱的情况发生,整体上提升了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楼梯的安全性;
[0019](2)本技术挑梁上端面设有弧形凸面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形凸面两侧的下水平搭接面,下延伸段的下端面上对应设有弧形凹面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形凹面两侧的上水平搭接面,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接触,上水平搭接面和下水平搭接面接触,在地震中,由于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的配合设计,具有增加楼梯下端与下结构梁之间的水平限位力的效果;
[0020](3)本技术弧形凸面靠近挑梁端部一侧的下水平搭接面的宽度,大于弧形凹面靠近上延伸段端部一侧的上水平搭接面的宽度,弧形凹面越过弧形凸面最高点后,弧形凸面靠近挑梁端部一侧的下水平搭接面仍然能够对弧形凹面靠近上延伸段端部一侧的上水平搭接面进行有效支撑,二次避免了楼梯从下结构梁上直接滑脱情况的发生,安全性好;
[0021](4)本技术伸缩缝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泡沫棒、硅酮耐候胶和美缝剂,传统技术一般在伸缩缝处填充聚苯板,聚苯板使用寿命较短,无法满足建筑物的长时间的使用需求,泡沫棒填充在伸缩缝的底部,硅酮耐候胶填充在泡沫棒的上部,能够保证长时间的使用,硅酮耐候胶伸缩性强,能够满足楼梯与下结构梁之间一定幅度的相对移动,美缝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表面外观的平整度以及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为弧形凹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说明:
[0026]1.楼梯,2.上结构梁,3.下结构梁,4.上延伸段,5.安装槽,6.限位柱,7.平台面,8.挑梁,9.建筑面层,10.下延伸段,11.伸缩缝,12.第一聚四氟乙烯板,13.弧形凸面,14.弧形凹面,15.下水平搭接面,16.上水平搭接面,17.泡沫棒,18.硅酮耐候胶,19.美缝剂,20.受力筋,21.架立筋,22.第二聚四氟乙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如图1和图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结构梁2、楼梯1和下结构梁3,楼梯1的上端水平设有上延伸段4,上结构梁2上水平设有开口朝向上延伸段4的安装槽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结构梁(2)、楼梯(1)和下结构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1)的上端水平设有上延伸段(4),所述的上结构梁(2)上水平设有开口朝向上延伸段(4)的安装槽(5),所述的上延伸段(4)的长度小于安装槽(5)的深度,所述的上延伸段(4)插入安装槽(5)内,所述的安装槽(5)和上延伸段(4)之间设有限位柱(6),所述的下结构梁(3)上设有平台面(7)和挑梁(8),所述的平台面(7)的高度大于挑梁(8)的高度,所述的楼梯(1)的下端水平设有下延伸段(10),所述的挑梁(8)上端面通过第一聚四氟乙烯板(12)和下延伸段(10)的下端面接触,所述的下延伸段(10)和平台面(7)之间设有伸缩缝(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挑梁(8)上端面设有弧形凸面(13)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形凸面(13)两侧的下水平搭接面(15),所述的下延伸段(10)的下端面上对应设有弧形凹面(14)以及对称设置在弧形凹面(14)两侧的上水平搭接面(16),所述的弧形凸面(13)和弧形凹面(14)接触,所述的上水平搭接面(16)和下水平搭接面(15)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上下滑动支座的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凸面(13)靠近挑梁(8)端部一侧的下水平搭接面(15)的宽度,大于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柳玽许晓梁洪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