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滑动橡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95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6
一种抗拉滑动橡胶支座,连接在支座本体上下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设有抗拉机构和滑动机构:所述抗拉机构包括对称布置于支座本体左右两侧的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的左、右抗拉机构,包括分别与上、下钢板连接上抗拉钢件和下抗拉钢件,上抗拉钢件的下端与下抗拉钢件的上端相互扣合形成抗拉机构,其扣合面构成的内角为锐角;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平面滑动副、水平滑动副和限位滑动副,平面滑动副设在上钢板与支座本体之间,水平滑动副和限位滑动副设在上抗拉钢件与下抗拉钢件的扣合面之间。该支座在常态下可提供所需的承载力,在强震下能提供竖直方向的抗拉力,同时具有左右侧限位且主位移方向可滑动的功能,提高了滑动支座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滑动橡胶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设桥梁的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大跨度长悬臂桥梁结构,如大跨度刚构桥、斜拉桥中的抗拉滑动橡胶支座。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在桥梁上部结构与墩台之间通常会设置支座,而传统滑动型橡胶支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普通四氟滑板橡胶支座、LNR水平力分散型滑动橡胶支座及GCBZ板式阻尼滑动橡胶支座等。以上传统类型的滑动橡胶支座,只有竖向承载功能,没有竖向抗拉拔功能,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竖向受拉脱空、位移甚至发生落梁。
[0003]根据最新《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

01

2020)》第11.5条桥梁抗震措施等级中,规定四级抗震措施梁桥活动支座应采取限制其竖向位移的措施,10.4.3条第4点要求在E2地震作用下,减隔震支座不应出现拉力,而附加抗拉结构能改善减隔震支座抗拉性能。
[0004]在离发震断裂带较近的强震区桥梁,竖向地震作用明显处,竖向地震有可能会引起支座出现拉力,横桥向地震作用时梁体横向摆动有可能出现横向一侧支座受压一侧受拉的情况,大跨度长悬臂桥梁结构,如大跨度刚构桥、斜拉桥、悬索桥在车辆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梁端支座竖向受拉情况;对于以上工况,传统类型的滑动橡胶支座没有竖向抗拉拔功能,一般都需要增加额外的限位装置来防止桥梁上部结构竖向变形过大或支座竖向受拉脱空、位移,这样将会大大增加了安装成本,特别在安装的空间有限,安装结构承载力受限的工况,给滑动橡胶支座的应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竖向抗拉,水平可滑动的橡胶支座,以克服已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拉滑动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连接在其上下的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设有抗拉机构和滑动机构:所述抗拉机构包括对称布置于支座本体左右两侧的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的左抗拉机构和右抗拉机构,左、右抗拉机构结构相同,包括上抗拉钢件和下抗拉钢件,所述上抗拉钢件与上钢板连接,下抗拉钢件与下钢板连接,上抗拉钢件的下端与下抗拉钢件的上端相互扣合形成抗拉机构;所述上抗拉钢件为倒“7”字形扣件Ⅱ或为倒“T”字形扣件,上抗拉钢件为倒“7”字形扣件Ⅱ时,倒“7”字形扣件Ⅱ包括竖板Ⅱ和连接在竖板Ⅱ下端的横板Ⅱ,竖板Ⅱ的外侧面为垂直面,横板Ⅱ的下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Ⅱ的上侧面与竖板Ⅱ的内侧面构成的内角β1为锐角,从而形成倒“7”字形结构,所述竖板Ⅱ通过其连接端面Ⅱ与下钢板连接,其内角β1朝向支座本体或背向支座本体;所述下抗拉钢件为“7”字形扣件Ⅰ,包括竖板Ⅰ和连接在竖板Ⅰ上端的横板Ⅰ,竖板Ⅰ的外侧面为垂直面,横板Ⅰ的上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Ⅰ的下侧面与竖板Ⅰ的内侧面构成的内角α1为锐角,从而形成“7”字形结构,竖板Ⅰ通过其连接端
面Ⅰ与下钢板连接,其内角α1与倒“7”字形扣件Ⅱ的内角β1相对且横板Ⅰ搭在横板Ⅱ上部从而使“7”字形扣件Ⅰ与倒“7”字形扣件Ⅱ构成单侧扣合的抗拉机构;
[0007]所述上抗拉钢件或为倒“T”字形扣件时,所述倒“T”字形扣件包括竖板Ⅲ和连接在竖板Ⅲ下端的横板Ⅲ,竖板Ⅲ通过其连接端面Ⅲ与上钢板连接,横板Ⅲ的下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Ⅲ的上侧面分别与竖板Ⅲ左、右两内侧面构成两个角度相同、朝向相反的锐角β2,从而形成两个背向的倒“7”字形结构;所述下抗拉钢件为两个结构相同、相向布置的“7”字形扣件Ⅳ,所述“7”字形扣件Ⅳ包括竖板Ⅳ和连接在竖板Ⅳ上端的横板Ⅳ,竖板Ⅳ的外侧面为垂直面,横板Ⅳ的上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Ⅳ的下侧面与竖板Ⅳ的内侧面构成的内角α2为锐角,从而形成“7”字形结构,所述相向布置的两个“7”字形扣件Ⅳ分别位于倒“T”字形扣件的左右两侧,其竖板Ⅳ通过其连接端面Ⅳ与支座的下钢板连接,并其内角α2 分别与倒“T”字形扣件的两个内角β2相对,其横板Ⅳ分别搭在倒“T”字形扣件两侧的横板Ⅲ上,从而使两个“7”字形扣件Ⅳ与倒“T”字形扣件构成双侧扣合抗拉机构;所述内角α1与内角β1角度相同,其角度的数值为Φ,50
°
≤Φ≤80
°
,所述内角α2与内角β2角度相同,其角度的数值为θ,50
°
≤θ≤80
°

[0008]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平面滑动副、水平滑动副和限位滑动副;
[0009]所述平面滑动副设在上钢板与支座本体之间,所述水平滑动副和限位滑动副设在上抗拉钢件与下抗拉钢件的扣合面之间,上抗拉钢件为倒“7”字形扣件Ⅱ时,所述水平滑动副设在倒“7”字形扣件Ⅱ之横板Ⅱ顶面以及与其相扣的“7”字形扣件Ⅰ之横板Ⅰ的底面之间,所述限位滑动副设在倒“7”字形扣件Ⅱ之竖板Ⅱ的内侧面以及与其相对的“7”字形扣件Ⅰ之横板Ⅰ的端面之间;上抗拉钢件为倒“T”字形扣件时,所述水平滑动副设在竖板Ⅲ两侧的横板Ⅲ顶面以及与其相扣的两“7”字形扣件Ⅳ横板Ⅳ的底面之间,所述限位滑动副设在倒“T”字形扣件的竖板Ⅲ两侧面以及与其相对的两下“7”字形扣件Ⅳ之横板Ⅳ的端面之间。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平面滑动副包括四氟滑板与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焊接于支座上钢板底面,所述四氟滑板通过涂抹硅脂与橡胶板支座本体连接;
[0011]所述水平滑动副包括上滑动副和下滑动副,所述限位滑动副包括外限位滑动副和内限位滑动副,上抗拉钢件与下抗拉钢件构成单侧扣合抗拉机构时,所述上滑动副焊接于“7”字形扣件Ⅰ横板Ⅰ的底面,所述下滑动副镶嵌或通过螺栓连接于倒“7”字形扣件Ⅱ横板Ⅱ的顶面,所述外限位滑动副连接于“7”字形扣件Ⅰ横板Ⅰ的端面,所述内限位滑动副连接于倒“7”字形扣件Ⅱ竖板Ⅱ的内侧面;
[0012]上抗拉钢件与下抗拉钢件构成双侧扣合抗拉机构时,所述上滑动副焊接于两个结构相同、相向布置的“7”字形扣件Ⅳ的横板Ⅳ的底面,所述下滑动副镶嵌或通过螺栓连接于倒“T”字形扣件横板Ⅲ的顶面;
[0013]所述外限位滑动副连接于两个结构相同、相向布置的“7”字形扣件Ⅳ的横板Ⅳ的端面,所述内限位滑动副连接于倒“T”字形扣件。
[0014]进一步:所述外限位滑动副与内限位滑动副之间预留有可调间隙t。
[0015]进一步:所述支座本体为四氟滑板橡胶支座、LNR水平力分散型滑动橡胶支座、板式阻尼滑动橡胶支座或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橡胶支座,支座本体横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或圆形。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之一种抗拉滑动橡胶支座具有
以下有益效果:
[0017]1.由于该支座设有抗拉防滑机构,防滑机构包括平面滑动副、水平滑动副和限位滑动副三重滑动机构,支座在常态下可提供所需的承载力,在强震下能提供竖直方向的抗拉力,同时具有左右侧限位且主位移方向可滑动的功能,弥补了传统滑动橡胶支座只能承受竖向载荷,而不能竖向抗拉的缺点,同时能较好的适应温度变化导致的结构变形,限定上部构造变形后的移动,提高了滑动支座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滑动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3)以及连接在其上下的上钢板(2)和下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2)与下钢板(1)之间设有抗拉机构和滑动机构:所述抗拉机构包括对称布置于支座本体左右两侧的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的左抗拉机构和右抗拉机构,左、右抗拉机构结构相同,包括上抗拉钢件和下抗拉钢件,所述上抗拉钢件与上钢板连接,下抗拉钢件与下钢板连接,上抗拉钢件的下端与下抗拉钢件的上端相互扣合形成抗拉机构,所述上抗拉钢件为倒“7”字形扣件Ⅱ(7)或为倒“T”字形扣件(14);所述上抗拉钢件为倒“7”字形扣件Ⅱ(7),所述倒“7”字形扣件Ⅱ包括竖板Ⅱ(71)和连接在竖板Ⅱ下端的横板Ⅱ(72),竖板Ⅱ(71)的外侧面为垂直面,横板Ⅱ的下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Ⅱ的上侧面与竖板Ⅱ的内侧面构成的内角β1为锐角,从而形成倒“7”字形结构,所述竖板Ⅱ通过其连接端面Ⅱ(73)与下钢板连接,其内角β1朝向支座本体或背向支座本体;所述下抗拉钢件为“7”字形扣件Ⅰ(6),包括竖板Ⅰ(61)和连接在竖板Ⅰ上端的横板Ⅰ(62),竖板Ⅰ的外侧面为垂直面,横板Ⅰ的上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Ⅰ的下侧面与竖板Ⅰ的内侧面构成的内角α1为锐角,从而形成“7”字形结构,竖板Ⅰ通过其连接端面Ⅰ(63)与下钢板连接,其内角α1与倒“7”字形扣件Ⅱ的内角β1相对且横板Ⅰ搭在横板Ⅱ上部从而使“7”字形扣件Ⅰ与倒“7”字形扣件Ⅱ构成单侧扣合的抗拉机构;所述上抗拉钢件或为倒“T”字形扣件(14),所述倒“T”字形扣件包括竖板Ⅲ(141)和连接在竖板Ⅲ下端的横板Ⅲ(142),竖板Ⅲ通过其连接端面Ⅲ(143)与上钢板连接,横板Ⅲ的下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Ⅲ的上侧面分别与竖板Ⅲ左、右两内侧面构成两个角度相同、朝向相反的锐角β2,从而形成两个背向的倒“7”字形结构;所述下抗拉钢件为两个结构相同、相向布置的“7”字形扣件Ⅳ(15),所述“7”字形扣件Ⅳ包括竖板Ⅳ(151)和连接在竖板Ⅳ上端的横板Ⅳ(152),竖板Ⅳ的外侧面为垂直面,横板Ⅳ的上侧面为水平面,横板Ⅳ的下侧面与竖板Ⅳ的内侧面构成的内角α2为锐角,从而形成“7”字形结构,所述相向布置的两个“7”字形扣件Ⅳ分别位于倒“T”字形扣件(14)的左右两侧,其竖板Ⅳ通过其连接端面Ⅳ(153)与支座的下钢板连接,并其内角α2 分别与倒“T”字形扣件的两个内角β2相对,其横板Ⅳ分别搭在倒“T”字形扣件(14)两侧的横板Ⅲ上,从而使两个“7”字形扣件Ⅳ(15)与倒“T”字形扣件构成双侧扣合抗拉机构;所述内角α1与内角β1角度相同,其角度的数值为Φ,50
°
≤Φ≤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益莫曲浪韦亮陆资道铭何家荣吴玲正刘志东徐鸿飞梁煜罗明罗秋清黄敦华兰志勋刘伟萍谭晓韦韦华梁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