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75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控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开关元件和线圈;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和线圈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脉冲发生电路的通断;开关元件导通后向线圈输出维持电压;脉冲发生电路接收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开关元件导通后向线圈输出启动电压;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线圈两端的电压的有无;脉冲发生电路的压控电路用于控制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输出的脉冲电压时间与外部电源输入电压成反比,保证线圈温升能够稳定在一个范围内,保证产品稳定性。保证产品稳定性。保证产品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接触器给线圈直接输入交流电或交流转直流电,通过线圈得电后下铁芯产生磁力使上铁芯克服复位弹簧弹力运行,上铁芯带动动触头运动与静触头接触,不对电源输入电压进行判断是否可以启动产品线圈,当电源输入电压不足以启动产品线圈时,铁芯产生磁力使上铁芯频繁震动,导致线圈温升快速升高,最终烧毁线圈,还有产品启动功耗高,且维持功耗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性能安全稳定、功耗低的接触器控制电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开关元件和线圈;
[0006]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用于取电,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和线圈连接,为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和线圈供电;
[0007]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元件连接,通过开关元件向线圈输出启动电压;所述开关元件与线圈连接,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线圈两端的电压的有无;
[0008]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包括压控电路和脉宽输出比较电路,所述压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压控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脉宽输出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元件连接,压控电路用于控制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输出的脉冲电压时间与外部电源输入电压成反比。
[0009]优选地,所述压控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4的充电时间与外部电源输入电压成正比;所述脉宽输出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1C,电容C4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4的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1C 比较运算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和同向输入端的电压大小,输出脉冲电压。
[0010]优选地,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还包括基准分压电路、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
[0011]所述基准分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基准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吸合下限比较电路连接,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基准分压电路和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与释放上限比较电路连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接地。
[0012]优选地,所述压控电路包括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容
C6、三极管Q10、电阻R32、二极管D2、电阻R43、电阻R20 和二极管D3;
[0013]所述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和电阻R37串联连接后,电阻R33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电阻R37的一端接地,电容C6并联连接在电阻R37的两端,电阻R36和电阻R37的中间节点与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经过二极管D2与电阻R20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43的一端与电阻 R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地。
[0014]优选地,所述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还包括MOS管Q6;
[0015]运算放大器U1C的反相输入端与压控电路连接,运算放大器U1C的正相输入端与基准分压电路连接,运算放大器U1C的输出端与MOS管Q6的源极连接,MOS管Q6的栅极与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OS管Q6的漏极与开关元件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基准分压电路包括MOS管Q4、电阻R18和电阻R19;
[0017]MOS管Q4的源极与电源电路连接,MOS管Q4的栅极与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OS管Q4的漏极经过电阻R18和电阻R19接地,电阻R18和电阻R19的中间节点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40、MOS管 Q3、二极管D8、电阻R41、电阻R13、二极管D1、电阻R42、电阻R23、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
[0019]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吸合下限比较电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MOS管 Q3的栅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接地,电阻R40的一端与电阻R12和MOS 管Q3的中间节点连接,另一端接地;MOS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D8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经过电阻R13与基准分压电路连接,电阻R41的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MOS 管Q3的漏极经过二极管D4和电阻R23连接至脉宽输出比较电路,电阻R42 的一端与电阻23连接,另一端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二极管D5连接至开关元件。
[0020]优选地,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17、三极管Q5、电阻R16;
[0021]电阻R16的一端与释放上限比较电路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7连接。
[0022]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释放上限比较电路和吸合下限比较电路;
[0023]所述释放上限比较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采集电源电路的当前电压与释放参考上限电压进行比较;释放上限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线圈维持电路连接,控制线圈维持电路的通断以及向脉冲发生电路释放压控充电电压;
[0024]所述吸合下限比较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采集电源电路的当前电压与吸合参考下限电压进行比较;吸合下限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脉冲发生电路的通断。
[0025]优选地,所述吸合下限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 R8、电阻R9、电容C8、电阻R10、电阻R11和运算放大器U1A;
[0026]所述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连接后,电阻R5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电阻R9的一端接地,电容C8并联连接在电阻R9 的两端,电阻R8和电阻R9的中间节点与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10和电阻 R11的中间节点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
U1A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脉冲发生电路的通断。
[0027]优选地,所述释放上限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和运算放大器U1B;
[0028]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连接后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5的中间节点与运算放大器U1B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脉冲发生电路连接,向脉冲发生电路释放压控充电电压;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与线圈维持电路连接,控制线圈维持电路的通断。
[0029]优选地,还包括线圈维持电路,所述线圈维持电路与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线圈维持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元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开关元件和线圈;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用于取电,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和线圈连接,为控制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和线圈供电;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元件连接,通过开关元件向线圈输出启动电压;所述开关元件与线圈连接,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线圈两端的电压的有无;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包括压控电路和脉宽输出比较电路,所述压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压控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脉宽输出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元件连接,压控电路用于控制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输出的脉冲电压时间与外部电源输入电压成反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4的充电时间与外部电源输入电压成正比;所述脉宽输出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1C,电容C4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4的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1C比较运算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和同向输入端的电压大小,输出脉冲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释放上限比较电路和吸合下限比较电路;所述释放上限比较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采集电源电路的当前电压与释放参考上限电压进行比较;释放上限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线圈维持电路连接,控制线圈维持电路的通断以及向脉冲发生电路释放压控充电电压;所述吸合下限比较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采集电源电路的当前电压与吸合参考下限电压进行比较;吸合下限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脉冲发生电路的通断;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还包括基准分压电路、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基准分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基准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吸合下限比较电路连接,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基准分压电路和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与释放上限比较电路连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电路包括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容C6、三极管Q10、电阻R32、二极管D2、电阻R43、电阻R20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和电阻R37串联连接后,电阻R33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电阻R37的一端接地,电容C6并联连接在电阻R37的两端,电阻R36和电阻R37的中间节点与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经过二极管D2与电阻R20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43的一端与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还包括
MOS管Q6;运算放大器U1C的反相输入端与压控电路连接,运算放大器U1C的正相输入端与基准分压电路连接,运算放大器U1C的输出端与MOS管Q6的源极连接,MOS管Q6的栅极与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OS管Q6的漏极与开关元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分压电路包括MOS管Q4、电阻R18和电阻R19;MOS管Q4的源极与电源电路连接,MOS管Q4的栅极与吸合下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OS管Q4的漏极经过电阻R18和电阻R19接地,电阻R18和电阻R19的中间节点与脉宽输出比较电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若良欧佳嵘刘海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