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尚国专利>正文

一种救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6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设备,属于水上救生领域。该救生设备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绳体,用于助力甩出漂浮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救生设备通过在漂浮主体上设置第一绳体,可以在救人时,助力甩出漂浮主体;而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漂浮主体的两端,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首尾相连的漂浮主体拆为长条状,在水流或第一绳体的作用下,使得漂浮主体可以扫掠更大面积的水域,增大落水人员抓到漂浮主体的概率。浮主体的概率。浮主体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上救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落水事故频发,如果落水者落水时附近没有其他人发现处于危险中的落水者,则其很有可能因溺水而死亡。即使是在有人发现落水者的情况下,附近的人也不敢轻易下水去救人,因为落水者在溺水的情况下出于求生的本能,会不顾一切地抓住或抱住救人者。这样,如果救人者水性不好或者体力不支,往往会导致自身也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在救人时附近可以及时找到救生圈等装置,则救人者可以朝向游泳者扔去救生圈。然而,在扔出过程中会因空气阻力而无法扔到较远的距离。因此,在处于危险中的落水者距离岸边较远的情况下无法将救生圈扔到游泳者所处的位置。此外,现有的救生圈多为圆形,在水中漂浮时,扫掠经过的水域面积小,不易被落水人员抓住,对扔投的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贻误救人良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问题
[0004]针对现有的救生圈不易扔投较远距离,且扫掠经过的水域面积小,对扔投的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救生设备。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救生设备,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绳体,用于助力甩出漂浮主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漂浮主体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漂浮分体,相邻的两个漂浮分体间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漂浮分体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为气囊,所述气囊上设置有逆止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为封闭的气室。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密度小于水;
[0013]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弹力绳,所述漂浮分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弹力绳的第一连接环。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扣环部和挂环部,所述扣环部包括连接基体和扣环,所述连接基体设置在漂浮主体的一端,所述扣环固定设置在连接基体上;
[0015]所述挂环部包括第三绳体和挂环,所述第三绳体固定设置在漂浮主体的另一端,所述挂环固定设置在第三绳体上,所述挂环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开口。
[0016]进一步的,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绳袋,所述绳袋将多个漂浮分体连为一体,所述绳袋内穿有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的两端均伸出绳袋,且均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
尺寸大于绳袋袋口的尺寸。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绳体设置在阻挡部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绳袋的两端设置在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用于配合第二绳体连接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
[0019]3、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通过在漂浮主体上设置第一绳体,可以在救人时,一方面助力甩出漂浮主体,另一方面也能在甩出漂浮主体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漂浮主体的抛投精度;而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漂浮主体的两端,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首尾相连的漂浮主体拆为长条状,在水流或第一绳体的作用下,使得漂浮主体可以扫掠更大面积的水域,增大落水人员抓到漂浮主体的概率;另外,在多人落水的情况下,长条状的救生设备可以一次性救助更多人;
[0022](2)本技术通过多个漂浮分体的设置,可以在单个漂浮分体出现故障失去浮力时,其他漂浮分体依然能够提供浮力,避免像现有的救生圈,一处漏气则整体无法使用;而漂浮分体只要整体密度小于水,能够在水中提供浮力即可,漂浮分体可以由多个带有逆止阀的气囊组成,也可以由带有多个密封气室硬质塑料件构成,还可以由带有容纳腔和填充物的盒体组成;
[0023](3)本技术通过柔性连接件的设置,便于将漂浮主体的首尾端相连,也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漂浮主体进行折叠,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利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一种实施例与现有救生圈的使用对比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漂浮分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位本技术提出的第四种实施例的漂浮分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第一绳体;2、漂浮分体;3、气囊;4、逆止阀;5、气室;6、填充物;7、连接基体;8、扣环;9、第三绳体;10、挂环;11、绳袋;12、第二绳体;13、阻挡部;14、弹力绳;15、第一连接环;16、现有救生圈;17、落水者。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

2所示,一种救生设备,包括漂浮主体,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漂浮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绳体1,利用第一绳体1可以在抛投救生设备时,将漂浮主体甩出较远的距离,相比于现有的救生圈,更容易抛投,且利用第一绳体1也更容易控制救生设备的抛投方向,必要时还可以将第一绳体1加长,便于施救者站在岸上救助落水位置较远
的落水者;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首尾相连的漂浮主体通过可拆卸机构拆为长条状,在水流或第一绳体1的作用下,使得漂浮主体可以扫掠更大面积的水域,增大落水人员抓到漂浮主体的概率,且在多人落水的情况下,长条状的救生设备可以一次性救助更多人。
[0035]常见的可拆卸机构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其结构转用至本技术中,本实施例中的可拆卸机构包括扣环部和挂环部,扣环部包括连接基体7和扣环8,连接基体7设置在漂浮主体的一端,扣环8固定设置在连接基体7上,连接基体7固定熔接在漂浮主体上;挂环部包括第三绳体9和挂环10,第三绳体9通过熔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漂浮主体相对于扣环8 的另一端,挂环10固定设置在第三绳体9上,挂环10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开口,漂浮主体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漂浮分体2,相邻的两个漂浮分体2间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接,漂浮分体2 的密度小于水,可以提供浮力,柔性连接件的密度最好也能小于水,便于落水者观察到并抓取,可拆卸机构的扣环部和挂环部分别设置在位于漂浮主体两端的漂浮分体2上,柔性连接件可以为弹力绳14,或其他绳状或链状结构。挂环10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钥匙扣,设置有利用扭簧控制的可开闭的开口,使用时,将开口打开挂在扣环8上,然后将开口封闭,避免挂环10从扣环8上脱落,从而将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相连,且本实施例中扣环8和挂环10 的结构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落水者容易在抓到救生设备后快速将漂浮主体首尾相连,使得多个漂浮分体2尽量靠近,便于浮力的集中。
[0036]通过设置多个漂浮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可拆卸机构连接,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绳体(1),用于助力甩出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绳袋(11),所述绳袋(11)将多个漂浮分体(2)连为一体,所述绳袋(11)内穿有第二绳体(12),所述第二绳体(12)的两端均伸出绳袋(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主体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漂浮分体(2),相邻的两个漂浮分体(2)间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分体(2)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气囊(3),所述气囊(3)上设置有逆止阀(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封闭的气室(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填充物(6),所述填充物(6)的密度小于水;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弹力绳(14),所述漂浮分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肖尚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