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子航专利>正文

联排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水上智能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4759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08
一种更具可穿戴性和实用性的水上智能救生装置,该装置改变了执行模式,以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为执行器件,以联排二氧化碳小钢瓶为供气源,并增加了声音识别自救能力使之个体更小、内部功能配置更合理,从而使之具备更大的气量,更具控制和执行能力,更能满足智能、小巧及无碍穿戴等方面需求。巧及无碍穿戴等方面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排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水上智能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设计了一种以联排压缩二氧化碳小钢瓶为气源;以单片机集成电路、传感器及声控装置为控制单元;以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为执行单元;并更具可穿戴性的水上智能救生设备。称作“联排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水上智能救生装置”(简称ZNJS),该智能装置具备了可日常无碍穿戴,可语音识别制动、拍压传输制动、液位传输制动以及触极导通制动等,并能够在人发生意外落水或在游泳等水上活动,发生危情时,使受害人获得自救。

技术介绍

[0002]因意外溺水死亡,在当今社会已屡见不鲜,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达35-40万人,其中25岁以下,占半数以上。我国在这方面的数据,也十分惊人,每年可达12万人左右,其中0-14岁占50%以上,已成为青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究其原因,除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意识淡薄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合适的自救设备。目前,虽然有救生衣、救生圈、“跟鼻虫”等救生设备,能在一定场合,发挥其一定的作用,但因其较为笨拙,不能象手机一样便于携带,而备受诟病。专利技术专利号 ZL2018103029423,专利技术名称:水上智能自救机器人,虽然具备了智能自动、小巧轻便、安全可靠、可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可寻踪定位于一身的水上救生之装置特性。并且在人遇到险情时,不管是意外落水,还是在水中游泳嬉戏,都能即时自动或手动打开,带人上浮,脱离险情,同时发出求救信号与定位信息,使生命得到及时拯救。但在其同样具以上水上救生功能的前提下,设计了联排小钢瓶、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执行器、语音识别控制器,使之个体更小、内部功能配置更合理,从而使之具备更大的气量,更具控制和执行能力,更能满足智能、小巧及无碍穿戴等方面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水上智能自救装置,使之个体更小、内部装置更加合理及更具可穿戴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于臂上、挂于胸前或嵌于腰带里,并结合“静动脉”式救生衣、腰带气囊、臂带气囊和联排小钢瓶(因组成及功能上的类同,以下只对臂带式进行描述),在水上即时智能自救的基础上,实现日常无碍穿戴,并更具控制和执行能力。
[0004]本专利技术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硬件设施,组合成一体,构成一个智能救生体系:分别由A

系统供气部分、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和C

系统纳气部分所构成。A

系统供气部分,主要构成包括“胶囊”式联排小钢瓶(1),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和供气气门芯(3),其中“胶囊”式联排小钢瓶(1),钢质,或碳纤维缠绕复合小气瓶(以下统称小钢瓶),内储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并以小钢瓶气门芯(3)为纳气系统提供气源;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由临时储气室、执行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并分别封装于“胶囊”式瓶内;主要是智能启闭,控制联排小钢瓶(1)内的压缩二氧化碳(2)气体流入纳气系统;构成包括输气管(7)、手动执行装置(8)、扩散硅液压传感器(9)、液晶显示屏(10)、聚锂电池(11)、
单片机集成电路板(12)、触极装置(13)、声控系统(14)、按压式球形水阀(15)、电源开关(16)、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18)、拍压传感器(21)、警示灯(22),并由O型密封圈隔水封装,其中拍压传感器(21)和警示灯(22),位于气囊盒(25)上。当执行自动模式时,整体以单片机集成电路(12)为控制中心,由扩散硅液压传感器(9)、触极装置(13)、声控系统(14)、拍压传感器(21)检测并传递数据信号;由单片机集成电路(12)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声控系统(14)中的语音识别装置能自行识别使用人声音,并结合单片机,执行相关指令;由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18)根据单片机指令(12)执行气阀启闭,导通气管(7)命令;由液晶显示屏(10)即时显示温度、时间等;由声控系统(14)中的电铃及警示灯(22)发出警报。当执行手动模式时,按下手动按键(8)打开分叉气管内气阀,或长按电源直启开关(16),导通气管,直接打开气囊(23)。C纳气系统,为丁腈橡胶等材质,构成有气囊(23)、气囊盒(25)、气囊气门芯(24);气囊(23),折叠于气囊盒上,侧边具气门芯(24);气囊盒(25)起保护气囊(23)作用,固定于系统控制部分的控制器封装瓶(4)的一侧;气囊气门芯(22)进气口与临时储气室(6)之间的通气管(7)路相接相通,兼具最大压力阀功能;系统纳气部分在结构上还可以上衣(静动脉式救生衣)和腰带形态存在。运行模式:设置了六种运行模式,分别为: 1、模式一,水位(水深)信号变送模式; 2、模式二,拍压信号变送模式; 3、模式三,语音识别模式; 4、模式四,极板导通模式; 5、模式五,手动按键直启模式;6、模式六,电动按键直启模式。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是在硬件系统设置与软件系统设计相互配合下,利用电极导通、水压传感、拍压传感、语音触动等模拟数据传输方式,使人在意外落水时,实现:由电极导通、水压传感、拍压传感、语音传感所产生的电压模拟量,与单片机内所产生的的参考电压,在其外设比较器模块中进行电压比较,并设置触发点,通过软件设计,输出电流,开启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18),导通输气管(7),使联排小钢瓶(1)内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瞬间注入气囊(23)中,气囊瞬间鼓胀,成浮球状,带动遇险之人上浮脱险。模式四和模式五是在硬件系统的配合下,使用按键直启、手动直启操作,实现:直接打开球阀(17),或由电磁单向阀(或状伺候马达)(18)打开球阀(17),导通输气管(7),使小钢瓶(1)内的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瞬间注入气囊(23)中,同样带动遇险之人上浮脱险。
[0005]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专利技术专利号 ZL2018103029423,专利技术名称为水上智能自救机器人的改造提升,改变了穿戴形态,增加声控启动,使之更具智能自动、小巧轻便、安全可靠,以及可平常随身穿戴、可重复使用、可安置寻踪定位功能。同样在人遇到险情时,不管是意外落水,还是在水中游泳嬉戏,更能即时自动或手动打开,带人上浮,脱离险情,同时依据所结合的北斗定位及报警系统,发出求救信号与定位信息,使生命得到及时拯救。
附图说明
[0006]图1、ZNJS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ZNJS系统臂带式结构示意,由A

系统供气部分、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和C

系统纳气部分构成;由“胶囊”状小瓶子封装,嵌合成圆环臂带形状。2、ZNJS系统气囊充气状态示意,图示:气囊盒盖附于气囊上处于打开状态。3、供气与智能控制部分示意,图示,A

系统供气部分的联排小钢瓶(1)左右侧边具卡条,分别与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的临时储气室侧边凹槽及C

系统纳气部分的气囊盒(25)侧边凹槽相嵌合;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封装于联排小钢瓶(1)内;智能控制器(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智能自救装置,包括A

系统供气部分、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和C

系统纳气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部分及其配件按顺序组合成一体,构成一个水上智能救生体系;所述A

系统供气部分、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分别由“胶囊”状小瓶子封装,由输气管(7)相连,由凹槽卡条相嵌合,相互平排衔接成臂环形状,或腰带、胸章形状,所述C

系统纳气部分的气囊结构有臂环式、静动脉救生衣式和腰带式;所述智能自救装置具多种组合形态;所述智能自救装置设置了六种操作模式,分别为:模式一,极板导通模式,模式二,水位(水深)信号变送模式,模式三,拍压信号变送模式,模式四,语音识别模式,模式五,手动按键直启模式,模式六,电动按键直启模式。2.根据权利1所述的联排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水上智能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

系统供气部分,构成包括“胶囊”式联排小钢瓶(1),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小钢瓶气门芯(3),“胶囊”式小钢瓶,钢质,或复合碳纤维缠绕小气瓶(以下统称小钢瓶),其个体一致,数个联排,侧边无缝连接,相互具数个通气孔;所述联排小钢瓶(1),瓶内注存压缩二氧化碳气体(2),并具8

12Mpa承压能力;首尾瓶外侧边各置有凸形卡条(19);首瓶卡条中间偏上内嵌小钢瓶气门芯(3);所述小钢瓶气门芯(3)具有内外套管和弹簧,内外管嵌套在一起,等同于注射器的活塞和空筒;外套管类似“空筒”,固定于联排小钢瓶(1)首瓶内壁,长度等同小钢瓶直径,一端开口与首瓶卡条通气孔,管体中间偏下置环形单列数个通气孔;内套管类似“活塞”,分套帽和套体,套帽近球形,与内套管上端嵌合,置于卡条通气口外,套体中空,一端开口与套帽通气口,另一端封闭,封闭端偏上同样具环形单列数个通气孔,与外套管通气孔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弹簧置于外套管下端,筒内,两头分别固定于外套管筒底和内套管封闭端。3.根据权利1所述的联排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水上智能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构成包括手动执行装置(8)、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式自动执行装置(18)、输气管(7)、球形气阀(17)、电源开关(16)、扩散硅液压传感器(9)、液晶显示屏(10)、聚锂电池(11)、单片机集成电路板(12)、触极装置(13)、声控传送系统(14)、按压式水阀(15)、拍压传感器(21)及警示灯(22)所构成,并由O型密封圈封装隔水;所述手动执行装置(8)和电磁单向阀或伺候马达(18)封装于执行器单元瓶(5)内;所述手动执行装置(8)由按建、活塞柄、弹簧、卡口和分叉气管所构成,按键位于执行器单元瓶(5)瓶顶,活塞柄上嵌套弹簧,活塞柄下端具通口, 分叉气管置于通气管(7)上方,球形气阀(17)内,与输气管(7)跨过阀口相通,分叉气管内置活塞室两边具气孔,并对应相通;所述球形气阀(17)位于输气管(7)路内,与伺候马达(18)转轴顶部套接,或置于电磁阀(18)内;所述伺候马达或电磁阀(18),为接收单片机指令自动执行元件,分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所述伺候马达式,竖立于执行器单元瓶(5)内,转轴顶部套接有球形气阀(17);所述电磁阀式,为执行器单元瓶(5)内置单向电磁阀(18),电磁阀(18)内置球形气阀(17),两头分别接输气管(7)进出气口;所述伺候马达或电磁阀(18),由数据线连接控制单元瓶内单片机集成电路(12),为伺候马达或单向电磁阀(18)提供启闭指令;所述电源开关(16)、扩散硅液压传感器(9)、单片机集成电路板(12)、聚锂电池(11)、液晶显示屏(10)、触极装置(13)、声控传送系统(14)、按压式水阀门(15)密封封装于控制单元瓶(4)内;所述电源开关(16)置于控制单元瓶(4)后面;所述引水环内嵌并开口于瓶顶;所述扩散硅液压传感器(9)承压面向上,置于引水环下方;所述单片机集成电路板(12)、聚锂电池(11)和液晶显示屏(10)在同一层面上,液晶显示屏(10)
朝外嵌于瓶壁上;所述触极装置(13)及声控传送系统(14),紧接聚锂电池(11);所述声控传送系统(14),分成声音传送装置(电铃)和声控(声音识别)装置,整体位于触极装置(13)与按压式水阀门(15)之间,发声面掉下,中空,内具隔水套筒,套筒两端分别由O型密封圈(14)隔水封装;所述按压式或旋转式水阀门(15)位于瓶底;所述拍压传感器(21)及警示灯(22)位于C

系统纳气部分;所述扩散硅液压传感器(9)、聚锂电池(11)、液晶显示屏(10)、触极与感应板(13)、声控传送系统(14)、拍压传感器(21)及警示灯(22),与单片机集成电路板(12)经电源数据线相接。4.根据权利1所述的联排伺候马达式或电磁阀式水上智能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

系统供气部分的联排小钢瓶(1)首瓶一侧置有凸形卡条(19);所述联排小钢瓶(1)首瓶卡条(19),对正B

系统智能控制部分的临时储气室(6)侧边凹槽;所述插入连接操作为,小钢瓶气门芯(3)套帽带动套体,使内置弹簧受压,套帽埋入首瓶卡条通气口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航陈诗凯
申请(专利权)人:陈子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