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边抛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多边抛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自从1993年,光纤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装置由Jorgenson等人提出以后,凭借无需标记、高灵敏度和体积小、易于集成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医疗检测等领域。SPR是光波与金属薄膜表面的等离子体波之间的电磁共振耦合,电场能量局域在金属薄膜与环境介质表面,并对环境介质的折射率敏感。然而,其灵敏度和重复性均难以满足低浓度、小分子物质的痕量检测需求。
[0003]因此,为了提高传感灵敏度,领域内提出通过在传感器表面附着金属纳米粒子、使用新型结构光纤、利用SPR/LSPR耦合效应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或最低检出限。2005年,Sharma, AK等人提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膜的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特别研究了金粒径、薄膜厚度、基质折射率等参数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可能的解释,但单纯使用金属纳米粒子的传感器存在着灵敏度上的不足。新型结构传感器也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边抛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传感结构、金膜、第一氧化石墨烯薄膜、第一金纳米粒子层、第二氧化石墨烯薄膜和第二金纳米粒子层;所述光纤传感结构包括多个抛磨面,所述多个抛磨面沿所述光纤传感结构的周向排布,相邻的所述抛磨面以所述光纤传感结构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相对设置;所述金膜、所述第一氧化石墨烯薄膜、所述第一金纳米粒子层、所述第二氧化石墨烯薄膜和所述第二金纳米粒子层依次层叠设置,其中,所述金膜与所述抛磨面的表面相接,所述第一氧化石墨烯薄膜位于所述金膜远离所述抛磨面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边抛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传感结构包括两个多模光纤和一个单模光纤,所述单模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多模光纤连接;所述多个抛磨面设置在所述单模光纤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边抛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磨面的长度占所述单模光纤长度的百分比不大于6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边抛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磨面与所述单模光纤的纤芯的垂直距离为450~550n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边抛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