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17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属于咽拭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采集管主体,所述采集管主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取样杆,所述取样杆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采集管主体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转轴和螺纹孔,所述转轴的表面与采集管主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顶部与采集管主体的底部接触,解决了现有的采集管在对样本进行拿取的时候,需要将样本倒出,样本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采集管的内壁摩擦,从而影响对样本的检测,且在放置多个样本的时候,无法对样本进行隔离,导致样本之间交叉感染,增加使用者操作难度的问题。用者操作难度的问题。用者操作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


[0001]本技术涉及咽拭子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

技术介绍

[0002]正常人咽峡部培养应有口腔正常菌群,而无致病菌生长,咽部的细菌均来自外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和其他外部因素下可以出现感染等而导致疾病,因此,咽部拭子细菌培养能分离出致病菌,有助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的诊断。
[0003]采集管是用于对咽拭子样本进行储放的一种工具,现有的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采集管在对样本进行拿取的时候,需要将样本倒出,样本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采集管的内壁摩擦,从而影响对样本的检测,且在放置多个样本的时候,无法对样本进行隔离,导致样本之间交叉感染,增加使用者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旨在解决现有的采集管在对样本进行拿取的时候,需要将样本倒出,样本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采集管的内壁摩擦,从而影响对样本的检测,且在放置多个样本的时候,无法对样本进行隔离,导致样本之间交叉感染,增加使用者操作难度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包括采集管主体,所述采集管主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取样杆,所述取样杆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采集管主体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
[000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转轴和螺纹孔,所述转轴的表面与采集管主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顶部与采集管主体的底部接触,所述转轴的顶部与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开设于移动板的底部,所述螺纹孔的内腔与螺纹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0007]为了达到对取样杆进行隔离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优选的,所述采集管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腔与取样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靠近采集管主体内壁的一侧与采集管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为了达到对移动板导向移动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采集管主体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接触。
[0009]为了达到防止转轴脱离于采集管主体内腔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采集管主体的内壁接触。
[0010]为了达到对取样杆进行放置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取样杆配合使用的放置槽,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
设有与取样杆配合使用的通孔。
[0011]为了达到防止取样杆脱离放置槽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取样杆配合使用的摩擦垫,所述摩擦垫的内腔与取样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0012]为了达到便于观察样本信息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优选的,所述采集管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取样杆配合使用的标签,所述采集管主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管盖。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在对样本进行拿取的时候,使用者对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螺纹杆在螺纹孔的内腔进行旋转,此时移动板在采集管主体的内腔进行移动,移动板带动取样杆进行移动,在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使用者将取样杆取出,从而达到对取样杆进行升降的效果,且取样杆在移动的时候,不与采集管主体的内壁接触,不会造成对样本的破坏,从而增加检测时候的准确性,通过设置若干个取样杆,在对样本存放时,需要不停的对转轴拧动,防止对多个样本进行储放的时候,消耗较多的时间,从而达到增加采集样本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立体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隔离板和取样杆的立体爆炸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采集管主体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移动板和螺纹孔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1、采集管主体;2、移动板;3、取样杆;4、升降机构;401、螺纹杆;402、转轴;403、螺纹孔;5、固定板;6、隔离板;7、滑块;8、滑槽;9、限位块;10、放置槽;11、通孔;12、摩擦垫;13、标签;14、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包括采集管主体1,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板2,移动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取样杆3,取样杆3的数量为若干个,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4;
[0024]升降机构4包括螺纹杆401、转轴402和螺纹孔403,转轴402的表面与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转轴402的顶部与采集管主体1的底部接触,转轴402的顶部与螺纹杆401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孔403开设于移动板2的底部,螺纹孔403的内腔与螺纹杆401的表面活动连接。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4,在对样本进行拿取的时候,使用者对转轴402进行转动,转轴402带动螺纹杆401进行旋转,螺纹杆401在螺纹孔403的内腔进行旋转,此时移动板2在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进行移动,移动板2带动取样杆3进行移动,在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使用者将取样杆3取出,从而达到对取样杆3进行升降的效果,且取样杆3在移动的时候,不与采集管主体1的内壁接触,不会造成对样本的破坏,从而增加检测时候的准确性,通过设置若干个取样杆3,在对样本存放时,需要不停的对转轴402拧动,防止对多个样本进行储放的时候,消耗较多的时间,从而达到增加采集样本效率的效果。
[0026]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采集管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内腔与取样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6,隔离板6靠近采集管主体1内壁的一侧与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包括采集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取样杆(3),所述取样杆(3)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螺纹杆(401)、转轴(402)和螺纹孔(403),所述转轴(402)的表面与采集管主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转轴(402)的顶部与采集管主体(1)的底部接触,所述转轴(402)的顶部与螺纹杆(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403)开设于移动板(2)的底部,所述螺纹孔(403)的内腔与螺纹杆(401)的表面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管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内腔与取样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6),所述隔离板(6)靠近采集管主体(1)内壁的一侧与采集管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混合采集管的咽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燕蒋婷婷顾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