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03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码器,安装于旋转驱动件上,包括底壳、电路板、外壳、防拉线和多个支撑柱;底壳固定连接旋转驱动件;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底壳,另一端固定连接电路板;旋转驱动件的旋转驱动轴穿过底壳,固定连接有磁体;电路板上与磁体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检测芯片;外壳固定连接底壳,外壳上开设有出线口;防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电路板,另一端从出线口伸出,防拉线卡接外壳。该编码器通过防拉线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线条被拉扯影响使用的问题,并且该编码器通过检测芯片和磁体的配合可计算旋转驱动件的速度和转动角度,相对于传统的光电编码器而言,该编码器造价更加低廉且稳定性好。性好。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更好对电机实施控制,需要编码器来反馈电机的当前位置信号。目前常用的为光栅式编码器,具有结构复杂、对工作环境要求高的缺点。
[0003]申请号为201920827478.X、名称为“编码器”的中国专利中,公布的编码器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来感应电机的当前位置,并通过在线路板上设置连接外部设备的输出引脚将感应数据传输给外部设备。该编码器虽然通过电磁感应的设计避免了光栅式编码器的问题,但未考虑输出引脚在被拉扯时对编码器工作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码器,解决现有电磁式编码器被拉扯影响使用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编码器,安装于旋转驱动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电路板、外壳、防拉线和多个支撑柱;
[0007]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
[0008]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旋转驱动轴穿过底壳,固定连接有磁体;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磁体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检测芯片;
[0009]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出线口;所述防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另一端从所述出线口伸出;所述防拉线卡接所述外壳。
[0010]可选的,所述防拉线包括线套,所述线套的外壁环绕设置有第一防拉部和第二防拉部;
[0011]所述第一防拉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线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防拉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线口的横截面积;所述外壳的出线口卡接于所述第一防拉部和所述第二防拉部之间。
[0012]可选的,所述底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央朝背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方向凸起形成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边缘和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形成定位开槽;
[0013]所述外壳包括和所述底板形状匹配的顶板,环绕所述顶板的边沿固定连接有侧板;
[0014]所述侧板卡接于所述定位开槽上;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侧板内,限位所述侧板的水平移动。
[0015]可选的,所述线套的外壁还环绕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防拉部和第二防拉部之间;所述定位部的相对两面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拉部和所述第二防拉
部;
[0016]所述定位部的形状和所述出线口的形状匹配,且卡接于所述出线口处;所述第二防拉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防拉部朝向所述定位部的平面抵接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防拉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防拉部朝向所述定位部的平面抵接所述侧板;
[0017]所述第一防拉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高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所述第二防拉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高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所述第一防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部的宽度,所述第二防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部的宽度。
[0018]可选的,所述定位部的厚度、所述侧板的厚度和所述定位开槽的槽宽均相等;
[0019]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定位开槽上,所述第一防拉部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上,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防拉部的平面抵接所述定位凸台;
[0020]所述第一防拉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和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开槽之间的高度差,所述第二防拉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和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0021]可选的,所述线套内设有至少一个线芯,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路板线芯孔,所述线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线芯孔内;
[0022]所述第一防拉部、定位部、第二防拉部和线套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3]可选的,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垫板和垫板安装螺丝,所述垫板安装螺丝为沉头螺丝;
[0024]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垫板第一安装孔;所述旋转驱动件上开设有驱动件安装孔,所述驱动件安装孔所处的平面和所述旋转驱动轴伸出的平面为同一平面;所述垫板安装螺丝穿过所述垫板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安装孔;
[0025]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驱动件芯子,所述驱动件芯子和所述旋转驱动轴从同一平面伸出;所述垫板背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平面边缘处开设有垫板开槽,所述垫板开槽包括平面槽底和弧面槽壁;所述平面槽底与所述垫板背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平面平行,且开设有贯通的垫板芯孔;
[0026]所述驱动件芯子穿过所述垫板芯孔中伸至所述垫板开槽中,且弯折成L 形;所述L形的驱动件芯子包括一平行于所述平面槽底的芯子折片,所述芯子折片不高于所述垫板背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平面。
[0027]可选的,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外壳安装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电路板第一安装孔,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底壳第一安装孔;
[0028]所述编码器包括外壳安装螺丝,所述外壳安装螺丝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安装孔和所述电路板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底壳第一安装孔;所述外壳安装螺丝为沉头螺丝;
[0029]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垫板第二安装孔,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底壳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柱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第一柱部和支撑第二柱部,所述支撑第一柱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支撑第二柱部的外径;
[0030]所述支撑第一柱部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支撑第一柱部穿过所述底壳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垫板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第二柱部背离支撑第一柱部的平面上开设有支撑柱内螺纹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电路板第二安装孔,所述编码器包括电路板支撑螺丝;所述电路板支撑螺丝穿过所述电路板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内螺纹孔;
[0031]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底壳第三安装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电路板第三安装孔,所
述编码器还包括连接柱和电路板连接螺丝;所述连接柱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第一柱部和连接第二柱部,所述连接第一柱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第二柱部的外径;
[0032]所述连接第一柱部的外壁具有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底壳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第二柱部背离连接第一柱部的平面上开设有连接柱内螺纹孔;所述电路板连接螺丝穿过所述电路板第三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内螺纹孔。
[0033]可选的,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垫板轴孔,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底壳轴孔;所述旋转驱动轴依次穿过所述垫板轴孔和所述底壳轴孔,固定连接所述磁体;所述检测芯片固定于所述电路板背离磁体的一面上;
[0034]所述磁体为磁环,所述磁环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驱动轴上;所述磁环和所述旋转驱动轴的连接方式为胶接。
[0035]可选的,所述编码器包括两个驱动件芯子,所述旋转驱动轴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芯子之间;
[0036]所述编码器包括形成矩形的两个所述支撑柱和两个所述连接柱;所述编码器包括两个所述外壳安装螺丝,两个所述外壳安装螺丝形成的直线和两个所述支撑柱形成的直线平行。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该编码器通过防拉线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线条被拉扯影响使用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安装于旋转驱动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电路板、外壳、防拉线和多个支撑柱;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旋转驱动轴穿过底壳,固定连接有磁体;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磁体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检测芯片;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出线口;所述防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另一端从所述出线口伸出;所述防拉线卡接所述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拉线包括线套,所述线套的外壁环绕设置有第一防拉部和第二防拉部;所述第一防拉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线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防拉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线口的横截面积;所述外壳的出线口卡接于所述第一防拉部和所述第二防拉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央朝背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方向凸起形成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边缘和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形成定位开槽;所述外壳包括和所述底板形状匹配的顶板,环绕所述顶板的边沿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卡接于所述定位开槽上;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侧板内,限位所述侧板的水平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套的外壁还环绕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防拉部和第二防拉部之间;所述定位部的相对两面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拉部和所述第二防拉部;所述定位部的形状和所述出线口的形状匹配,且卡接于所述出线口处;所述第二防拉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防拉部朝向所述定位部的平面抵接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防拉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防拉部朝向所述定位部的平面抵接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防拉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高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所述第二防拉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高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顶板的面;所述第一防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部的宽度,所述第二防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部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厚度、所述侧板的厚度和所述定位开槽的槽宽均相等;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定位开槽上,所述第一防拉部位于所述定位凸台上,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防拉部的平面抵接所述定位凸台;所述第一防拉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和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开槽之间的高度差,所述第二防拉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和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底板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套内设有至少一个线芯,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路板线芯孔,所述线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线芯孔内;所述第一防拉部、定位部、第二防拉部和线套为一体成型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垫板和垫板安装螺
丝,所述垫板安装螺丝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豪刘涛杜浩源
申请(专利权)人:轮趣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