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03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涉及水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底部和顶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套接固定有固定环和第一齿轮环,泵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泵体外侧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套接有限位板和圆环,限位板顶部的内侧贯穿至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圆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杆,立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L型套杆,圆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环,第二齿轮环与第一齿轮环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第一齿轮环和第二齿轮环的配合,从而限制圆环的转动,以及通过将限位板和泵体、圆环和泵盖两组连接均设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便于维修的循环泵容易出现泵体与泵盖脱离的风险和运输不便的问题。便的问题。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


[0001]本技术属于水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泵指装置中输送反应、吸收、分离、吸收液再生的循环液用泵。它的扬程较低,只是用来克服循环系统的压力降。可采用低扬程泵。循环泵是指泵的作用而言,离心泵是指泵的结构而言,两者完全是两个概念。循环泵的工作原理要将水循环起来所用的泵就叫循环泵,例如水暖供热管道中的热水是靠循环泵循环起来的。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循环泵的泵体与泵盖之间是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而一些厂家为了方便分离泵盖与泵体,因此将泵体与泵盖之间通过销轴进行插接固定或利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从而导致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便于维修的循环泵中的泵盖与泵体如果是通过销轴进行固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销轴脱落的风险,导致泵体与泵盖分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0004]2、现有的便于维修的循环泵用于固定泵盖与泵体之间的固定组件一般都是与泵盖和泵体固定连接的,因此在循环泵闲置不用时,空间的占用率比较高,同时不便运输。
[0005]因此,现有的便于维修的循环泵,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通过设置有第一齿轮环和第二齿轮环,利用第一齿轮环和第二齿轮环的配合,从而限制圆环的转动,以及通过将限位板和泵体设置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圆环和泵盖之间同样设置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便于维修的循环泵容易出现泵体与泵盖脱离的风险和运输不便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底部和顶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套接固定有固定环和第一齿轮环,分别便于与限位板连接和与第二齿轮环配合,所述泵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便于第一固定螺栓的放置,所述泵体外侧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套接有限位板和圆环,分别便于与限位块配合和圆杆的放置,所述限位板顶部的内侧贯穿至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便于限位板与固定环的连接,所述圆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杆,便于L型套杆的放置,且立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L型套杆,便于圆环与泵盖的连接,所述圆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环,便于与第二齿轮环配合,从而对圆环的转动限位,且第二齿轮环与第一齿轮环啮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顶部四个端部均贯穿至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便于对连接板和L型套杆连接处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顶部的外侧贯穿至中部开设有限位槽,便于与限位块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的数量为四,且四个立杆呈环形等角度分布,便于与连接板配
合,所述圆环的顶部环形等角度贯穿至底部插接有四个圆杆,便于限位块的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圆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便于带动圆环复位,所述圆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便于与限位板配合。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齿轮环和第二齿轮环,利用第一齿轮环和第二齿轮环的配合,从而限制圆环的转动,避免整体装置使用过程中圆环随意转动,造成泵体和泵盖的分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0015]2、本技术通过将限位板和泵体设置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圆环和泵盖之间同样设置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从而减小整体装置闲置不用时的空间占用,同时方便整体装置的运输。
[0016]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泵体和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板、圆环和圆杆连接处爆炸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00、泵体;101、固定环;102、第一齿轮环;200、泵盖;201、连接板;2011、第一固定螺栓;300、限位板;301、第二固定螺栓;302、限位槽;400、圆环;401、立杆;402、L型套杆;403、第二齿轮环;500、圆杆;501、复位弹簧;50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包括泵体100和泵盖200,泵体100底部和顶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套接固定有固定环101和第一齿轮环102,限位板300顶部的内侧贯穿至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301,圆环400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环403,圆环400的顶部环形等角度贯穿至底部插接有四个圆杆500,圆杆500底部的外周面上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501,圆杆50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2,在需要将泵盖200与泵体100分离时,首先沿泵体100的外周面朝着远离泵盖200的方向移动,此时复位弹簧501压缩,第一齿轮环102与第二齿轮环403不再啮合,转动圆环400,使其带动四个圆杆500绕着泵体100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得圆杆500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2不再与限位板300上的限位槽302配合,此时松开按压的圆环400,使其在复位弹簧501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由于限位块502不再与限位槽302配合,此时即可将泵盖200与泵体100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对泵体100内部检修。
[0025]其中如图2

3所示,泵盖2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泵体100外侧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套接有限位板300和圆环400,圆环4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杆401,且立杆40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L型套杆402,且第二齿轮环403与第一齿轮环102啮合,连接板201顶部四个端部均贯穿至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2011,限位板300顶部的外侧贯穿至中部开设有限位槽302,立杆401的数量为四,且四个立杆401呈环形等角度分布,当需要运送泵体100和泵盖200时,可转动第一固定螺栓2011和第二固定螺栓301,使得第一固定螺栓2011不再对连接板201和L型套杆402的连接处固定,第二固定螺栓301不再对限位板300和固定环101的连接处固定,此时即可将限位板300和圆环400分别从泵体100和泵盖200上拆卸下料,进而方便整体装置运输。
[0026]工作原理:在需要将泵盖200与泵体100分离时,首先沿泵体100的外周面朝着远离泵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修的循环泵,包括泵体(100)和泵盖(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0)底部和顶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套接固定有固定环(101)和第一齿轮环(102),所述泵盖(2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所述泵体(100)外侧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套接有限位板(300)和圆环(400),所述限位板(300)顶部的内侧贯穿至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301),所述圆环(4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杆(401),且立杆(40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L型套杆(402),所述圆环(400)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环(403),且第二齿轮环(403)与第一齿轮环(102)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全越何玉祥王战胜习浩楠朱命圣聂成义何向梅张爱芳李洪涛王堃许芳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华新电力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