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及张力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及张力控制结构,尤指一种在送纱时能够用来引导纱线以及控制纱线张力的摆臂的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圆针织机是常见用来织成针织布的机械机台,一次可供多条纱线进行编织,也因此需要相对应数目的导纱装置,而依据单面布、双面布、提花布或毛巾布等不同成品需求,选择不同纱线来进行编织。由于不同纱线的特性,对于送纱过程中所承受的张力范围也不同,导纱装置是常见配合圆针织机的送纱构件的其中一种,以透过导纱装置将纱线导入,再进行后续的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
[0003]由于圆针织机织造用的纱线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其纱线的入纱数目不断增加,使得导纱装置也随着增加装设数目,可编织的纱线数目变多,每一条纱线与入纱时的张力控制就越重要,所以用来引导纱线的导纱装置大多针对其外伸供纱线穿设的导纱臂的摆动结构以及相配合的压纱器进行改良,以提高送纱量,同时又能稳定进行送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及张力控制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引导结构包括:一盒体,具有一底座以及一固定于该底座的盖体;一连动机构,设置于该底座的凹槽空间中,该连动机构包括有一连动杆、一第一内接件与一第二内接件;该连动杆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连接端,并以该第一连接端连接于该第一内接件对应的一第一内接孔,而以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于该第二内接件对应的一第二内接孔;该第一内接件组装后穿伸出该盖体,用以连接到一第一外接件,以供一第一导纱臂插置组装,而该第二内接件组装后由穿伸出该盖体,连接到一第二外接件,以供一第二导纱臂插置组装;该第二内接件设有一接钩部,以供一弹簧连结于该底座与该接钩部之间,在送纱时纱线的拉力带动该第一、二导纱臂进行摆动,该弹簧被拉伸,并于拉力结束时以该弹簧的回复力带动该第一、二导纱臂恢复原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于侧边上设有一缺口部,且于该缺口部处设有一拨动件,该拨动件包括有一钩状部,以供该弹簧勾设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包括一外拨板、一跨接部及一内伸板,该跨接部连结该外拨板与该内伸板之间,并用以跨接于该缺口部,该钩状部设于该内接板末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借由改变该拨动件的位置,以对该弹簧进行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设有一第一盖孔,该底座设有一第一底孔,该第一内接件分别延伸出一上接杆与一下接杆,以对应组装在该第一盖孔与该第一底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接件的上接杆由该盖体的第一盖孔穿伸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设有一第二盖孔,该底座设有一第二底孔,该第二内接件分别延伸出一上接杆与一下接杆,用以对应组装在该第二盖孔及该第二底孔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接件的上接杆由该盖体11的第二盖孔穿伸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纱臂同时插置于该第二内接件的上接杆以及该第一外接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纱臂同时插置于该第二内接件的上接杆以及该第二外接件。11.一种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及张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引导及张力控制结构包括:一套接座,设有一上接座,该上接座具有一中空的罩接件,并于该罩接件下方设有一与外部相通的底接口;
一第一摆臂,具有一第一底座,该第一底座设有一贯穿孔并于其开孔处往一侧延伸有一相通的第一接管,该第一接管在外管面另延伸有一第一外接部,并于该第一外接部末端设有一第一外接孔;一第二摆臂,具有一第二底座,该第二底座具有一贯穿孔与一侧开槽,该侧开槽相通于该贯穿孔,且该贯穿孔于开孔处往一侧延伸有一相通的第二接管,该第二接管在外管面另延伸有一第二外接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