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231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下模包括外压料圈、下模座、内压料圈和凸模,凸模固定在下模座上,外压料圈设置于凸模和下模座之间并通过导板Ⅱ与下模座接触,内压料圈设置于凸模内侧并通过导板Ⅰ与凸模相接触,外压料圈底部安装有多个外压料圈托杆,内压料圈底部安装有多个内压料圈托杆,下模座上装有到底限位块;上模包括上模座、凹模和上压料板,凹模固定在上模座上,上压料板设置于凹模内侧并通过导板Ⅲ1与凹模接触,上压料板顶部安装有多个氮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减小了内压料圈成形深度,可降低内压料圈成形深度,避免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开裂或缩颈。生产过程中出现开裂或缩颈。生产过程中出现开裂或缩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冷冲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环形零件冲压工艺一般由拉延、修边和整形组成,拉延工序主要采用内、外压料圈压料形式,且两个压料圈行程相同。对于形状复杂,成形深度较大的环形产品,双压边圈等行程工艺形式增大了拉延成形深度,不利于产品成形,产品易出现开裂或缩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以解决采用环形零件传统拉延模具产品成形过程中易出现开裂或缩颈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由上模和下模构成;
[0006]其中,所述下模包括外压料圈3、下模座5、内压料圈9和凸模13;所述凸模13固定在下模座5上,外压料圈3设置于凸模13和下模座5之间并通过导板Ⅱ14与下模座5接触,内压料圈9设置于凸模13内侧并通过导板Ⅰ6与凸模13相接触;所述外压料圈3底部安装有多个外压料圈托杆4;所述内压料圈9底部安装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构成;其中,所述下模包括外压料圈(3)、下模座(5)、内压料圈(9)和凸模(13);所述凸模(13)固定在下模座(5)上,外压料圈(3)设置于凸模(13)和下模座(5)之间并通过导板Ⅱ(14)与下模座(5)接触,内压料圈(9)设置于凸模(13)内侧并通过导板Ⅰ(6)与凸模(13)相接触;所述外压料圈(3)底部安装有多个外压料圈托杆(4);所述内压料圈(9)底部安装有多个内压料圈托杆(8);所述下模座(5)上装有到底限位块(7);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1)、凹模(2)和上压料板(11);所述凹模(2)固定在上模座(1)上,上压料板(11)设置于凹模(2)内侧并通过导板Ⅲ(15)与凹模(2)接触;所述上压料板(11)顶部安装有多个氮气缸(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座(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零件拉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董向坤闫彦贾晓峰马望王达鹏佟鑫蔡义剑姚朋王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