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99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其特征是:包括车架、车轮、扶手、吊钩,所述车架包括矩形底架、两个分别竖向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底架两端上的侧架、中横梁,所述侧架与所述矩形底架的端边连接呈三角形结构,所述中横梁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架的顶点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梁下部连接有两个所述吊钩,在矩形底架的四角位置的下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车轮,所述车轮的外侧带有轮缘,所述扶手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的后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可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人操作安全性,提高盖板的转运与铺设效率,其铺设效率远高于人工铺设,可节省大量工程成本。节省大量工程成本。节省大量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主要用于市政电力管沟工程施工中运输及铺设电力管盖板。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供电电缆通常沿道路敷设,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更新,电缆已由原来的架空敷设改为了地下敷设,尽管目前综合管廊的应用越来越多,但绝大部分电缆依然敷设在独立的电力管沟中。电力管沟通常与道路走向一致,位于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方,管沟为矩形截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顶面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铺设,管沟顶面覆土厚度一般在0.5~1.0m之间。根据管沟内电缆的数量,管沟的截面尺寸有所区别,净高度为0.7~0.9m。根据管沟的不同宽度,盖板的规格主要有115
×
50
×
16cm、90
×
50
×
16cm、70
×
50
×
16cm三种,其对应的重量约为220kg、175kg与135kg。盖板通常采用人工铺设,由4名工人通过扁担吊绳将盖板由堆码处抬至指定位置。由于盖板重量大,在场地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往往优先采用轮式挖掘机、叉车等机械设备配合人工进行盖板的铺设作业。但由于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场地往往高低不平,无平坦的人行道路,只能完全由人工铺设盖板。在崎岖不平的场地内,工人抬着重物走行困难,脚下容易失稳,劳动强度高,铺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铺设效率的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其特征是:包括车架、车轮、扶手、吊钩,所述车架包括矩形底架、两个分别竖向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底架两端上的侧架、中横梁,所述侧架与所述矩形底架的端边连接呈三角形结构,所述中横梁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架的顶点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梁下部连接有两个所述吊钩,在矩形底架的四角位置的下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车轮,所述车轮的外侧带有轮缘,所述扶手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的后部。
[0005]本技术中,车架在竖直面内采用三角形构造,其重心低,结构稳定。车轮采用带轮缘的结构设计,使得车轮可以骑在电力管沟侧墙顶面,铺设车可沿固定路线行进,且通过轮缘可使得车轮行进过程中不掉落或倾覆,保证施工时安全可靠。连接在中横梁下部的吊钩用于与混凝土盖板上的挂钩连接,以吊起混凝土盖板。利用本技术施工时,以电力管沟侧墙顶面为轨道行进,沿管沟路线逐块铺设盖板。铺设盖板时,先将需要铺设的盖板放置于管沟的端头,盖板的长宽方向与铺设时的长宽方向保持一致,然后将铺设车停放至盖板上方,铺设车的两侧的车轮骑在电力管沟两侧的侧墙顶面,然后通过吊钩将盖板吊起,再由工人通过扶手推动,使盖板铺设车沿管沟顶面前进,到达指定位置后将铺设车锁止,松开吊钩将盖板安装到位。
[0006]进一步的,为便于起吊盖板,所述吊钩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横梁下部的吊耳和与所述吊耳连接的手拉葫芦。
[0007]进一步的,为便于使铺设车可随管沟的走向调整方向,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0008]进一步的,为便于施工人员同时推车,所述扶手包括两根立杆和一根横杆,两根立杆倾斜设置并下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连接在两根立杆的上端之间。
[0009]进一步的,为确保车架有足够的承载力,所述车架采用51*51*4mm的方管焊接而成。该车架刚度大,稳定性好。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施工时通过人工配合机械的作业方式,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性高,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盖板的铺设效率。本技术采用带轮缘的车轮设计,让车轮可以骑在管沟侧墙顶面不掉落或倾覆;车轮通过采用万向轮设计,车轮可自由转向,铺设车能良好的顺应管沟的走向调整方向,提高铺设车的适应性;车架在竖直面内采用三角形构造,其重心低,结构稳定,保证铺设车的工作可靠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可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人操作安全性,提高盖板的转运与铺设效率,其铺设效率远高于人工铺设,可节省大量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施工时的示意图;
[0015]图中,1是车架,11是矩形底架,12是三角形侧架,13是中横梁,2是车轮,21是轮缘,3是扶手,4是吊钩,41、手拉葫芦,5是盖板,6是管沟侧墙,7是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以规格115
×
50
×
16cm的盖板为例,其余规格的技术原理与实施例一致,不再另行描述。
[0017]如附图所示,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包括车架1、车轮2、扶手3、吊钩4。
[0018]车架1的平面尺寸根据盖板与管沟的尺寸而定,管沟侧墙厚度一般为16cm,侧墙沿厚度中心线分为内外侧,外侧比内侧高16cm,内侧主要承受盖板搁置的重量,外侧主要起支挡作用。所述车架1包括矩形底架11、两个分别竖向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底架11两端上的侧架12、中横梁13,所述侧架12与所述矩形底架11的端边连接呈三角形结构,所述中横梁3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架12的顶点固定连接。采用三角形构造一是便于中横梁悬挂吊钩,二是三角形结构更稳定重心更低。为确保有足够的承载力,车架1采用规格51*51*4mm的厚壁方管焊接而成,其刚度大,稳定性好。考虑到施工误差的影响,为防止因盖板长度偏大而导致铺设困难,车架1的平面长宽均应比盖板长宽大5~6cm。
[0019]车轮2设置在车架1的矩形底架11的四角位置的下部,通过连接架与矩形底架11连接。所述车轮2的外侧带有轮缘21,车轮2优选采用万向轮,使得铺设车可随管沟的走向调整
方向,万向轮为现有技术,可自市场采购。左右两侧车轮2的距离与管沟两侧的侧墙距离相适应,考虑到管沟结构物的施工误差,左右两侧车轮2的两轮缘的内侧净间距相较于管沟两侧墙外侧面间的距离偏大4~5cm。
[0020]扶手3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后部。扶手采用Φ35*4mm结构用无缝钢管,既方便抓握又具备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扶手3包括两根立杆和一根横杆,两根立杆倾斜设置并下端与车架1焊接连接,所述横杆连接在两根立杆的上端之间,扶手3的横杆距离地面高度75cm左右,扶手3在平面内做成梯形框架,便于由2名工人同时推车。
[0021]所述中横梁13下部连接有两个吊钩4。两个吊钩的位置与盖板上预埋的起吊点位置相对应。为便于操作及便于起吊盖板,吊钩4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横梁13下部的吊耳和与所述吊耳连接的手拉葫芦,吊耳与手拉葫芦需满足承载力要求,手拉葫芦采用市场较为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电力管沟盖板铺设车,其特征是:包括车架(1)、车轮(2)、扶手(3)、吊钩(4),所述车架(1)包括矩形底架(11)、两个分别竖向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底架(11)两端上的侧架(12)、中横梁(13),所述侧架(12)与所述矩形底架(11)的端边连接呈三角形结构,所述中横梁(13)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架(12)的顶点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梁(13)下部连接有两个所述吊钩(4),在矩形底架(11)的四角位置的下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车轮(2),所述车轮(2)的外侧带有轮缘,所述扶手(3)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后部。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然杨基好黄峻峻余浚涛常春章曾来仕陶云雷杨保全张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