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9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窗气密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包括塑料板、支撑杆、真空吸盘和长方体橡胶框架,其中长方体橡胶框架是由第一橡胶膜和第二橡胶膜依次交替设置并通过支撑杆连接在一起构成,中部设有通孔的塑料板设置在长方体橡胶框架内部,并通过支撑杆一端固定,真空吸盘固定在支撑杆另一端;这种测试板能满足多种车型的使用要求,提高汽车气密性试验效率,节约大量试验成本。大量试验成本。大量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车窗气密性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

技术介绍

[0002]整车气密性,是衡量整车气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整车气密性的好坏不仅可以影响到车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外部灰尘和湿气的深入量,同时对整车隔声降噪效果、暖风与空调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0003]在汽车气密性测试时,是利用气密性测试设备,测试整车的空气泄漏量,测量时需要对车窗进行密封并进行设备的连接,即将所有车门的车窗关闭,并将一个车门玻璃降到底端,然后换上车窗密封板进行测试,缝隙使用宽胶带密封(约100mm宽),但是由于不同车型的车门窗框大小形状不同,所以当前汽车行业主要是针对每个车型裁剪不同的车窗密封板,试验效率较低,试验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这种测试板能满足多种车型的使用要求,提高汽车气密性试验效率,节约大量试验成本。
[0005]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包括塑料板2、支撑杆3、真空吸盘5和长方体橡胶框架,其中长方体橡胶框架是由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依次交替设置并通过支撑杆3连接在一起构成,中部设有通孔的塑料板2设置在长方体橡胶框架内部,并通过支撑杆3一端固定,真空吸盘5固定在支撑杆3另一端。
[0006]所述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均为等腰梯形架体,且第一橡胶膜7的上下底边分别为450mm和750mm,高度为100mm,第二橡胶膜14的上下底边分别为300mm和500mm,高度为150mm。
[0007]所述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的两腰上均设置有多个圆环8,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挂钩4,支撑杆3通过其上的挂钩4配合连接在相邻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上的圆环8内,进而将相邻的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连接在一起。
[0008]所述支撑杆3一端设有螺栓孔10,真空吸盘5通过尼龙绳6固定有在支撑杆3另一端,支撑杆3通过其上的螺栓孔10螺栓连接在长方体橡胶框架内的塑料板2上。
[0009]所述支撑杆3位于塑料板2的上方,螺栓11依次穿过塑料板2和支撑杆3上的螺栓孔10,再通过螺母13紧固,且在塑料板2与螺栓11之间设有垫片12。
[0010]所述支撑杆3为金属或塑料材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适用于多种车型多种形状的车门窗框,在汽车气密性测试时不用为每个车型每个形状的车门窗框单独制作密封板,节约大量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塑料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橡胶膜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其中:1——试验台管接口;2——塑料板;3——支撑杆;4——挂钩;5——真空吸盘;6——尼龙绳;7——橡胶膜;8——圆环;9——窗框;10——螺栓孔;11——螺栓;12——垫片;13——螺母;14——第二橡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包括塑料板2、支撑杆3、真空吸盘5和长方体橡胶框架,其中长方体橡胶框架是由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依次交替设置并通过支撑杆3连接在一起构成,中部设有通孔的塑料板2设置在长方体橡胶框架内
部,并通过支撑杆3一端的端部固定,真空吸盘5固定在支撑杆3另一端端部。
[0028]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均为等腰梯形架体,且第一橡胶膜7的上下底边分别为450mm和750mm,高度为100mm,第二橡胶膜14的上下底边分别为300mm和500mm,高度为150mm。
[0029]所述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的两腰上均设置有多个圆环8,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挂钩4,支撑杆3通过其上的挂钩4配合连接在相邻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上的圆环8内,进而将相邻的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连接在一起。
[0030]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撑杆3一端设有螺栓孔10,真空吸盘5通过尼龙绳6固定有在支撑杆3另一端,支撑杆3通过其上的螺栓孔10螺栓连接在长方体橡胶框架内的塑料板2上。
[0031]所述支撑杆3位于塑料板2的上方,螺栓11依次穿过塑料板2和支撑杆3上的螺栓孔10,再通过螺母13紧固,且在塑料板2与螺栓11之间设有垫片12。
[0032]所述支撑杆3为金属或塑料材质。
[0033]操作过程:
[0034]使用螺栓11将支撑杆3和塑料板2连接,四个支撑杆3分别通过其上的真空吸盘5固定到车辆外表面。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板(2)、支撑杆(3)、真空吸盘(5)和长方体橡胶框架,其中长方体橡胶框架是由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依次交替设置并通过支撑杆(3)连接在一起构成,中部设有通孔的塑料板(2)设置在长方体橡胶框架内部,并通过支撑杆(3)一端固定,真空吸盘(5)固定在支撑杆(3)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均为等腰梯形架体,且第一橡胶膜(7)的上下底边分别为450mm和750mm,高度为100mm,第二橡胶膜(14)的上下底边分别为300mm和500mm,高度为1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多种车门窗的测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膜(7)和第二橡胶膜(14)的两腰上均设置有多个圆环(8),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挂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杰李朋刘晓娜吴海川李登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