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46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该尾门铰链包括:车身铰链页,车身铰链页包括第一铰链轴支撑臂和沿车辆的Y向与第一铰链轴支撑臂间隔开的第二铰链轴支撑臂,在第一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第一轴孔,并在第二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沿Y向与第一轴孔对齐的第二轴孔;铰链轴,铰链轴通过其两个轴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和尾门铰链页,尾门铰链页具有通过铰链轴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铰链页上的连接部,其中,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均为长轴沿车辆的X向延伸的腰形孔,使得铰链轴在腰形孔内的位置沿X向是可调节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车辆可以通过调整尾门铰链中铰链轴在腰形孔中沿X向的位置来调整尾门和车身之间的X向安装间隙,以便于返修。以便于返修。以便于返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汽车通常是指由动力(例如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等)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其主要作用包括代步、载人和运输等。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0003]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通常具有尾箱(或称“后备箱”)。在尾箱内可放置用户的私人物品,还可以存放备胎、急救包、工具包、三角架指示牌、灭火器等备用物品,非常方便、实用。尾箱通常设有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上的尾门(或称“后备箱门”),以便开启或关闭尾箱。
[0004]目前,尾门一般通过尾门铰链固定在车身上。尾门铰链通常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车身铰链页、固定在尾门上的尾门铰链页和铰链轴,铰链轴固定在车身铰链页上,尾门铰链页可转动地固定在铰链轴上。在装配时,可以先将车身铰链页固定在车身上,再将尾门铰链页固定到尾门上;或者先将尾门铰链页固定在尾门上,再将车身铰链页固定在车身上。为了提高装配的紧固程度,通常采用螺母或螺栓进行固定。但是,一旦装配完成后,如果尾门和车身在X向(即车身的前后方向)的安装间隙过大而影响美观、或者安装间隙过小导致尾门无法正常闭合时,通常需要将尾门铰链页从尾门上拆卸下来(或者将车身铰链页从车身上拆卸下来),重新定位安装,十分不便。特别是有些车型的车身顶盖或尾门上为玻璃材质,必须将顶盖玻璃或尾门玻璃拆除后才能拆装尾门铰链,大大增加了返修的成本。
[0005]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尾门沿X向装配不佳时返修不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该尾门铰链包括:车身铰链页,所述车身铰链页包括第一铰链轴支撑臂和沿所述车辆的Y向与所述第一铰链轴支撑臂间隔开的第二铰链轴支撑臂,在所述第一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第一轴孔,并在所述第二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沿所述Y向与所述第一轴孔对齐的第二轴孔;铰链轴,所述铰链轴通过其两个轴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中;和尾门铰链页,所述尾门铰链页具有通过所述铰链轴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车身铰链页上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配置为允许所述铰链轴在其中的位置沿所述车辆的X向是可调节的。
[0007]在本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中,包括车身铰链页、铰链轴和尾门铰链页。车身铰链页包括沿车辆的Y向(即车身的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铰链轴支撑臂和第二铰链轴支撑臂。在第一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第一轴孔,并且在第二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沿Y向与第一轴孔对齐的第二轴孔。铰链轴通过其两个轴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尾门铰链页具有通过铰链轴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铰链页上的连接部。其中,第一轴孔和第
二轴孔配置为允许铰链轴在其中的位置沿车辆的X向是可调节的。铰链轴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的位置沿X向是可调节的。因此,当尾门装配到车身上后发现两者在X向的安装间隙过大或过小需要返修时,只需调整铰链轴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的位置即可,而无需将车身铰链页从车身上拆卸下来、或者将尾门铰链页从尾门上拆卸下来,再重新定位安装,从而提高了返修的便捷性,相应地缩短了返修时间,降低了返修成本。
[0008]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配置为长轴沿所述X向延伸的腰形孔。腰形孔的长轴与车辆的X向一致,并且腰形孔的设计更易于加工。
[0009]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铰链支撑臂和所述第二铰链支撑臂上都设有位于对应的所述腰形孔上侧且沿所述X向布置的多个彼此均匀间隔的刻度线,所述多个刻度线包括与所述腰形孔的垂直于其长轴的中心线对齐的中心刻度线,在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壁上设有可与所述多个刻度线的任一个对齐的对准刻度线,其中,所述对准刻度线与所述中心刻度线对齐的位置为所述铰链轴在所述腰形孔中的初始位置。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因此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量化铰链轴在腰形孔内的位置,即通过对准刻度线与对应一个刻度线对齐即可确定铰链轴在腰形孔内从初始位置移动的距离,从而可提高调整的精度和返修的效率。
[0010]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刻度线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中心刻度线左右两侧并依次间隔1mm的3个左刻度线和3个右刻度线。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量化返修的精度。
[0011]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身铰链页包括可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的车身固定部,并且所述第一铰链轴支撑臂和所述第二铰链轴支撑臂从所述车身固定部向外延伸。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将车身铰链页方便地固定到车身上。
[0012]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身固定部包括沿所述Y向彼此间隔且对齐的第一竖向支脚和第二竖向支脚,所述第一竖向支脚和所述第二竖向支脚可分别固定到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一铰链轴支撑臂为从所述第一竖向支脚的靠近所述第二竖向支脚的第一边缘垂直向后延伸的第一竖向壁,所述第二铰链轴支撑臂为从所述第二竖向支脚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垂直向后延伸的第二竖向壁;其中,所述第一竖向壁和所述第二竖向壁通过远离所述第一竖向支脚和所述第二竖向支脚的连接臂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车身铰链页具有大致“几”字形的结构,使得其结构更加稳定,受力更加均匀。
[0013]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竖向支脚和所述第二竖向支脚上分别形成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以便将所述车身铰链页沿所述X向固定在所述车身。通过在第一竖向支脚和第二竖向支脚上分别形成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可以将车身铰链页通过安装件(例如螺栓与螺帽)与安装孔的配合方便地固定到车身上。另外,当将车身铰链页沿X向装配到车身上时,还可以利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与车身上相应的安装孔之间配合,吸收Y向和Z向的公差,从而提高装配的精度。
[0014]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门铰链页还具有可固定到所述车辆的尾门上的尾门固定部,所述尾门固定部为沿所述X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在所述板状结构上形成有沿所述X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以便将所述尾门铰链
页沿所述车辆的Z向固定在所述尾门上。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将尾门固定部通过安装件(例如螺栓与螺帽)与安装孔的配合方便地固定到尾门上。另外,当将尾门铰链页沿车辆的Z向固定在尾门上时,沿X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可以与尾门上相应的安装孔配合,吸收X向和Y向的公差,进一步提高装配的精度。
[0015]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可转动地套在所述铰链轴上且形成紧配合的轴套。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连接部可转动地固定在铰链轴上,并且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铰链包括:车身铰链页,所述车身铰链页包括第一铰链轴支撑臂和沿所述车辆的Y向与所述第一铰链轴支撑臂间隔开的第二铰链轴支撑臂,在所述第一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第一轴孔,并在所述第二铰链轴支撑臂上设有沿所述Y向与所述第一轴孔对齐的第二轴孔;铰链轴,所述铰链轴通过其两个轴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中;和尾门铰链页,所述尾门铰链页具有通过所述铰链轴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车身铰链页上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配置为允许所述铰链轴在其中的位置沿所述车辆的X向是可调节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配置为长轴沿所述X向延伸的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铰链支撑臂和所述第二铰链支撑臂上都设有位于对应的所述腰形孔上侧且沿所述X向布置的多个彼此均匀间隔的刻度线,所述多个刻度线包括与所述腰形孔的垂直于其长轴的中心线对齐的中心刻度线,在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壁上设有可与所述多个刻度线的任一个对齐的对准刻度线,其中,所述对准刻度线与所述中心刻度线对齐的位置为所述铰链轴在所述腰形孔中的初始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刻度线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中心刻度线左右两侧并依次间隔1mm的3个左刻度线和3个右刻度线。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尾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铰链页包括可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的车身固定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付红圣罗钧鼎郁露王文娟曾辉彭守兵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