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30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把待处理的污水输入污水沉淀池进行沉淀,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固体颗粒物,沉淀后的污水注入初级混凝桶,向初级混凝桶中投放无机混凝剂,污水与无机混凝剂充分混合、结块、然后沉淀得到污水A。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能够有效的对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得污水得到深层次的处理,设置的微生物吸附箱配合微生物吸附剂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大量重金属离子,设置的超滤器和拥有反渗透膜组的水箱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胶体、颗粒悬浮物等,保证水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保证水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保证水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铁、煤化工、纺织等工业废水大多采用常规技术对污水进行,经处理达标后的工业废水中仍存在部分有机物、微生物、胶体、颗粒悬浮物、Ca2+和Mg2+及其他高价离子等。使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进行深度处理,会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能够较好的改善水质。
[0003]但在使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大量重金属离子、如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胶体、颗粒悬浮物,以及采用何种设备处理废水等技术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尤其在处理过程中要添加何种吸附剂、絮凝剂以及设备设置的先后顺序等重要过程,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包括污水沉淀池、初级混凝桶、二级混凝桶、微生物处理箱、微生物吸附箱、超滤器、水箱和纯水水箱,所述污水沉淀池、初级混凝桶、二级混凝桶、微生物处理箱、微生物吸附箱、超滤器和水箱之间依次通过输水管相连通,污水沉淀池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水箱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输水管外部均设置有水泵和电动阀门,所述出水管一端位于纯水水箱顶部,所述水箱背面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二级混凝桶相连通,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水泵。
[000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混凝桶和二级混凝桶内部均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初级混凝桶和二级混凝桶顶部,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棒,转动棒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转动棒外部设置有搅拌架,搅拌杆与搅拌架一端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混凝桶和二级混凝桶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
[000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混凝桶和二级混凝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置物架。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处理箱、微生物吸附箱顶部一侧均设有输料管。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吸附箱正面设置有温度控制器,微生物吸附箱内部设置有固液分离装置。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超滤器内部依次设置有超滤膜组和树脂吸附组。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组。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超滤器和水箱正面均设置有可调节压力的压力箱。
[0014]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把待处理的污水输入污水沉淀池进行沉淀,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固体颗粒物;S2:沉淀后的污水注入初级混凝桶,向初级混凝桶中投放无机混凝剂,污水与无机混凝剂充分混合、结块、然后沉淀得到污水A;S3:将污水A注入二级混凝桶,向二级混凝桶有机混凝剂,进行搅拌充分反应后得到污水B;S4:将污水B注入微生物处理箱,并向微生物处理箱中投放一定量的微生物絮凝剂,使得污水B与微生物絮凝剂充分混合,得到处理水A;S5:将处理水A注入微生物吸附箱中,并向微生物吸附箱中投放一定量的微生物吸附剂,调节处理水A的温度到合适范围,微生物吸附剂与处理水A充分反应,处理水A中大量B;S6:将处理水B注入拥有超滤膜组和树脂吸附组的超滤器中,超滤器保持一定的工作压力,处理水B在水箱中被过滤和吸附,从而得到处理水C;S7:将处理水C注入到拥有反渗透膜组的水箱中,水箱中调节工作压力至合适的范围,去除处理水C中含有的胶体、细菌和病毒,得到处理水D;S8:调节处理水D的PH值,并检测处理水D的水质,若检测合格,将处理水D注入纯水水箱,若检测不合格,重复S3

S7步骤;其中,S4步骤中微生物絮凝剂为放线菌和红平红球菌的混合物,S5步骤中微生物吸附剂为酵母菌、绿微菌和芽孢杆菌。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无机混凝剂为硫酸铁溶液,所述S2步骤中无机混凝剂为聚乙环亚胺和水溶性苯胺树脂的混合物,所述S6步骤中超滤膜组的膜孔径为0.01

0.05um,所述S7步骤中反渗透膜的膜孔径为0.0006

0.001um,所述S5步骤中处理水A的温度为25

35摄氏度,所述S6步骤中的工作压力为300

600KPa,所述S7步骤中的工作压力为1000

1500KPa,所述S1步骤中采用格栅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固体颗粒物,所述S8步骤中的处理水D的PH值为6

7。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通过生物技术和膜技术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对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得污水得到深层次的处理,设置的微生物吸附箱配合微生物吸附剂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大量重金属离子,设置的超滤器和拥有反渗透膜组的水箱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胶体、颗粒悬浮物等,保证水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设置的初级混凝桶和二级混凝桶,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金属离子、细菌、有机物等,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减轻后续处理步骤的负担,保证水质的回收利用质量,能有效的保证水质的安全性,进而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组件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进水管;2、污水沉淀池;3、初级混凝桶;301、进料管;4、二级混凝桶;401、置物架;402、电机;403、转动棒;404、搅拌架;405、搅拌杆;5、微生物处理箱;501、输料管;6、微生物吸附箱;7、超滤器;8、水箱;801、进料盒;802、压力箱;803、出水管;9、纯水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包括污水沉淀池2、初级混凝桶3、二级混凝桶4、微生物处理箱5、微生物吸附箱6、超滤器7、水箱8和纯水水箱9,污水沉淀池2、初级混凝桶3、二级混凝桶4、微生物处理箱5、微生物吸附箱6、超滤器7和水箱8之间依次通过输水管相连通,污水沉淀池2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进水管1将污水输送到污水沉淀池2处,水箱8一侧设有出水管803,最终污水通过出水管803输送到纯水水箱9中,输水管外部均设置有水泵和电动阀门,出水管803一端位于纯水水箱9顶部,初级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沉淀池(2)、初级混凝桶(3)、二级混凝桶(4)、微生物处理箱(5)、微生物吸附箱(6)、超滤器(7)、水箱(8)和纯水水箱(9),所述污水沉淀池(2)、初级混凝桶(3)、二级混凝桶(4)、微生物处理箱(5)、微生物吸附箱(6)、超滤器(7)和水箱(8)之间依次通过输水管相连通,污水沉淀池(2)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水箱(8)一侧设有出水管(803),所述输水管外部均设置有水泵和电动阀门,所述出水管(803)一端位于纯水水箱(9)顶部,所述水箱(8)背面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二级混凝桶(4)相连通,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混凝桶(3)和二级混凝桶(4)内部均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402),所述电机(402)固定于初级混凝桶(3)和二级混凝桶(4)顶部,电机(402)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棒(403),转动棒(40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405),所述转动棒(403)外部设置有搅拌架(404),搅拌杆(405)与搅拌架(404)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混凝桶(3)和二级混凝桶(4)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混凝桶(3)和二级混凝桶(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置物架(4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处理箱(5)、微生物吸附箱(6)顶部一侧均设有输料管(5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生物技术和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吸附箱(6)正面设置有温度控制器,微生物吸附箱(6)内部设置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徐鹏付真真鲍丹陈方圻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