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459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21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通过管道连通养殖池塘,所述调节池内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通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位于调节池上层,所述沉淀池出水口设有过滤斜板,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过滤坝连通一级生态净化池,所述一级生态净化池内部设置有第一藻类植物,所述一级生态净化池通过第二过滤坝连通二级生态净化池,所述二级生态净化池的出水端连通生态沟渠,有利于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优化水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发掘藻类经济价值,增加副产品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属于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技术介绍

1、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主要是采用设备对水体内的悬浮物进行过滤去除,对氮、磷去除效果不佳,并且需要较高的成本的人力、物力投入,环节比较繁琐,对于大型的养殖水体并不合适,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配水不易均匀等缺点;化学法是通过臭氧处理、化学制剂等中和、凝絮等方式,达到去除重金属、软化水质、调节酸碱度、消毒等作用,但是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水体的有益菌群会被破坏,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方法是通过水生动植物吸收、富集微生物代谢等方式来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过程,更加环保、安全,但生物法对技术要求高,若使用湿地、浮床处理,则建造维护成本高;若使用细菌处理,则需要额外补充碳源,增加成本。

2、近年来,对虾养殖呈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提高对虾单位产量的同时,也使得养殖尾水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增加。高位池对虾养殖周期一般在3~4个月,前期投饵量和换水量较小,污染物排放量不大,在养殖中、后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通过管道(9)连通养殖池塘(1),所述调节池(2)内部设置有抽水泵(10),所述抽水泵(10)连通抽水管(11),所述抽水管(11)的另一端连通有沉淀池(3),所述沉淀池(3)位于调节池(2)上层,所述沉淀池(3)出水口设有过滤斜板(12),所述沉淀池(3)通过第一过滤坝(4)连通一级生态净化池(5),所述一级生态净化池(5)内部设置有第一藻类植物(15),所述一级生态净化池(5)通过第二过滤坝(6)连通二级生态净化池(7),所述二级生态净化池(7)的出水端连通生态沟渠(8)。

<p>2.如权利要求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通过管道(9)连通养殖池塘(1),所述调节池(2)内部设置有抽水泵(10),所述抽水泵(10)连通抽水管(11),所述抽水管(11)的另一端连通有沉淀池(3),所述沉淀池(3)位于调节池(2)上层,所述沉淀池(3)出水口设有过滤斜板(12),所述沉淀池(3)通过第一过滤坝(4)连通一级生态净化池(5),所述一级生态净化池(5)内部设置有第一藻类植物(15),所述一级生态净化池(5)通过第二过滤坝(6)连通二级生态净化池(7),所述二级生态净化池(7)的出水端连通生态沟渠(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底部设置有污泥斗(13),所述污泥斗(13)连通排泥管(14),排泥管(14)连通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楠林琰周琪吴志伟黄清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