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及其群管效应防坍塌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开挖
,尤其涉及一种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及其群管效应防坍塌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浅埋暗挖隧道下穿全强风化地层时,极易出现坍塌、掉块,坍塌体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渗水量,制约着隧道的开挖施工;超前注浆预加固耗时较长,小导管加密、分块开挖支护等均不能有效的预防掉块、坍塌,小导管加密后,软弱的松散体依然会从导管间隙里塌落下来,不能有效地为拱架安装提供时间和空间。
[0003]目前,针对有一定渗水量的全强风化地层,传统的预处置方式有掌子面(局部)帷幕注浆,加固后再开挖支护,或分块开挖、半边先行支护,加密小导管至20cm环向间距且打设多层、纵向每榀施作,开挖后立即初喷等。传统的预防坍塌的方式,耗时较长,难以形成拱顶强大的支护棚架体系,像“群管管幕”一样,开挖过程中极可能再次出现坍塌。
[0004]如何研发一种装置,在隧道开挖前,预先打设在围岩地层内,能够在隧道开挖范围内形成有效的超前棚护体系,防止软弱围岩体的掉块、坍塌,从而快速的安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采用中空金属管,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浆孔,所述导管本体的前端设置为锥形尖端,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连接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的中心贴合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上且焊接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3的一端设置为垂直边,另一端设置为V字形边,所述垂直边一侧靠近所述导管本体的尾部,且距离所述导管本体的尾部端面40~50cm,所述V字形边一侧靠近所述导管本体的前端,且距离所述导管本体的前端端面130~1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为圆形通孔且呈梅花型布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上;所述注浆孔的直径设置为Φ6~Φ8mm,相邻两组所述注浆孔的向间距为15~2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轴截面上的一组所述注浆孔设置有三个且呈圆周均布,相邻两组所述注浆孔的位置错位排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翼型超前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总长度设置为4.0m,所述平板的长度设置为2.0m;所述导管本体采用无缝钢管,所述平板均采用3mm厚的钢板,宽度设置为10cm。7.一种窄翼型超前小导管群管效应防坍塌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
‑
6所述的窄翼型超前小导管进行防坍塌施工,具体步骤如下:S1、施工准备:全面熟悉图纸,做好现场交通管制,熟悉现场管线的位置,对场地周围进行保护,准备施工机械和材料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东,李昕,曾琛超,李玉华,杨林松,郭彦兵,赵映冠,危君安,陈坤,张远明,高鹏,王军堂,董道波,张皓迪,邓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