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同乐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56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涉及发酵工程技术领域。该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新鲜的茶叶新梢芽叶;S2,对采摘的茶叶脱水后进行杀青;S3,将杀青后的茶叶送入加工筒揉捻;S4,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S5,挑拣去除有残缺的茶叶,发酵完成。该茶叶发酵方法,使茶叶下落时通过自身重力与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接触,从而可以使其受力散开,其中大块的成团茶叶在下落时与连接带接触,连接带受冲击挤压弹簧一,从而可以使大块的成团茶叶被震散后从两端落下,从而可以保证对大块的成团茶叶进行有效打散。的成团茶叶进行有效打散。的成团茶叶进行有效打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酵工程
,具体为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发酵,就是指茶叶进行酶性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深色物质的过程。发酵多发生在能控制温度、湿度的专用室进行。影响发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和叶片的含水量等,发酵后的茶叶,会因发酵程度的轻或重,往红色方向变化,愈重愈红。其汤色,与叶色大体趋同。所以观茶汤,基本可以推测出茶的发酵程度。发酵愈少的茶,愈接近其本身原味,最突出的是苦涩味;反之,苦涩程度越来越低,口感也越来越醇和。
[0003]在对茶叶进行发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工具对茶叶进行揉捻,从而保证让茶叶的细胞破损,生出伤口使茶中的有效物质就与酶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茶叶在揉捻时容易成团,从而会导致对茶叶的揉捻效果较差,影响到茶叶的正常发酵,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采摘新鲜的茶叶新梢芽叶;
[0007]S2,对采摘的茶叶脱水后进行杀青;
[0008]S3,将杀青后的茶叶送入加工筒揉捻;
[0009]S4,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
[0010]S5,挑拣去除有残缺的茶叶,发酵完成。
[0011]优选的,所述加工筒内部中轴处设置有连接台和旋转装置,所述连接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架,四个所述固定架均分别与加工筒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台外表面设置有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下端设置有分离机构。
[0012]优选的,所述打散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贯穿四个固定架,所述固定环上端设置有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所述阻隔板一与加工筒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板二与连接台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上端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两端均与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一,两个所述弹簧一均与固定环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带下端设置有摆动件。
[0013]优选的,所述摆动件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固定环且与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连接带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上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下两端均分别与矩形槽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槽内
部设置有打散板,所述固定杆贯穿打散板,所述打散板与固定杆滑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震动板一,所述震动板一通过转轴与连接台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震动板一顶部固定连接有震动板二,所述震动板二底部设置有弹力球,所述震动板一远离连接台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震动板一的一端与加工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外表面套有卡环。
[0016]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的数量为十二组,十二组所述分离机构呈环形设置在连接台底部。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茶叶发酵方法,使茶叶下落时通过自身重力与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接触,从而可以使其受力散开,其中大块的成团茶叶在下落时与连接带接触,连接带受冲击挤压弹簧一,从而可以使大块的成团茶叶被震散后从两端落下,从而可以保证对大块的成团茶叶进行有效打散。
[0019]2、该茶叶发酵方法,通过旋转装置对竖板进行冲击,竖板受力后带动连接架偏转,从而可以将连接带接触顶起,弧形板和连接架可以在竖板的重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可以使竖板再次对连接带进行顶起,连接带不断顶起可以使落在连接带上方的茶叶可以不断被打散挤向两端,从而可以避免茶叶堆积在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上方,可以有效的将茶叶打散后排下。
[0020]3、该茶叶发酵方法,使茶叶在落下后可以与打散板接触,从而可以再次对茶叶进行打散,保证对茶叶的打散效果,避免茶叶成团影响发酵效果。
[0021]4、该茶叶发酵方法,使茶叶在下落后与震动板一和震动板二接触,从而可以使茶叶冲击震动板一和震动板二,其中震动板一可以通过拉绳震下晃动,从而可以保证对茶叶的打散效果,再通过卡环受力不断拉动拉绳,使拉绳对震动板的晃动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有效的将成团的茶叶进行打散。
[0022]5、该茶叶发酵方法,在茶叶落至震动板二上方时,震动板二可以通过弹力球进行震动,从而可以将小块的成团茶叶进行打散,使对茶叶的打散效果较好,同时竖板在偏转时可以与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接触,可以加强阻隔板一和阻隔板二的震动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打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摆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加工筒1、连接台2、固定架21、打散机构22、连接带221、固定环222、阻隔板一223、阻隔板二224、弹簧一225、摆动件226、弧形板2261、连接杆2262、连接架2263、竖板2264、固定杆2265、打散板2266、分离机构23、震动板一231、震动板二232、拉绳233、卡环234、弹力球235、旋转装置3。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采摘新鲜的茶叶新梢芽叶;
[0034]S2,对采摘的茶叶脱水后进行杀青;
[0035]S3,将杀青后的茶叶送入加工筒1揉捻;
[0036]S4,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
[0037]S5,挑拣去除有残缺的茶叶,发酵完成。
[0038]加工筒1内部中轴处设置有连接台2和旋转装置3,连接台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架21,四个固定架21均分别与加工筒1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台2外表面设置有打散机构22,打散机构22下端设置有分离机构23,分离机构23的数量为十二组,十二组分离机构23呈环形设置在连接台2底部。
[0039]打散机构22包括固定环222,固定环222贯穿四个固定架21,固定环222上端设置有阻隔板一223和阻隔板二224,阻隔板一223与加工筒1内部固定连接,阻隔板二224与连接台2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新鲜的茶叶新梢芽叶;S2,对采摘的茶叶脱水后进行杀青;S3,将杀青后的茶叶送入加工筒(1)揉捻;S4,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S5,挑拣去除有残缺的茶叶,发酵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筒(1)内部中轴处设置有连接台(2)和旋转装置(3),所述连接台(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架(21),四个所述固定架(21)均分别与加工筒(1)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台(2)外表面设置有打散机构(22),所述打散机构(22)下端设置有分离机构(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机构(22)包括固定环(222),所述固定环(222)贯穿四个固定架(21),所述固定环(222)上端设置有阻隔板一(223)和阻隔板二(224),所述阻隔板一(223)与加工筒(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板二(224)与连接台(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222)上端设置有连接带(221),所述连接带(221)两端均与阻隔板一(223)和阻隔板二(22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22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一(225),两个所述弹簧一(225)均与固定环(222)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带(221)下端设置有摆动件(2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226)包括弧形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乐
申请(专利权)人:张同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