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预滤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87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预滤器总成,上盖连接在壳体上,壳体与上盖的内腔内设置滤芯总成,壳体内侧、位于泵腔上方竖直开设有插装孔,插装孔与泵腔之间分别开设有过油孔与气流流动通道;导管组件下端部插装到插装孔内,导管组件的气流通道通过出气孔连通所述气流流动通道;导管组件底部设置单向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向阀设置在壳体中央开设的插装孔内,插装孔隐藏在壳体内部,不连通外部,即使单向阀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失效,也不会影响壳体内部的密封性能,减少了壳体上的密封失效点,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预滤器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燃油过滤器
,尤其是一种燃油预滤器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燃油预滤器设置于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用于将燃油中的杂质、水和其它污染物过滤掉后,再输入输油泵和喷油器中,避免输油泵和喷油器等重要部件磨损过多或出现堵塞等问题,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2020129497.8中公开了一种模块集成式燃油预滤器总成结构,主壳体的上部设有透明上端盖,主壳体的下端设置透明集水杯,主壳体内设有过滤腔与排气腔,过滤腔内设置滤芯总成,主壳体上设置与过滤腔相通的进油口,排气腔内设置排气电泵,滤芯总成的中部设置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第一导管与排气腔相通,第二导管短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出口连接单向阀,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出油口。该燃油预滤器总成的工作方式为:单向阀关闭时,燃油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滤芯总成,经过第一导管流入排气腔,排气电进行排气后从出油口出去;单向阀打开时,燃油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滤芯总成,经过第二导管和单向阀再从出油口出去。
[0004]这种燃油预滤器总成存在如下问题:(1)单向阀水平横向设置在主壳体上、位于导管的周向外侧,一方面单向阀通道的外端口连通外部,在通道外端口处需要通过堵头和/或密封件进行密封,一旦堵头或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失效,则会直接影响主壳体内部的密封性能,主壳体上潜在的密封失效点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单向阀横向设置在主壳体上,主壳体需要预留单向阀的横向安装空间,这就使得壳体体积较大,进而使得预滤器整体具有较大的体积及重量,预滤器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就高,预滤器的运输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壳体底部还固定连接有集水杯,也进一步增加了预滤器整体的体积及重量,增加了安装难度及运输成本。
[0005](2)预滤器的滤芯总成中央的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的压力相当,在燃油流动时,第一导管内的气体不会持续排出,即在预滤器内部会残留有气体,而使得预滤器内部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预滤器内的燃油液面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使得滤芯总成的滤纸中上部较少参与到过滤作用中,滤芯总成的使用率较低,造成中上部过滤结构的浪费,而滤纸下部承受较重过滤任务导致下部损耗较快而寿命低,导致滤芯总成使用寿命低,更换频繁,使用成本高。
[0006](3)预滤器的上盖开设内螺纹,主壳体上开设内螺纹,二者通过螺纹连接,由于上盖与主壳体通常均为塑料材质,二者间容易发生粘着效应,而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拆卸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燃油预滤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燃油预滤器总成,单向阀设置在壳体内部、导管底部,降低壳体的加工工艺难度,减少密封失效点,
减少壳体体积,降低安装难度及运输成本;导管组件的下部采用内外层套管结构,使燃油液面保持在较高水平,提高滤芯总成的使用率,延长滤芯总成的使用寿命;壳体与上盖通过螺套连接,降低拆卸难度。
[0008]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油预滤器总成,上盖连接在壳体上,壳体与上盖的内腔内设置滤芯总成,在所述内腔内、位于滤芯总成周向外侧为脏油腔,滤芯总成中央为净油腔,导管组件竖直插装在净油腔中央,导管组件内设有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分别连通净油腔;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及泵腔,进油口连通脏油腔,出油口连通泵腔,泵腔内插装油泵;壳体内侧、位于泵腔上方竖直开设有插装孔,插装孔与泵腔之间分别开设有过油孔与气流流动通道;导管组件下端部插装到插装孔内,导管组件的气流通道通过出气孔连通所述气流流动通道;导管组件底部设置单向阀,单向阀位于过油孔上方,单向阀的阀片穿插在阀座上,可以朝向过油孔单向打开;阀座上开设若干燃油过流孔,燃油过流孔连通导管组件的燃油通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单向阀的阀座焊接固定在导管组件内;或者单向阀的阀座焊接固定在插装孔内,导管组件插装到阀座上端部。
[0010]壳体的插装孔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块;过油孔竖直开设在插装孔与泵腔之间。
[0011]壳体内侧位于泵腔上方开设有气流腔,气流腔与插装孔之间开设第一过流孔,气流腔与泵腔之间开设第二过流孔,第一过流孔、气流腔、第二过流孔依次连通构成所述气流流动通道;气流腔顶部封盖有盖板。
[0012]导管组件包括上导管、下外导管及下内导管,上导管与下内导管连接,下外导管套设在下内导管外周,下外导管与下内导管之间的环形通道为燃油通道,上导管与下内导管的中央通道为气流通道。
[0013]下外导管包括有管部与连接部,管部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进油孔连通净油腔与燃油通道;连接部内设有横挡块,在横挡块下方形成阀腔,单向阀插装在阀腔内;横挡块上开设有出油孔,出油孔连通燃油通道与阀腔;横挡块中央设有轴向凸台,轴向凸台插入下内导管内,轴向凸台内开设纵向出气孔,横挡块上开设横向出气孔,纵向出气孔与横向出气孔连通,横向出气孔连通壳体气流流动通道;连接部通过过盈配合插装到插装孔内;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轴向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壳体上对应的筋配合;连接部相对的两侧、位于横向出气孔上方分别开设有盲孔。
[0014]下内导管的壁面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通孔位于下外导管的进油孔与出油孔之间,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于进油孔的开口面积。
[0015]上导管通过过盈配合插装在下内导管上;下内导管上设置有卡块,卡块与下外导管的进油孔对应,卡块卡入进油孔内;下内导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
[0016]上盖通过螺套与壳体固定连接,上盖下端部插装到壳体上端部,上盖外周面上设置有限位边;壳体的上端管口或上盖的限位边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上盖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筋条,至少一根第一筋条上开设有第二缺口;螺套的内周面开设若干
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筋条对应,第一筋条与第一凹槽间隙配合,第一凹槽宽度为第一筋条宽度的1.1~1.2倍。
[0017]壳体内位于滤芯总成下方设有集水腔;壳体底部,连通泵腔设置有放气螺钉,连通集水腔设置有放水阀及水位传感器;壳体下部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对应集水腔分别设置有透视窗;壳体内、位于滤芯总成外侧套设有加热器;上盖的顶部中央插装有排气阀,滤芯总成的上端盖中央开设有排气孔。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单向阀设置在壳体中央开设的插装孔内,插装孔隐藏在壳体内部,不连通外部,即使单向阀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失效,也不会影响壳体内部的密封性能,减少了壳体上的密封失效点,提高了密封可靠性;而且,插装孔通过底部竖直的过油孔直接连通泵腔,无需再增加额外的连通通道,降低了壳体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了加工精度的控制难度。单向阀集成在导管组件的底部,减少了对壳体空间的占用,将单向阀集成到导管组件内,甚至可以不占用壳体的空间,即壳体只需要预留很小的或者甚至不需要预留单向阀的安装空间,壳体在满足性能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得更紧凑,体积可以尽可能地设计得更小,从而减小了预滤器整体的体积及重量,降低整体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预滤器总成,上盖(2)连接在壳体(1)上,壳体(1)与上盖(2)的内腔内设置滤芯总成(4),在所述内腔内、位于滤芯总成(4)周向外侧为脏油腔(100),滤芯总成(4)中央为净油腔(200),导管组件(5)竖直插装在净油腔(200)中央,导管组件(5)内设有燃油通道(500)与气流通道(600),燃油通道(500)与气流通道(600)分别连通净油腔(200);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置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及泵腔(13),进油口(11)连通脏油腔(100),出油口(12)连通泵腔(13),泵腔(13)内插装油泵(7);壳体(1)内侧、位于泵腔(13)上方竖直开设有插装孔(14),插装孔(14)与泵腔(13)之间分别开设有过油孔(142)与气流流动通道;导管组件(5)下端部插装到插装孔(14)内,导管组件(5)的气流通道(600)通过出气孔连通所述气流流动通道;导管组件(5)底部设置单向阀(6),单向阀(6)位于过油孔(142)上方,单向阀(6)的阀片(62)穿插在阀座(61)上,可以朝向过油孔(142)单向打开;阀座(61)上开设若干燃油过流孔(611),燃油过流孔(611)连通导管组件(5)的燃油通道(50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单向阀(6)的阀座(61)焊接固定在导管组件(5)内;或者单向阀(6)的阀座(61)焊接固定在插装孔(14)内,导管组件(5)插装到阀座(61)上端部。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插装孔(14)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块(141);过油孔(142)竖直开设在插装孔(14)与泵腔(13)之间。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侧位于泵腔(13)上方开设有气流腔(15),气流腔(15)与插装孔(14)之间开设第一过流孔(151),气流腔(15)与泵腔(13)之间开设第二过流孔(152),第一过流孔(151)、气流腔(15)、第二过流孔(152)依次连通构成所述气流流动通道;气流腔(15)顶部封盖有盖板(16)。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导管组件(5)包括上导管(51)、下外导管(52)及下内导管(53),上导管(51)与下内导管(53)连接,下外导管(52)套设在下内导管(53)外周,下外导管(52)与下内导管(53)之间的环形通道为燃油通道(500),上导管(51)与下内导管(53)的中央通道为气流通道(600)。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预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下外导管(52)包括有管部(521)与连接部(522),管部(521)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523),进油孔(523)连通净油腔(200)与燃油通道(500);连接部(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张金玲李骁祺李权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远亿利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