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血清脑浸膏干粉的喷雾干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48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血清脑浸膏干粉的喷雾干燥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取养血清脑流浸膏,在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血清脑浸膏干粉的喷雾干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血清脑浸膏干粉的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养血清脑浸膏喷雾干燥制备方法技术应用,属于中药提取生产干燥


技术介绍

[0002]养血清脑颗粒/丸为已经上市的中成药,主要由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鸡血藤等11味药材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0003]配方中,白芍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白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鞣质、多糖、挥发油等;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当归的化学成分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川芎的主要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糖等,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由于加工炮制方式的不同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地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环烯醚萜苷类、倍半萜类和苯乙醇苷类;具有清热、凉血和滋补等功效。
[0004]养血清脑浸膏是养血清脑配方经过水提醇沉,或者经过醇提,或者部分药材经过水提部分药材经过醇提等组合提取方法获得的,进一步以该浸膏为药物活性成分制备成药物制剂,如颗粒剂,丸剂等(见中国专利ZL93100050等)。
[0005]如水提浸膏经过水提、浓缩、醇沉、过滤,干燥得到。
[0006]醇提浸膏经过醇提、浓缩、过滤,干燥得到。<br/>[0007]也可以是两种方法混合制备。
[0008]现有技术的提取方法虽具有含药量高、服用量小的特点,但流浸膏中含有糖类成分、小分子类物质较多,浸膏性质较粘;通常采用烘干操作法,该法为传统工艺,干燥时间长,容易炭化,造成有效成分分解。
[0009]喷雾干燥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或机械离心作用,将需干燥的物料分散成很细的像雾一样的微粒,微粒与热空气接触,水分迅速汽化,通过热交换在瞬间将大部分水分除去,使物料中的固体物质干燥成粉末。该法能快速干燥,直接使溶液、乳浊液干燥成粉状或颗粒状制品,比较适用于热敏物质的干燥,同时可省去粉碎工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0010]新工艺常采用喷雾干燥法,从流浸膏经过喷雾干燥得到干粉,但该法通常需要同时加入辅料,以利于干燥和流动,但养血清脑干浸膏的制备以不加辅料为宜,因此,对不添加辅料对流浸膏进行喷雾干燥需要进行尝试,本专利技术经过尝试发现,养血清脑浸膏中含有糖类成分、小分子类物质较多,这类成分一般比较粘,喷雾干燥过程中形成的微粒如果含水量高,在喷雾干燥过程中表现为粘壁,即水分蒸发后的粒子碰到塔壁后未干而粘附在塔壁上,不能形成粉末,导致干燥困难。特别是品种中含有熟地、当归等含糖成分多的药材时,其
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产品粘壁严重,达不到干燥的效果。因此单纯将养血清脑流浸膏经过喷雾干燥制备成干粉的过程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养血清脑流浸膏喷雾干燥工艺,通过提高流浸膏药液的相对密度、减小药液体积,降低药液含水量,同时提高喷雾干燥出风温度,解决粘性物料粘壁现象,并可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喷雾干燥效率,对于粘性物料,无需加入辅料,喷雾干燥粉末水分低、损失小,更适合产业化的工艺生产。
[001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3]一种养血清脑浸膏干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0014]取养血清脑浸膏,所述浸膏为流浸膏,在50-60℃下其相对密度为1.10-1.30,用喷雾干燥设备对该流浸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养血清脑浸膏的干粉;
[0015]其中,所述喷雾干燥设备为任何一种可以用于流浸膏干燥的设备,其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40-190℃,出风温度80-105℃;喷雾干燥操作过程中药液40-80℃保温。
[0016]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其中,所述养血清脑流浸膏,其药液在50
±
1℃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其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70-180℃,出风温度95-105℃;喷雾干燥操作过程中,药液50-60℃保温。
[0017]其中,所述养血清脑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8]配方:
[0019]白芍729.7kg,川芎912.6kg、当归912.6kg、延胡索912.6kg、决明子1824.5kg,熟地黄729.7kg、钩藤1824.5kg、鸡血藤1824.5kg、夏枯草1824.5kg、珍珠母1824.5kg、细辛181.8kg,
[0020]制备方法:
[0021]1、白芍醇提浸膏的制备:
[0022]取白芍药材729.7kg,加4倍量60
±
1%乙醇,浸渍30分钟,回流提取2hr,滤过,药渣加入4倍量60
±
1%乙醇进行第二次提取,回流提取1hr,滤过,药渣弃去,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温度控制不超过70℃)至相对密度为1.10-1.30/药液温度50
±
1℃,收膏,200目以上过滤,即得。
[0023]2、川芎、当归、延胡索、决明子醇提浸膏制备:
[0024]取川芎912.6kg、当归912.6kg、延胡索912.6kg、决明子1824.5kg,加4倍量70
±
1%乙醇,回流提取2hr,滤过,药渣加入4倍量70
±
1%乙醇进行第二次提取,回流提取1hr,滤过,药渣弃去。提取液降温至40℃以下,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30/药液温度50
±
1℃,收膏,200目以上过滤,即得。
[0025]3、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水提醇沉浸膏制备:
[0026]取熟地黄729.7kg、钩藤1824.5kg、鸡血藤1824.5kg、夏枯草1824.5kg、珍珠母1824.5kg、细辛181.8kg,加5倍量水,煎煮2hr,滤过,药渣进行第二次提取,加入4倍水,煎煮1hr,滤过,药渣弃去。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06~1.10(80
±
5℃)。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70%,静置12~24hr,分离清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30/药液温度50
±
1℃,收膏,200目以上过滤,即得。
[0027]4、养血清脑浸膏制备
[0028]上述浸膏,取以下重量配比的浸膏等比例混合即得养血清脑浸膏。
[0029]白芍醇提浸膏:川芎、当归、延胡索、决明子醇提浸膏: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水提醇沉浸膏=1:1:1。
[0030]中药喷雾干燥领域,中药浓缩液浓度过低、含水量高,在喷雾干燥过程中造成粘壁,同时喷雾干燥速度慢,产量低,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若浓缩密度过高,无法保证喷雾干燥过程药液的流动性,中药浓缩液会在管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血清脑浸膏干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取养血清脑流浸膏,其在50-60℃下相对密度为1.10-1.30,用喷雾干燥设备对该流浸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养血清脑浸膏的干粉;其中,所述喷雾干燥设备为任何一种可以用于流浸膏干燥的设备,其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40-190℃,出风温度80-105℃;喷雾干燥操作过程中流浸膏药液温度保持在4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养血清脑流浸膏,其流浸膏药液在50
±
1℃时相对密度为1.20-1.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70-180℃,出风温度95-1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喷雾干燥操作过程中,流浸膏药液温度保持在50-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养血清脑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如下:配方:白芍729.7kg,川芎912.6kg、当归912.6kg、延胡索912.6kg、决明子1824.5kg,熟地黄729.7kg、钩藤1824.5kg、鸡血藤1824.5kg、夏枯草1824.5kg、珍珠母1824.5kg、细辛181.8kg;制备方法:白芍醇提浸膏的制备,取白芍药材729.7kg,加4倍量60
±
1%乙醇,浸渍30分钟,回流提取2hr,滤过,药渣加入4倍量60
±
1%乙醇进行第二次提取,回流提取1hr,滤过,药渣弃去,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10-1.30/药液温度50
±
1℃,收膏,200目以上过滤,即得;川芎、当归、延胡索、决明子醇提浸膏制备,取川芎912.6kg、当归912.6kg、延胡索912.6kg、决明子1824.5kg,加4倍量70
±
1%乙醇,回流提取2hr,滤过,药渣加入4倍量7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张学敏白晓林高明涛李德伟万晟祁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天士力东北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