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41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能够实现风力输送的纤维平稳均匀地落料,使粉尘不易堆积,不易造成设备堵塞,且结构简单。壳体,所述壳体顶面设有壳体进料口,壳体底面设有壳体出料口,壳体内设有壳体料道;进料蜗壳,所述进料蜗壳安装于壳体顶面,进料蜗壳一侧设有蜗壳进料口,进料蜗壳底面设有与壳体进料口连通的蜗壳出料接管,进料蜗壳内设有与蜗壳进料口、蜗壳出料接管连通的蜗壳料道;出料锥斗,所述出料锥斗顶面设有与所述壳体出料口连通的锥斗进料口,出料锥斗底面设有锥斗出料口,出料锥斗内设有锥斗料道,出料锥斗两侧对称设有与锥斗料道连通的除尘泄风口。斗料道连通的除尘泄风口。斗料道连通的除尘泄风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纺织和无纺工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各类棉纺、麻纺、毛纺生产线和各类热风、水刺、针刺无纺布生产线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而这些生产线的原料输送及工序之间的转运输送大都采用简单高效的输送风机风力输送,原料吸入时很顺畅,但是因为风力的原因,想让原料平稳均匀地落入既定的设备而又无扬尘却并不容易;现在各大纺机厂家多采用有动力的纤维凝棉器,纤维凝棉器的结构组成中有旋转尘笼和旋转打手,而旋转部件与壳体墙板的密封是各大厂家没法解决的问题,密封不好会出现轴头绕棉的毛病,造成轴头抱死;密封太好会使旋转件和密封圈之间磨损加快,造成密封圈的损坏,一旦密封圈损坏,又会出现密封不好的问题,而更换密封圈需要停机拆机更换维修,耽误大量的生产时间,是各厂家非常头疼的事。因此市场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此问题的结构相对简单又能达到落料除尘作用的落料器,这样既节约设备成本,又能降低设备故障率,节约时间就产生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能够实现风力输送的纤维平稳均匀地落料,使粉尘不易堆积,不易造成设备堵塞,且结构简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顶面设有壳体进料口,壳体底面设有壳体出料口,壳体内设有壳体料道;
[0006]进料蜗壳,所述进料蜗壳安装于壳体顶面,进料蜗壳一侧设有蜗壳进料口,进料蜗壳底面设有与壳体进料口连通的蜗壳出料接管,进料蜗壳内设有与蜗壳进料口、蜗壳出料接管连通的蜗壳料道;
[0007]出料锥斗,所述出料锥斗顶面设有与所述壳体出料口连通的锥斗进料口,出料锥斗底面设有锥斗出料口,出料锥斗内设有锥斗料道,出料锥斗两侧对称设有与锥斗料道连通的除尘泄风口;
[0008]穿孔板筒,所述穿孔板筒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壳体料道内,穿孔板筒周向壁面上均布设有穿孔,穿孔板筒顶面设有与蜗壳出料接管连通的板筒进料口、底面设有与锥斗出料口连通的板筒出料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前盖板、后盖板、左盖板、右盖板拼接而成,所述壳体进料口开设于上盖板上,所述壳体出料口由前盖板、后盖板、左盖板、右盖板围绕而成的方形开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上均开设有壳体观察窗。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蜗壳包括蜗壳上板、蜗壳下板、蜗壳围板拼接而成,所述蜗壳上板、蜗壳下板、蜗壳围板拼接后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天圆地方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蜗壳上板上开设有蜗壳观察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料锥斗包括前梯形板、后梯形板、左梯形板、右梯形板倾斜安装于底板上,所述前梯形板、后梯形板、左梯形板、右梯形板拼接后所形成的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即为锥斗进料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的直径为3mm、且相邻穿孔之间的间距为2mm。
[0015]本技术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的优点是:
[0016]1、本技术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出料锥斗由顶部大开口到底部小开口的设计方式起到一个收口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底部平面的面积、且配合对称设置的两个除尘泄风口,能够保证泄风均衡,使通过穿孔板筒内的纤维落料时不随风乱飞,且保证穿孔板筒外无堆积死角,使落下的粉尘能够及时地被风机吸走,解决了粉尘堆积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a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b为本技术壳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a为本技术进料蜗壳结构示意图;
[0021]图3b为本技术进料蜗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c为本技术进料蜗壳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a为本技术出料锥斗结构示意图;
[0024]图4b为本技术出料锥斗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穿孔板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请参照图1、2a、2b、3a、3b、3c、4a、4b、5,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包括:
[0028]壳体1,所述壳体1顶面设有壳体进料口11,壳体1底面设有壳体出料口12,壳体1内设有壳体料道13;进料蜗壳2,所述进料蜗壳2安装于壳体1顶面,进料蜗壳2一侧设有蜗壳进料口21,进料蜗壳2底面设有与壳体进料口11连通的蜗壳出料接管22,进料蜗壳2内设有与蜗壳进料口21、蜗壳出料接管22连通的蜗壳料道23;出料锥斗3,所述出料锥斗3顶面设有与所述壳体出料口12连通的锥斗进料口31,出料锥斗3底面设有锥斗出料口32,出料锥斗3内设有锥斗料道33,出料锥斗3两侧对称设有与锥斗料道33连通的除尘泄风口34;穿孔板筒4,所述穿孔板筒4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壳体料道13内,穿孔板筒4周向壁面上均布设有穿孔42,穿孔板筒4顶面设有与蜗壳出料接管22连通的板筒进料口43、底面设有与锥斗出料口32连通的板筒出料口41。
[0029]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板14、前盖板15、后盖板16、左盖板17、右盖板18拼接而成,所述壳体进料口11开设于上盖板14上,所述壳体出料口12由前
盖板15、后盖板16、左盖板17、右盖板18围绕而成的方形开口。
[0030]上盖板14、前盖板15、后盖板16、左盖板17、右盖板18边缘处均设有螺栓孔,用螺栓将每一个盖板固定连接。
[0031]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板15、后盖板16上均开设有壳体观察窗19。
[0032]通过壳体观察窗19可以观察壳体1内的工作状态,对于观察穿孔板筒4极其重要。
[0033]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蜗壳2包括蜗壳上板24、蜗壳下板25、蜗壳围板26拼接而成,所述蜗壳上板24、蜗壳下板25、蜗壳围板26拼接后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天圆地方管27。
[0034]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上板24上开设有蜗壳观察窗28。
[0035]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出料锥斗3包括前梯形板35、后梯形板36、左梯形板37、右梯形板38倾斜安装于底板39上,所述前梯形板35、后梯形板36、左梯形板37、右梯形板38拼接后所形成的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即为锥斗进料口31。
[0036]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穿孔42的直径为3mm、且相邻穿孔42之间的间距为2mm。
[0037]穿孔板筒4由镀锌板制成,穿孔42按照直径3mm的孔、排列间距2mm冲孔制成,镀锌板在卷床上卷制成圆筒形,焊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面设有壳体进料口(11),壳体(1)底面设有壳体出料口(12),壳体(1)内设有壳体料道(13);进料蜗壳(2),所述进料蜗壳(2)安装于壳体(1)顶面,进料蜗壳(2)一侧设有蜗壳进料口(21),进料蜗壳(2)底面设有与壳体进料口(11)连通的蜗壳出料接管(22),进料蜗壳(2)内设有与蜗壳进料口(21)、蜗壳出料接管(22)连通的蜗壳料道(23);出料锥斗(3),所述出料锥斗(3)顶面设有与所述壳体出料口(12)连通的锥斗进料口(31),出料锥斗(3)底面设有锥斗出料口(32),出料锥斗(3)内设有锥斗料道(33),出料锥斗(3)两侧对称设有与锥斗料道(33)连通的除尘泄风口(34);穿孔板筒(4),所述穿孔板筒(4)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壳体料道(13)内,穿孔板筒(4)周向壁面上均布设有穿孔(42),穿孔板筒(4)顶面设有与蜗壳出料接管(22)连通的板筒进料口(43)、底面设有与锥斗出料口(32)连通的板筒出料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输送纤维的除尘落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板(14)、前盖板(15)、后盖板(16)、左盖板(17)、右盖板(18)拼接而成,所述壳体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波孙明磊李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盟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