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3056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7
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涉及一种浓淡煤粉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提高水平和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的浓缩比,平衡浓淡相出口风速,并降低燃烧器整体阻力损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由煤粉气流入口至出口方向顺次安装在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内,且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位于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的左下方,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和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内均包括多个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浓淡煤粉分离。用新型用于浓淡煤粉分离。用新型用于浓淡煤粉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属于燃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直流浓淡燃烧器主要分为水平浓淡分离和竖直浓淡分离两种形式,二者煤粉浓缩方式多为在燃烧器喷嘴体内布置百叶窗的形式实现煤粉浓淡分离。常规百叶窗布置形式如图4所示,多为三级叶片,根据设计煤质的不同,各级叶片的角度、叶片长度会有所调整,甚至采用二级或四级叶片形式,但也仅限于此。这种形式的百叶窗结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其煤粉分离能力较弱,浓缩比一般不超过1.2,燃烧器出口浓淡两相风速偏差大,且叶片背风侧涡流区较大,阻力损失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提高水平和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的浓缩比,平衡浓淡相出口风速,并降低燃烧器整体阻力损失。提供了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它包括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由煤粉气流入口至出口方向顺次安装在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内,且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位于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的左下方,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和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内均包括多个叶片。
[0005]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包括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由煤粉气流入口至出口方向顺次安装,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与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α2和α3,且满足α2>α1=α3。
[0006]第一叶片2

1的最低点高于第二叶片2

2的最高点。
[0007]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包括第四叶片3

1、第五叶片3

2和第六叶片3

3,第四叶片3

1、第五叶片3

2和第六叶片3

3由煤粉气流入口至出口方向顺次安装,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与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4、α5和α6。
[0008]第三叶片2

3的最低点低于第四叶片3

1的最高点。
[0009]第六叶片3

3到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上边缘距离H0与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的内部高度H的比值在0.55

0.65之间,第六叶片3

3到浓淡煤粉分流板4的距离L1不小于0.5H。
[0010]浓淡煤粉分流板4下端点到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H3大于H0,煤粉分流板4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β不超过20
°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改进效果:
[0012]本技术的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通过多级小尺寸叶片
不同角度的布置形式,有效解决了常规百叶窗水平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浓缩比低、燃烧器出口浓淡相风速偏差大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煤粉分离效率,且整个百叶窗段压力损失亦低于常规百叶窗设计。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包括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包括三只叶片,分别为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第三叶片2

3,三只叶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1、α2、α3满足α2>α1=α3,且各个叶片角度与长度d的选取与煤粉气流的来流速度有关,保证叶片背风侧涡流区最小,能损最低。三只叶片遮盖度n1、n2均为负值,即第一叶片2

1的最低点高于叶片22

3的最高点。这样气相即可通过两叶片间的缝隙平衡负压区,消除在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后产生的大涡流。而气流中的固相煤粉颗粒,动量较大,惯性作用远强于气相,流经两只叶片之间的间隙时不会随气相穿过缝隙,可在叶片的分离作用下实现逐级浓缩,进而在风粉分离栅格组出口风量分布相对均匀的前提下实现粉相的浓缩。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的设计原则与第一级相同,两级风粉分离栅格组件的距离L与浓淡煤粉分离装置高度H的比值在0.3

0.4之间,且遮盖度n3为正值,即第三叶片2

3的最低点低于第四叶片3

1的最高点。第六叶片3

3到装置上边缘距离H0与H的比值在0.55

0.65之间,到浓淡煤粉分流板4的距离L1不小于0.5H。浓淡煤粉分流板4下端点到装置上边缘距离H3应大于H0,角度β不超过20
°
,装置出口浓淡相高度相同,H1=H2。
[0015]均匀的煤粉气流由入口流入浓淡煤粉分离装置,流经两级风粉分离栅格组后,即可在风量分布相对均匀的前提下实现煤粉浓淡分离,在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出口端后一段距离,设计浓淡煤粉分流板将浓淡两股煤粉气流引致装置出口,装置出口与常规水平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喷口相连。
[0016]本技术以多级小叶片布置形式取代常规三、四及大叶片设计,有效减小叶片背风侧涡流区体积,以小缝隙补风的方法消除单级风粉分离栅格组后的大负压区,减小流体阻力损失,且实现了风量分布的相对均匀。
[0017]本技术的各级小叶片间距、角度设计参考CFD计算流场形态,不同煤粉气流流速、颗粒细度、均匀性的设计条件下,煤粉分离效率均较常规百叶窗结构提高50%以上,浓缩比可达1.6

2.0。
[0018]本技术实现了燃烧器出口浓淡相风量分配均匀前提小的煤粉浓淡分离,即保证浓缩比的同时,浓淡相出口煤粉风速基本均匀。
[0019]本技术装置对固体颗粒的适应性强,针对烟煤、贫煤和褐煤等均适用。
[0020]本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各个挡板的角度,实现不同煤种、不同负荷下对煤粉浓缩比的要求。
[0021]本技术装置各级小叶片采用耐磨性较强的材质,且均可设计成可拆装结构,更换灵活。
[0022]以上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第一级小尺寸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小尺寸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和浓淡煤粉分流板(4)由煤粉气流入口至出口方向顺次安装在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内,且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位于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的左下方,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和第二级风粉分离栅格组(3)内均包括多个叶片。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风粉分离栅格组(2)包括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由煤粉气流入口至出口方向顺次安装,第一叶片(2

1)、第二叶片(2

2)和第三叶片(2

3)与浓淡煤粉分离装置(1)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α2和α3,且满足α2>α1=α3。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叶片(2

1)的最低点高于第二叶片(2

2)的最高点。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高分离效率低阻力的浓淡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杰马占海徐彦辉闫燕飞于强栾世健祝令昆于景泽殷亚宁魏国华杨秀军王显山朱慧娟宋欣李晓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