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永珍专利>正文

散热器鳍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75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鳍片,其由多个鳍片等距组叠成为鳍片组,其特征在于: 鳍片的四角隅各设有相对称的抵顶部,抵顶部由鳍片板体水平扳折延伸的折板,抵顶部又因高低位阶不同而分为外阶板及内阶板,其外阶板与板体连接,内阶板由外阶板朝前延伸的折板;又外阶板与板体接合处设有开口朝外侧的插口,且外阶板的侧边具有横向延伸的扣耳,而内阶板的外侧端则横向延伸出定位耳;后位鳍片的内阶板插入前位鳍片对应的插口内,并以内阶板的落阶抵止着前位鳍片的外阶板的背缘,而前位鳍片的外阶板侧边的扣耳向下向内弯折,与定位耳相互抵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鳍片,能使鳍片与鳍片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固,以有效保持鳍片间距及强化鳍片应力结构,并使鳍片间的组合更加快速与便利。类似台湾专利公告第487302号的鳍片结构,参见图1,虽能具有维持鳍片间距的功能,但当鳍片受到外力影响时极易产生板面弯曲而使卡榫121错位乃至丧失抵顶功能,由于扣槽12与卡榫121在正常状态下仅供定位用,所以该结构仅具有适当的抗压特性却无抗拉作用;为此,即有先进者再设计出以扣合或嵌合方式作为鳍片组的连结,以使鳍片组的抗压及抗拉效果提升,此由后续附图说明可获得进一步了解。请再参阅图1所示,习式鳍片组的扣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揭示的习式鳍片91在顶端与底端各设有一水平向的弯折部92,并于弯折部92的二侧设有凸出的L形扣耳93以及对应于扣耳的扣槽94,通过各鳍片的扣耳93与扣槽94的配合而使前、后鳍片91得以相互扣合而达到定位效果;唯此种结合构造会因扣耳93扣入扣槽94后在弯折动作上产生施工困难,而且不易模块化及自动化生产。图2所示为另种习式鳍片组的嵌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揭示的习式鳍片95在顶端与底端各设有一水平向的弯折部96,并于弯折部96的二侧设有凸出的水平向宽头扣耳97以及对应于扣耳的扣槽98。通过各鳍片的宽头扣耳97与扣槽98的配合使前、后位的鳍片95得以相互嵌合而达到定位效果,此种结合虽可达到模块化且易于自动化生产,但受到重力作用时仍易造成鳍片95弯曲变形,而宽头扣耳97与扣槽98就会偏移、变形乃至失去嵌固能力。除此之外,上弯折部96将各鳍片间距的上开口封蔽,使得气流只能朝两侧疏散,而不能朝上排出,导致散热效率变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鳍片,鳍片的四角隅各设有相对称的抵顶部,抵顶部由鳍片板体水平扳折延伸的折板,抵顶部又因高低位阶不同而分为外阶板及内阶板,其外阶板与板体连接,内阶板由外阶板朝前延伸的折板;又外阶板与板体接合处设有开口朝外侧的插口,且外阶板的侧边具有横向延伸的扣耳,而内阶板的外侧端则横向延伸出定位耳;当后位鳍片的内阶板插入前位鳍片对应的插口内,并以内阶板的落阶抵止着前位鳍片的外阶板的背缘,再将前位鳍片的外阶板侧边的扣耳向下向内弯折,就能使扣耳与定位耳相互抵紧,使前、后位鳍片扣固不分离。上述散热器鳍片,鳍片底端左右二顶抵部的外阶板间以底板一体相连。上述散热器鳍片,叠组后的鳍片组底面固设于金属基板上。本技术结构的作用当鳍片进行叠组时,后位鳍片的内阶板会插入前位鳍片所对应的插口内,并以内阶板的落阶抵止着前位鳍片的外阶板的背缘,再将前位鳍片外阶板的扣耳向下内内弯折且抵于后位内阶板的定位耳后侧,即能使前、后鳍片完成扣固不分离效果。又,外阶板与内阶板可产生搭接作用,遂可产生良好的抗压作用;再者,扣耳弯折后与定位耳相抵紧,可使各鳍片间可产生良好的抗拉作用。如此一来,整个鳍片组可降低受到外力的影响。其次,外阶板与内阶板具有一板体厚度的落差,恰可供前位鳍片的内阶板与后位鳍片的内阶板接续相抵,而且可产生适当宽距,足以使各鳍片间保持一定间距,由于间距上方及左右两侧皆呈开放状态,遂使气流产生上下及左右循环对流作用,使散热效果更佳。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可获下列优点1.鳍片与鳍片的间藉内、外阶板的叠组及扣耳的弯折后与定位耳的扣合作用,可使本技术实施模块化,有利于快速组装,缩短工时以符合产业经济效益。2.鳍片与鳍片组合后可具有等间距离,使空气能自由流通于各鳍片间,而增加对流及散热效果。3.鳍片与鳍片组合后可通过抵顶部的搭设作用而产生抗压效果,可防止在上、下夹压力压押下造成的变形或毁损。4.鳍片与鳍片组合后可通过扣耳及定位耳的扣合作用而产生抗拉效果,防止在前、后两拉力的拉引下造成脱离。图2习式鳍片组的嵌合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散热器鳍片的立体图。图4本技术散热器鳍片抵顶部的俯视图。图5本技术散热器鳍片的侧视图。图6本技术鳍片组进行叠组的侧视图。图7本技术鳍片抵顶部的重叠动作示意图。图8本技术鳍片抵顶部的扣合动作示意图。图9本技术散热器鳍片组的立体实施例图。图4揭示的是以侧向观察外阶板11及内阶板12的侧视图,两板间具有不同的高低落差(落差大约相距一板厚),其中,上端的内阶板12低于外阶板11,下端的内阶板12高于外阶板11。此外,前述已知鳍片10的底端有左右二抵顶部1,而外阶板11可为独立的折板(如同鳍片10顶端的左右二顶抵部1的外阶板11),也能如附图所示在二外阶板11间以底板22一体相连,也就是说,底板22能使二外阶板11共同成为连体的折板,且底板22与外阶板11皆与板体2扳折成垂角。请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鳍片进行叠组的侧视图,当鳍片10进行叠组时,后位鳍片10的内阶板12会插入前位鳍片10所对应的插口21内,并以内阶板12的落阶抵止着前位鳍片10的外阶板11的背缘(可参阅图7所示),这时后位鳍片的内阶板12是位在前位鳍片10的外阶板11下;此时再将前位鳍片的外阶板11侧边的扣耳111向下向内弯折(可参阅图8所示),并使其位于后位内阶板11的定位耳121后侧,使得扣耳111与定位耳121相互抵紧,而使前、后位鳍片10扣固且不分离。扣固完成后,可以发现后位鳍片10的外阶板11是抵着前位鳍片10的外阶板11背缘;而后位鳍片10的内阶板12前缘是顶着前位鳍片10的内阶板11后缘;甚至底板22也会抵着前位鳍片10的板体2背面,使得各鳍片10间层层相扣,又由于外阶板11与底板22具有适当宽距,所以前、后鳍片10间会保持适当间距,以让气流能循环流通,增加散热效果。又如图9所示,组合后的鳍片组可通过底板22底面沾覆锡膏后贴于基板3上,经过高温加热使锡膏熔融而固接成为一散热器100。通过基板3可供发热物接抵后而将热传导至各鳍片1,再通过鳍片1与空气接触后将热能散发。综上所述,本技术散热器鳍片10确为一种使鳍片组能快速组合且牢固不松脱,并可确保间距及强化结构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散热器鳍片,其由多个鳍片等距组叠成为鳍片组,其特征在于鳍片的四角隅各设有相对称的抵顶部,抵顶部由鳍片板体水平扳折延伸的折板,抵顶部又因高低位阶不同而分为外阶板及内阶板,其外阶板与板体连接,内阶板由外阶板朝前延伸的折板;又外阶板与板体接合处设有开口朝外侧的插口,且外阶板的侧边具有横向延伸的扣耳,而内阶板的外侧端则横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珍
申请(专利权)人:吴永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