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66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外壳、叶轮和第一挡板,外壳的第一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叶轮安装于外壳内,叶轮的输入端与第一通孔相对,外壳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外壳内侧设有环绕于叶轮外侧的气流通道。使用时,通过叶轮将外壳的第一面的空气从第一通孔吸入,吸入的空气经过叶轮的加速后由气流通道进行转向并从第二通孔形成高速气流喷出,既达到了制风的效果,又无需风叶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采用第一挡板盖合第一通孔,既保证了第一通孔的吸气效果,也降低了从第一通孔吸入头发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既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目的。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目的。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叶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风扇作为常用的降温工具,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日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方便人们可以随时使用风扇进行降温,手持式风扇日渐普及,现有手持式风扇通过电机带动叶片旋转,通过叶片将空气加压加速然后吹向使用者。但在地铁或其他人较多的地方使用手持式风扇,容易发生将头发卷入叶片中的危险情况,因此需要一种既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无叶风扇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无叶风扇。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叶风扇,外壳、叶轮和第一挡板,所述外壳的第一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叶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壳内侧设有环绕于所述叶轮外侧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气流通道将所述叶轮的输出气流汇聚从所述第二通孔输出,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风间隙。
[0005]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盖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设有导流板和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于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导流板绕设于所述叶轮外侧且与所述叶轮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壳体盖设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导流板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通孔、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
[0006]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凹槽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固定杆。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固定杆设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
[0008]可选的,所述外壳外侧安装有开关。
[0009]可选的,所述开关为按压式开关。
[0010]可选的,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0011]可选的,还包括充电电池和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充电接口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二面。
[0013]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盖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开关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0014]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无叶风扇,使用时,通过叶轮将外壳的第一面的空气从第一通孔吸入,吸入的空气经过叶轮的加速后由气流通道进行转向并从第二通孔形成高速气流喷出,既达到了制风的效果,又无需风叶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采用第一挡板盖合第一
通孔,既保证了第一通孔的吸气效果,也降低了从第一通孔吸入头发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既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后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制风的气体流道图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无叶风扇,1、外壳,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气流通道,14、第一凹槽,15、固定杆,16、充电接口,17、第一壳体,18、第二壳体,181、导流板,182、挡风板,2、叶轮,3、第一挡板,4、开关,5、充电电池,A、外壳的第一面,B、外壳的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6]参照图1和图2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叶风扇100,包括外壳1、叶轮2和第一挡板3,外壳1的第一面A开设有第一通孔11,叶轮2安装于外壳1内,叶轮2的输入端与第一通孔11相对,外壳1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2,外壳1内侧设有环绕于叶轮2外侧的气流通道13,气流通道13的输出端与第二通孔12对应,气流通道13将叶轮2的输出气流汇聚从第二通孔12输出,第一挡板3设于第一通孔11,且第一挡板3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风间隙。使用时,通过叶轮2将外壳1的第一面A的空气从第一通孔11吸入,吸入的空气经过叶轮2的加速后由气流通道13进行转向并从第二通孔12形成高速气流喷出,既达到了制风的效果,又无需风叶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采用第一挡板3盖合第一通孔11,既保证了第一通孔11的吸气效果,也降低了从第一通孔11吸入头发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既方便使用又有较高安全性的目的。
[0027]较佳的,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盖合的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
18,第二壳体18内侧壁设有导流板181和挡风板182,挡风板182设于叶轮2与第二通孔12之间,导流板181绕设于叶轮2外侧且与叶轮2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壳体17盖设第二壳体18并与导流板181围合形成气流通道13,第一通孔11、气流通道13和第二通孔12依次连通。挡风板182设于叶轮2与第二通孔12之间,通过挡风板182防止叶轮2通过第二通孔进行吸气。叶轮2通过第一通孔11吸入空气,经过叶轮2加速度的空气沿着导流板181与叶轮2之间的气流通道13从第二通孔12喷出,从而实现制风的效果。
[0028]较佳的,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第一凹槽14和设于第一凹槽14内的固定杆15,第一凹槽14和固定杆15设于外壳1的远离第二通孔12的一侧。需要将该无叶风扇100与挎包等日常用品连接时,可以采用连接绳伸入第一凹槽14内,绕过固定杆15将连接绳的一端与外壳1固定,第一凹槽14既可以对连接绳的活动起到引导作用,也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外壳内,固定杆15位于远离第二通孔12的一侧,既避免了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叶轮和第一挡板,所述外壳的第一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叶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壳内侧设有环绕于所述叶轮外侧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气流通道将所述叶轮的输出气流汇聚从所述第二通孔输出,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风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盖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设有导流板和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于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导流板绕设于所述叶轮外侧且与所述叶轮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壳体盖设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导流板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通孔、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坚潘水珍陈偕河
申请(专利权)人:四会市乐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