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以及具备细纱的纱线和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44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纱、以及具备细纱的纱线和布,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来自外部的能量而产生电位的压电纤维亦即短纤维,所述短纤维包含多个短纤维,通过将所述多个短纤维彼此相互合股加捻而成。股加捻而成。股加捻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细纱、以及具备细纱的纱线和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生电荷的细纱、以及具备该细纱的纱线和布。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抗菌性的纱线。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纱线具备通过来自外部的能量而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纤维。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纱线具备所产生的电荷的极性不同的多个电荷产生纤维,由此在多个电荷产生纤维间发挥抗菌效果。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090950号公报
[0004]在仅对长纤维用力进行了加捻的情况下,长纤维彼此之间的空隙变小。若长纤维彼此之间的空隙变小,则电场变得不易向纱线的外部泄露,因此抗菌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地发挥抗菌效果的细纱和具备该细纱的纱线以及布。
[0006]本专利技术的细纱的特征在于,具备通过来自外部的能量而产生电位的压电纤维亦即短纤维,上述短纤维包含多个短纤维,通过将上述多个短纤维彼此相互合股加捻而成。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细纱中,多个短纤维相互复杂缠绕。若将多个短纤维相互加捻,则短纤维分别以沿着各种方向的状态被捻回。即,短纤维分别相对于细纱的轴向而沿着随机的方向。
[0008]若细纱沿轴向伸长,则细纱中的各短纤维相对于各短纤维的轴向被施加各种方向的拉伸、扭曲、弯曲之类的外力。各短纤维根据被施加的外力的大小、朝向,产生各种大小以及极性的电荷。由此,细纱能够在各短纤维之间产生各种局部电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细纱能够高效地发挥抗菌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地发挥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细纱的结构的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I

I线处的剖视图。
[0011]图2的(A)以及图2的(B)是表示聚乳酸的薄膜中的单轴拉伸方向、电场方向、聚乳酸薄膜的变形之间的关系的图。
[0012]图3是图示了在对细纱施加了张力时在各压电纤维上产生的剪切应力(剪断应力)的图。
[0013]图4是示意表示用于说明细纱中的抗菌机理的细纱的局部的剖视图。
[0014]图5的(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细纱的结构的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II

II线处的剖视图。
[0015]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细纱的结构的图。
[0016]图7的(A)是表示抗菌纱线的结构的局部分解图,图7的(B)是短纤维111的剖视图。
[0017]图8是表示抗菌布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细纱10的结构的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I

I线处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的(A)以及图1的(B)中,作为一个例子而示出了I

I线的截面中的7根纱线的截面,但构成细纱10的纱线的根数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实际上鉴于用途等而适当设定。另外,在图1的(B)中仅示出了在I

I线处剖切的剖切面。
[0019]细纱10具备多个短纤维11。细纱10通过将多个短纤维11相互合股加捻而成。短纤维11是通过来自外部的能量例如通过伸缩而产生电荷的压电纤维的一个例子。
[0020]短纤维11由功能性高分子例如压电性聚合物构成。作为压电性聚合物,列举有PVDF或者聚乳酸(PLA)。另外,聚乳酸(PLA)是不具有热电性的压电性聚合物。聚乳酸通过单轴拉伸而产生压电性。对于聚乳酸,有L型单体重合而成的PLLA和D型单体重合而成的PDLA。此外,只要不阻碍功能性高分子的功能,则短纤维11也可以进一步包含除功能性高分子以外的物质。
[0021]聚乳酸为手性高分子,主链具有螺旋构造。若聚乳酸通过单轴拉伸而使分子取向,则显现压电性。若进一步施加热处理而提高结晶度,则压电常数变高。由单轴拉伸的聚乳酸构成的短纤维11在将厚度方向定义为第一轴,将拉伸方向900定义为第三轴,将与第一轴以及第三轴双方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二轴时,具有d
14
以及d
25
的张量成分作为压电形变常数。因此,聚乳酸在与单轴拉伸的方向呈45度的方向上产生了形变的情况下,最高效地产生电荷。
[0022]图2的(A)以及图2的(B)是表示聚乳酸薄膜200中的单轴拉伸方向、电场方向、聚乳酸薄膜200的变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的(A)以及图2的(B)是表示将短纤维11假定为薄膜形状的典型例子的图。如图2的(A)所示,若聚乳酸薄膜200在第一对角线910A的方向上收缩,在与第一对角线910A正交的第二对角线910B的方向上伸长,则在从纸面的里侧朝向表侧的方向上产生电场。即,聚乳酸薄膜200在纸面表侧产生负电荷。如图2的(B)所示,聚乳酸薄膜200在第一对角线910A的方向上伸长,在第二对角线910B的方向上收缩的情况下也产生电荷,但极性相反,在从纸面的表面朝向里侧的方向上产生电场。即,聚乳酸薄膜200在纸面表侧产生正电荷。
[0023]聚乳酸在基于拉伸进行的分子的取向处理中产生压电性,因此如PVDF等其他压电性聚合物或者压电陶瓷那样无需进行极化处理。单轴拉伸的聚乳酸的压电常数为5~30pC/N左右,在高分子之中具有非常高的压电常数。并且,聚乳酸的压电常数不会经时变动,因而极稳定。
[0024]短纤维11是截面为圆形状的纤维。短纤维11例如通过将压电性高分子进行挤压成型而纤维化的手法;将压电性高分子进行熔融纺丝而纤维化的手法(例如包括分为纺丝工序和拉伸工序进行的纺丝
·
拉伸法、将纺丝工序和拉伸工序连结的直拉伸法、也能够同时进行假捻工序的POY

DTY法、或者实现了高速化的超高速防止法等);通过干式或湿式纺丝(例如包括在溶剂中溶解作为原料的聚合物并将其喷嘴中挤出而纤维化的相分离法或干湿纺丝法、保持包含溶剂的状态不变地以胶状均匀地纤维化的胶纺丝法、或者使用液晶溶液
或熔体而纤维化的液晶纺丝法等)将压电性高分子纤维化的手法;或者通过静电纺丝将压电性高分子纤维化的手法等来制造。此外,短纤维11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
[0025]纤维之类的绳状的物体的与轴向垂直地进行了剖切的情况下的截面积最小,剖切面越是沿轴向平行地靠近则越是截面积变大。如图1的(B)所示,在细纱10的与轴向101垂直的截面中,各短纤维11的截面积多种多样。这是因为各短纤维11与细纱10的轴向101呈随机的角度。
[0026]短纤维11优选为800mm以下,更优选为500mm以下或者300m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100mm以下。由此,如以下详细叙述那样,短纤维11变得容易从细纱10的侧面向外部暴露。
[0027]短纤维11的纤度优选为0.3dtex以上且10dtex以下。
[0028]短纤维11的截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圆截面、异形截面、空心、并排、双层以上的多层的任一者,另外,也可以为它们的复合物。...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细纱,其中,包含通过来自外部的能量而产生电位的第一短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其中,还具备第二短纤维和第三短纤维,所述第一短纤维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侧被所述第二短纤维限制,所述第一短纤维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侧被所述第三短纤维限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二短纤维或者所述第三短纤维比所述第一短纤维静摩擦系数高。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一短纤维、所述第二短纤维以及所述第三短纤维具有卷缩部,所述第一短纤维在所述卷缩部被限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一短纤维相对于所述细纱的轴向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一短纤维相对于所述细纱的轴向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80度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一短纤维相对于所述细纱的轴向的角度为20度以上且50度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一短纤维、所述第二短纤维以及所述第三短纤维的纤度为0.3dtex以上且10dtex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细纱,其中,所述第一短纤维、所述第二短纤维以及所述第三短纤维的长度为10mm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宅见健一郎辻雅之田口英治木道智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