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燚豪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用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15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护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用支护,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第二支撑柱内开设有第二矩形腔,所述第二矩形腔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横梁的一侧侧壁设置有防护装置,通过设置螺纹杆、矩形螺纹套、从动锥齿轮、驱动锥齿轮、转动杆等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通过借助辅助工具,转动转动块,使得横梁的上表面与煤矿道内壁上表面相抵,进而对煤矿道顶部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传统的支护只能与煤矿道顶部相接触,并不能使得支护与煤矿道顶部相抵的情况,起到支撑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煤矿道塌方。有效的防止了煤矿道塌方。有效的防止了煤矿道塌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用支护


[0001]本技术涉及支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用支护。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
[0003]在现有的煤矿的开采中,都需要采用煤矿用支护对其进行防护,防止在煤矿工人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出现煤矿道塌方情况,然而现有的煤矿用支护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一方面,现有的煤矿用支护虽然能起到支撑的作用,但并不能防止碎小的石块落入煤矿道上,碎小的石块有砸伤煤矿工人的危险,另一方面,现有的煤矿用支护,无法对煤矿道顶端的土壤层起到顶起支撑,无法防止煤矿顶端局部塌方的情况出现。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用支护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煤矿用支护。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煤矿用支护,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腔,所述第一矩形腔内设置有顶起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与第一矩形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内开设有第二矩形腔,所述第二矩形腔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柱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与第二矩形腔连通设置,所述横梁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设置,所述横梁的一侧侧壁设置有防护装置。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杆、矩形螺纹套、从动锥齿轮、驱动锥齿轮、转动杆等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通过借助辅助工具,转动转动块,使得横梁的上表面与煤矿道内壁上表面相抵,进而对煤矿道顶部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传统的支护只能与煤矿道顶部相接触,并不能使得支护与煤矿道顶部相抵的情况,起到支撑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煤矿道塌方。
[0010]2、本技术,通过设置收卷轮与防护网等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了煤矿道内壁上端的碎小石块掉落,砸伤煤矿工人的危险,且防护网还起到收集碎小石块的作用,当防护网上堆积有大量的碎小石块,工作人员通过对防护网进行收集处理的同时即可对防护网上碎小石块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柱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横梁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横梁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第一矩形腔;4、螺纹杆;5、矩形螺纹套;6、从动锥齿轮;7、驱动锥齿轮;8、转动杆; 9、转动块;10、横梁;11、支撑板;12、收卷轮;13、防护网;14、固定杆;15、滑杆;16、矩形滑动套;17、第二条形槽;18、第二矩形腔;19、第一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6,一种煤矿用支护,包括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 2,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横梁10,第一支撑柱1 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腔3,第一矩形腔3内设置有顶起装置,第一支撑柱1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槽19,第一条形槽19与第一矩形腔3 连通设置,第二支撑柱2内开设有第二矩形腔18,第二矩形腔18设置有滑动装置,第二支撑柱2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槽17,第二条形槽17与第二矩形腔18连通设置,横梁10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连接设置,横梁10的一侧侧壁设置有防护装置。
[0021]进一步地,参照图1、2、4或图5,顶起装置包括螺纹杆4,螺纹杆4的两端均与第一矩形腔3的内壁转动连接,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矩形螺纹套5,矩形螺纹套5外壁通过连接块与横梁10侧壁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下端套设有从动锥齿轮6,从动锥齿轮6与螺纹杆4为固定连接,从动锥齿轮6上啮合有驱动锥齿轮7,驱动锥齿轮7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贯穿第一支撑柱1内壁并延伸至外部,转动杆8远离驱动锥齿轮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9,通过设置螺纹杆4、矩形螺纹套5、从动锥齿轮6、驱动锥齿轮7等相互配合,工作人员通过借助辅助工具转动转动块9,驱动锥齿轮7 在转动时会带动矩形螺纹套5,进而可以带动横梁10与矿道的顶部相抵,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矿道内没有支撑物对其进行支撑使得矿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塌落下的情况。
[0022]进一步地,参照图2或图4,滑动装置包括滑杆15,滑杆15的两端均与第二矩形腔18内壁固定连接,滑杆15上套设有矩形滑动套 16,矩形滑动套16与滑杆15为滑动连接,矩形滑动套16的外壁通过连接块与横梁10靠近第二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3]进一步地,参照图1、2、4或图5,防护装置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板11,一组对称
设置的支撑板11一侧侧壁与横梁10的侧壁固定连接,一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转杆,转杆上套设有收卷轮12,收卷轮12与转杆为固定连接,转杆的两端均与支撑板 11的侧壁转动连接收卷轮12上缠绕设置有防护网13,防护网13的一端与收卷轮12的侧壁固定连接,防护网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通过收卷轮12和防护网13等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矿道上碎小的石块落入煤矿道上,起到保护煤矿工人的作用,避免落入煤矿道上的碎小石块击中煤矿工人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防护网13,便于工作人员对堆积在防护网13上的碎小石块进行统一收集的作用。
[0024]进一步地,参照图1、2、3或图6,转动块9的横截面为矩形,通过设置转动块9的横截面为矩形,便于工作人员借助辅助工具对其转动杆8转动,进而可以带动驱动锥齿轮7转动。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把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安装在煤矿洞的侧壁,待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与煤矿道地面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借助辅助工具,扭动转动块9,转动块 9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转动杆8转动,进而可以带动驱动锥齿轮7 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用支护,包括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所述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腔(3),所述第一矩形腔(3)内设置有顶起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柱(1)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槽(19),所述第一条形槽(19)与第一矩形腔(3)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2)内开设有第二矩形腔(18),所述第二矩形腔(18)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柱(2)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槽(17),所述第二条形槽(17)与第二矩形腔(18)连通设置,所述横梁(10)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连接设置,所述横梁(10)的一侧侧壁设置有防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用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装置包括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两端均与第一矩形腔(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矩形螺纹套(5),所述矩形螺纹套(5)外壁通过连接块与横梁(10)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的下端套设有从动锥齿轮(6),所述从动锥齿轮(6)与螺纹杆(4)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6)上啮合有驱动锥齿轮(7),所述驱动锥齿轮(7)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贯穿第一支撑柱(1)内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转动杆(8)远离驱动锥齿轮(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矿用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杆(15),所述滑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燚豪常金鹏郭宁静蓝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燚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