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78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涉及巷道支护领域。该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包括支撑横梁架、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支撑横梁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履带,支撑横梁架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架,支撑架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座。该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在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了两个履带向上滑动,当移动到最大距离时,两个履带与巷道顶壁相贴,同时支撑横梁架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横梁架与巷道顶壁相分离,此时便于两个履带在巷道顶壁上进行滚动,从而便于进行支撑横梁架的快速移动。支撑横梁架的快速移动。支撑横梁架的快速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具体为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巷道支护是用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
[0003]目前现有的巷道支护通过支架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架大都与地面固定连接,从而当需要进行移架时,则需要对支架进行拆卸,再靠人为的去进行搬运,人为搬运的过程较为麻烦,同时消耗较多的人力,当移动完成后,且再次固定也较为麻烦,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包括:
[0008]支撑横梁架,所述支撑横梁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履带,所述支撑横梁架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座;
[0009]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伞齿轮和一个第二伞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伞齿轮和一个第二伞齿轮转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的内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伞齿轮均与第二伞齿轮啮合;
[0010]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丝杆,两个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固定座的上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履带的内壁上啮合有两个转动轮,两个所述转动轮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滑块,且两个所述转动轮均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的之间,两个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的内壁上。
[0012]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上螺母座,所述上螺母座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的内壁上。
[0013]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固定插接在第一伞齿轮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横梁架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插接在第二伞齿轮的内壁上。
[0014]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下螺母座,所述下螺母座的下表面
与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转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上表面,所述丝杆贯穿固定座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丝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
[0015]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槽,所述下螺母座和上螺母座分别转动连接在旋向相反的螺纹槽的内壁上。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且两个滚轮沿着固定座中心位置对称分布。
[001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该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在移动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两个履带向上滑动,当移动到最大距离时,两个履带与巷道顶壁相贴,同时支撑横梁架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横梁架与巷道顶壁相分离,此时便于两个履带在巷道顶壁上进行滚动,从而便于进行支撑横梁架的移动,当移动完成后,进行上述相反运动,使得支撑横梁架与巷道顶壁相挤压,便于进行固定。
[0019]该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带动了两个丝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丝杆的部分与巷道底部分离,此时即可推动支撑架,使得滚轮进行滚动,对支撑横梁架进行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进行上述相反的运动,使得丝杆与巷道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对支撑横梁架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履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部分组件拆分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支撑横梁架;101、支撑架;102、履带;103、固定座;104、滚轮;105、滑块;106、转动轮;2、移动组件;201、第一伞齿轮;202、第二伞齿轮;203、转动轴;204、把手;205、双向螺纹杆;206、下螺母座;207、上螺母座;208、连接杆;3、丝杆;301、转轮;302、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如图1

3所示,包括支撑横梁架1,支撑横梁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履带102,履带102的内壁上啮合有两个转动轮106,两个转动轮106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滑块105,且两个转动轮106均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105的之间,两个滑块105滑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1的内壁,支撑横梁架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架101,支撑架10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座103,固定座103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04,且两个滚轮104沿着固定座103中心位置对称分布。
[0028]当需要对支撑横梁架1进行移动时,首先通过移动两个履带102,使得履带102与巷道顶壁相接触,此时通过推动两个支撑架101,从而使得两个履带102沿着巷道顶壁进行滚动,同时四个滚轮104沿着巷道底部进行滚动,从而便于对支撑横梁架1进行移动,不需要过
多的人进行搬运,由于两个滚轮104沿着固定座103的中心对称分布,从而能够对支撑横梁架1进行平稳支撑,使得其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的情况;
[0029]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移动组件2,移动组件2包括两个第一伞齿轮201和一个第二伞齿轮202,两个第一伞齿轮201和一个第二伞齿轮202转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1的内壁上,且两个第一伞齿轮201均与第二伞齿轮202啮合,第一伞齿轮201和第二伞齿轮202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插接有双向螺纹杆205和转动轴203,两个双向螺纹杆205转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1的内壁上,且转动轴203转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1的下表面,转动轴203处于外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4;
[0030]双向螺纹杆20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下螺母座206和上螺母座207,下螺母座206的下表面与支撑架101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螺母座207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08,连接杆20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滑块105的侧面,双向螺纹杆205的外表面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槽,下螺母座206和上螺母座207分别转动连接在旋向相反的螺纹槽的内壁上;
[0031]当需要对支撑横梁架1进行移动前,首先通过转动把手204带动了转动轴203在支撑横梁架1的内壁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第二伞齿轮202进行转动,在第二伞齿轮202的转动下带动了两个第一伞齿轮201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从而带动了两个履带102向上滑动,当移动到最大距离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横梁架(1),所述支撑横梁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履带(102),所述支撑横梁架(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架(101),所述支撑架(10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座(103);移动组件(2),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两个第一伞齿轮(201)和一个第二伞齿轮(202),两个所述第一伞齿轮(201)和一个第二伞齿轮(202)转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1)的内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伞齿轮(201)均与第二伞齿轮(202)啮合;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丝杆(3),两个所述丝杆(3)螺纹连接在固定座(103)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102)的内壁上啮合有两个转动轮(106),两个所述转动轮(106)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滑块(105),且两个所述转动轮(106)均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105)之间,两个所述滑块(105)滑动连接在支撑横梁架(1)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设备快速移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滑块(10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08),所述连接杆(20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上螺母座(207),所述上螺母座(207)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5),所述双向螺纹杆(205)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余伟健江成玉徐佑林许猛堂周泽梁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