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12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主机模块、采集模块、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主机模块通过第一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起始端连接,并依序分时对每根线束进行电压输出,所述采集模块通过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末端连接,采集成套线束末端的电压状态,并将采集的电压状态上传至主机模块;主机模块根据每根线束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判断该线束是否正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多路线束进行检测,具备过流保护功能,对成套线束中单路信号线短路、串路进行定位提示,帮助操作人员迅速排除线束故障;自学习模式的设置,使操作简便化,排除设置出错。除设置出错。除设置出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电动门系统半寿命周期厂修或者门机构检修、升级改造时,会对门机构的线束进行检测和更换,所以对机构内成套多根线束回路进行检测,排除连接的断路、短路、串路的连接故障,确保线束回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门系统生产厂家、车辆组装厂家的安装调试、故障检查维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线束回路检测工装可以方便进行成套线束回路数字化检测。
[0003]目前的检测装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0004]现有的成套线束检测装置需要预先手动输入设置对应的线路关系,繁琐且易于出错。现有的成套线束检测装置采用PC或工控机进行控制,体积较大,应用中拆装不方便。
[0005]现有的成套线束检测装置一般只测试单路信号线束通、断情况,无法测试是否短路、串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解决线束回路检测装置繁琐易于出错、体积大应用不方便、只能测试单路线束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主机模块、采集模块、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主机模块通过第一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起始端连接,并依序分时对每根线束进行电压输出,所述采集模块通过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末端连接,采集成套线束末端的电压状态,并将采集的电压状态上传至主机模块;主机模块根据每根线束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判断该线束是否正常。
[0008]所述主机模块包括触摸显示屏、主控电路和机壳;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机壳上面。
[0009]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第一控制器、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0010]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给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一控制器供电;所述输出控制电路控制多路复用的模拟开关依次导通,输出电压到单根线束起始端,具备短路检测功能;所述显示控制电路通过串口控制触摸显示屏;所述存储电路存储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检测到异常数据时报警;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采集模块连接。
[0011]所述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包括插头和接头,用于匹配不同的测量线束接头。
[0012]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二电源电路、第二通讯电路、第二控制器、输入隔离电路、显示电路;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第二通讯电路、输入隔离电路和显示电路分别与第二控制器连
接;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给第二通讯电路和第二控制器供电;所述输入隔离电路采用光耦隔离;所述显示电路包含LED数码管,显示输入信号导通的通道编码;所述第二控制器采集光耦输入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通过第二通讯电路传送至主机模块。
[00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可对多路线束进行检测,具备过流保护功能,对成套线束中单路信号线短路、串路进行定位提示,帮助操作人员迅速排除线束故障;自学习模式的设置,使操作简便化,排除设置出错。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技术方框图;
[0015]图2本技术主机模块的第一电源电路;
[0016]图3本技术主机模块的输出控制电路;
[0017]图4本技术主机模块的显示控制电路;
[0018]图5本技术主机模块的第一通讯电路;
[0019]图6本技术主机模块的存储电路;
[0020]图7本技术主机模块的报警控制电路;
[0021]图8本技术采集模块的第二电源电路;
[0022]图9本技术采集模块的输入隔离电路;
[0023]图10本技术采集模块的显示电路;
[0024]图11本技术采集模块的第二控制器原理图;
[0025]图12本技术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7]由图1可知,本技术所述的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主机模块、采集模块、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主机模块通过第一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起始端连接,并依序分时对每根线束进行电压输出,所述采集模块通过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末端连接,采集成套线束末端的电压状态,并将采集的电压状态上传至主机模块;主机模块根据每根线束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判断该线束是否正常。
[0028]主机模块包括触摸显示屏、主控电路和机壳;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机壳上面。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第一控制器、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将直流12V供电电压转化为5V和3.3V;所述5V的电压给第一通讯模块供电,3.3V电压给第一控制器供电;所述输出控制电路控制多路复用的模拟开关依次导通,输出12V到单根线束起始端,具备短路检测电路;所述显示控制电路通过串口控制显示屏;所述存储电路存储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检测到异常数据时进行声光报警;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采集模块连接。
[0029]所述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包括插头和接头,用于匹配不同的测量线束接头。
[0030]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二电源电路、第二通讯电路、第二控制器、输入隔离电路、显示电路。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第二通讯电路、输入隔离电路和显示电路分别与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将直流12V供电电压转化为5V和3.3V,分别给第二通讯电路供电和第二控制器供电;所述输入隔离电路采用光耦隔离;所述显示电路包含4路LED数码管,指示输入信号导通的通道编码。所述第二控制器采集光耦输入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通过第二通讯电路传送至主机模块。
[0031]本实施例中,主机模块的第一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采用了LM2596T芯片实现了电源的变换。主机模块的输出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控制器的指令输出12V的电压信号。主机模块的显示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采用串口控制触摸液晶屏,输出显示画面,输入触摸信息。主机模块的第一通讯电路如图5所示。采用ISO3082芯片和RS485标准接口。主机模块的存储电路如图6所示,采用512K的EEPROM和16M的FLASH存储数据信息。主机模块的报警控制电路如图7所示,使用MOSFET控制12V的蜂鸣器,进行故障声光报警提示。通讯电路采用RS485通讯。
[0032]采集模块的第二电源电路如图8所示;采用VRB1205S将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模块、采集模块、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主机模块通过第一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起始端连接,并依序分时对每根线束进行电压输出,所述采集模块通过转接板与成套线束的末端连接,采集成套线束末端的电压状态,并将采集的电压状态上传至主机模块;主机模块根据每根线束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判断该线束是否正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模块包括触摸显示屏、主控电路和机壳;所述触摸显示屏与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机壳内,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在机壳上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屏预先设置成套线束的起始端和末端线号对应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自动读取成套线束的连接参数,对应顺序和状态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回路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第一控制器、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讯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存储电路和报警电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张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尼时代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