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00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5
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涉及无人机搭载配件领域,包括发射器壳体、开设在所述发射器壳体上均匀分布的容弹孔及设置于所述容弹孔底面上的电底火,所述发射器壳体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相铰接,所述容弹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体装弹通孔及开设于所述后壳体上用于夹紧弹药尾端的弹壳尾端夹紧间隙;所述电底火设置于所述弹壳尾端夹紧间隙内位于所述后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装填弹药,装填弹药后闭合结构并锁定可以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有效防止无人机运输过程中弹药底部与电底火之间的接触断开影响发射甚至弹药直接从容弹孔中掉出的情况。直接从容弹孔中掉出的情况。直接从容弹孔中掉出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搭载配件领域,尤其涉及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无人机技术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各类型的无人机百花齐放,无人机本身仅作为飞行工具使用,但配合可拆装的其他工具,便可应用于农业、建筑、勘测等领域,当然无人机还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打击、群体性事件、极端暴利事件以及其他警务任务,无人机搭载的发射器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实施打击,无人机可自动悬置于空中,架设点不受支撑条件的约束,在相关任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发射器采用撞针撞击点燃火药的方式发射弹药,但相关的技术存在一定的隐患,普通制造企业无法生产。
[0003]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7208479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无人机及其无人机38mm弹类发射器,包括发射器本体,发射器本体包括用于承载弹体的装弹筒;还包括:用于发送触发信号的控制器;信号连接于控制器的触发电路板,触发电路板上设有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生成瞬时高压电冲击装弹筒中的弹体进行发射的触发接口,触发接口对应设于装弹筒的一侧。此种发射器中,通过触发电路板的设置以电触发的形式控制弹体的发射,能够减小对无人机本体的损伤,本身结构简单且质量较小,可避免对可载弹量的限制、降低维修成本。该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无人机38mm弹类发射器的无人机,其发射器能够减小对无人机本体的损伤、避免对可载弹量的限制以及降低维修成本。
[0004]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弹药设置于装弹筒内时,一般需保证弹壳的尾部固定在装弹筒内部,而上述技术中未设置相关的固定结构,在无人机运送过程中,弹药底部与电底火之间的接触容易断开,使弹药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正常发射,甚至从装弹筒中掉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
[0007]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包括发射器壳体、开设在所述发射器壳体上均匀分布的容弹孔及设置于所述容弹孔底面上的电底火,所述发射器壳体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相铰接,所述容弹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体装弹通孔及开设于所述后壳体上用于夹紧弹药尾端的弹壳尾端夹紧间隙;所述电底火设置于所述弹壳尾端夹紧间隙内位于所述后壳体上。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发射器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固定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的壳体连接锁。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发射器壳体的侧面还设置有锁定导向件。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背的侧面上设置有拉动把手。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发射器壳体安装有所述壳体连接锁及所述锁定导
向件的面为平面结构。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后壳体与所述前壳体相背的侧面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设置有信息交互接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背的侧面上中间位置设置有图传装置,所述容弹孔绕着所述图传装置均匀分布。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发射器壳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减料孔。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图传装置通过第二连接架与所述发射器壳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图传装置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块(711),所述图传装置顶端设置有防撞块。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外侧包覆有保护色漆层。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采用铰接配合锁定结构的方式,使装弹的壳体成为可自由打开的结构,方便装填弹药,装填弹药后闭合结构并锁定可以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有效防止无人机运输过程中弹药底部与电底火之间的接触断开影响发射甚至弹药直接从容弹孔中掉出的情况;自由打开式的结构也方便后续操作中弹壳的取出以及容弹孔内部的清理;
[0019]2、本技术结构较为轻盈方便运输,保证无人机的续航时间,结构的设计可穿梭于树林、灌木丛等有障碍物的环境,适用范围广;
[0020]3、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连接件可采用市面上的标准件,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打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闭合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4]图4为图3中A

A面的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
[0027]实施例一:
[0028]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请参照图1及图2,主要包括发射器壳体1,设置在发射器壳体1一个端面上的图传装置7,图传装置7位于端面的正中心位置,发射器壳体1相对于设置有图传装置7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架6,所述第一连接架6用于与无人机进行固定连接,请参照图4,第一连接架6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信息交互接口61;发射器壳体1
上向内开设有用于容置弹药的容弹孔2,所述容弹孔2的数量为八个,绕着图传装置7一周均匀分布,请再次参照图4,容弹孔2由发射器壳体1上设置有图传装置7的端面向内开设,呈两段式分布,包括装弹通孔21及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装弹通孔21的截面面积小于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发射壳体1由前壳体11及后壳体12组成,前壳体11与后壳体12相铰接,装弹通孔2开设于前壳体11上并完全贯穿前壳体11的前后端面,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开设于后壳体12上,所述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为盲孔,请参照图3,电底火3设置于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底部中心位置,与之后填装的弹药底部点火位置相对应,这样的设计使弹药装填时更加便捷且方便清理装弹通孔,为方便装填固定,一般的弹药尾端截面面积比弹药壳身中间区域的截面面积大,采用上述的开合式结构配合容弹孔2本身的形状特点能有效固定弹药,防止无人机在行进过程中电底火3与弹药之间的接触断开;信息交互接口61与无人机信息交互连接,同时信息交互接口61的另一端接口与图传装置7及电底火3相连接,使用者通过遥控无人机便可开启或者关闭图传装置7及激发电底火3。
[0029]由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为铰接结构,故而需要结构进行锁定。请再次参照图1及图2,发射器壳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壳体连接锁41,在本实用例中壳体连接锁41采用搭扣锁进行锁定,当然也可以采用插销等锁定结构;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包括发射器壳体(1)、开设在所述发射器壳体(1)上均匀分布的容弹孔(2)及设置于所述容弹孔(2)底面上的电底火(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壳体(1)包括前壳体(11)及后壳体(12),所述前壳体(11)与所述后壳体(12)相铰接,所述容弹孔(2)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1)装弹通孔(21)及开设于所述后壳体(11)上用于夹紧弹药尾端的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所述电底火(3)设置于所述弹壳尾端夹紧间隙(22)内位于所述后壳体(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固定所述前壳体(11)及所述后壳体(12)的壳体连接锁(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壳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锁定导向件(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1)与所述后壳体(12)相背的侧面的上设置有拉动把手(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口径电底火多管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潇华李惠国胡亚伟王振武闵雪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