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176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包括载荷测量系统、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地面支撑系统和起吊控制系统;起吊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支撑系统上,用于起吊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完成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的双橇着陆和/或带速度前飞或侧飞着陆,并控制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的跌落高度;载荷测量系统设置在地面支撑系统的支撑平台上,用于采集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着陆时的冲击载荷和加速度;方法通过使用动态采集系统获取无人直升机落震试验载荷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响应,获取其等效的地面冲击载荷,解决了无人直升机起落架跌落地面时反馈载荷无法准确识别与测量的问题。馈载荷无法准确识别与测量的问题。馈载荷无法准确识别与测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无人直升机落震试验
,特别是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飞机品质,保障飞机飞行安全,各飞机设计院所以及其他研发、试验机构通常采用落震试验获取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和冲击载荷来指导飞机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适合测量手段是决定落震试验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指标。但大型飞机落震试验所采用的三向测量平台由于其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抗冲击吨位大,对于小质量试验件跌落动态响应灵敏度低、且造价昂贵,而小型飞机特别是无人直升机的设计与研发而言,研发成本有限、设计周期短,机体吨位小冲击响应灵敏度要求高,飞机机动性能要求较低,因此不适宜选用此类试验设备进行落震试验。
[0003]此外,目前此类落震试验范围和方法仅针对双橇着陆工况而考虑,而忽略了带速度侧飞或前飞着陆的情况,但对于带有滑橇式起落架的直升机而言,带速度前飞或侧飞着陆是其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无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荷测量系统(10)、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地面支撑系统(30)和起吊控制系统(40);所述起吊控制系统(40)设置在地面支撑系统(30)上,用于起吊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完成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的双橇垂直着陆和带速度前飞或侧飞着陆,并控制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的跌落高度;所述载荷测量系统(10)设置在地面支撑系统(30)的支撑平台上,用于采集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着陆时的冲击载荷和加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荷测量系统(10)包括跌落平台(11),支撑转接板(12),载荷传感器(13)、加速度传感器(15);所述跌落平台(11)通过支撑转接板(12)与地面支撑系统(30)的支撑平台连接;跌落平台(11)上设有加速度传感器(15),一周设有多个载荷传感器(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包括无人直升机起落架(21)和模拟机身框架(22)、机身重心调整装置(23)、起吊吸盘(24)和配重块(25);所述模拟机身框架(22)上设有配重块(25),底部设有无人直升机起落架(21);起吊吸盘(24)与模拟机身框架(22)重心剖面横梁上端固连;机身重心调整装置(23)由四个接头(23

1)、圆管杆(23

2)及能够在圆管杆(23

2)上移动的调平砝码(23

3)组成;机身框架(22)上端四个角分别设有接头(23

1),四个接头之间连接有四个圆管杆(23

2),形成矩形结构;通过调节四个调平砝码(23

3)在各自圆管杆(23

2)的位置,实现对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的重心的微调;起吊控制系统(40)通电状态下与起吊吸盘(24)吸附以起吊无人直升机模拟试验件(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控制系统(40)包括起吊控制箱(41)、链条滑轮组件(42)和电磁铁(43);所述起吊控制箱(41)设置在地面支撑系统(30)的横梁上;所述链条滑轮组件(42)与起吊控制箱(41)相连;所述电磁铁(43)悬置在链条滑轮组件(42)的挂钩上;所述起吊控制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鑫姜年朝李家春宋军陶然唐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