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布饰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469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布饰面结构,包括基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穿过针织布层并与基板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沿基板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沿基板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板在第二螺栓的两侧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的第一抵接装置,所述第三固定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的第二抵接装置,所述横向固定条与基板顶部的侧面抵接,所述横向固定条与基板顶部之间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的第三抵接装置。当针织布层受到来及基板正面的拉力和摩擦力时,第一抵接装置和第二抵接装置通过大面积的抵接作用,避免针织布层在基板上发生大范围的移动,固定效果更好。固定效果更好。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布饰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织布饰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针织布即是利用针织将纱线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为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原材料的变化(棉、麻、丝、化纤、毛、竹纤维、玉米纤维、海藻纤维等及混纺),染色变化(染色、色织、色纺)工艺变化(提花、交织、复合、拉绒、植绒、烂花、洗水、石磨、涂层)等等的变化,就会针织布会形成各式各样不同的品种。
[0003]随着家装行业的发展,墙面装饰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103764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墙面装饰板,其通过挂接等方式设置在墙面上,而针织布作为一种可塑性较强的装饰材料,由于针织布料具有较强的弹性,其很难与装饰板进行固定,因此需要一种将针织布固定于墙面装饰板上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布饰面结构,具有固定效果好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织布饰面结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外包覆有针织布层,所述基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竖向固定条,所述基板高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横向固定条,所述竖向固定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基板的背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基板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三固定板与基板的正面抵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穿过针织布层并与基板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沿基板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沿基板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板在第二螺栓的两侧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的第一抵接装置,所述第三固定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的第二抵接装置,所述横向固定条与基板顶部的侧面抵接,所述横向固定条与基板顶部之间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的第三抵接装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接装置包括半圆橡胶条和弧形槽,所述半圆橡胶条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半圆橡胶条沿第二固定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弧形槽与半圆橡胶条配合,所述弧形槽设置在基板的侧面,所述弧形槽沿基板的高度方向延伸。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橡胶条将针织布层抵接在弧形槽内,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针织布在拉扯过程中在第二螺栓位置撕裂受损。
[0008]作为优选,所述半圆橡胶条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 T型条,所述T型槽沿半圆槽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T型条沿第二固定板的高度方向延伸。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条在铝合金的第二固定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T型槽也便于半圆橡胶条的加工,同时T型槽和T型条配合,起到预定位和方便安装的作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基板在第二螺栓位置内凹形成卡槽,所述卡槽沿基板的高度方向延伸。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针织布层与竖向固定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同时供基板和基板之间的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抵接装置包括弹性条,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弹性条配合的卡嵌槽,所述卡嵌槽沿第三固定板的高度方向延伸。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条的变形,使弹性条压紧在针织布层的表面,提高对针织布表面的固定效果,避免针织布在基板表面发生拉伸后,针织布整体发生挪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条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0015]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条相对设置有两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抵接装置包括螺纹套筒、第三螺栓、压紧块和压紧槽,所述螺纹套筒设置在横向固定条的顶部,所述第三螺栓与螺纹套筒配合,所述第三螺栓的顶部位于横向固定条的顶部,所述压紧槽设置在基板的顶部,所述压紧槽与压紧块配合,所述第三螺栓的底部与压紧块转动连接,所述压紧块的纵截面形状呈半圆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螺栓压紧的作用,使安装过程中,可以在基板的高度方向上控制针织布层是否张紧。
[0019]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槽内设置有与压紧块配合的凸条,所述凸条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与针织布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
[0021]综上所述,针织布层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竖向固定条固定,针织布层的高度方向的两侧通过横向固定条固定,在针织布层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经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实现针织布层的预定位,同时当针织布层受到来及基板正面的拉力和摩擦力时,第一抵接装置和第二抵接装置通过大面积的抵接作用,避免针织布层在基板上发生大范围的移动,即避免了针织布层在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位置发生撕裂,同时第三抵接装置通过抵接作用,避免针织布层在高度方向上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4是实施例在第三抵接装置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中,1、基板;11、针织布层;2、竖向固定条;21、第一固定板;211、第一螺栓;22、第二固定板;221、第二螺栓;222、半圆橡胶条;223、弧形槽;224、T型槽;225、T型条;226、卡槽;23、第三固定板;231、弹性条;232、卡嵌槽;3、横向固定条;31、螺纹套筒;32、第三螺栓;33、压紧块;34、压紧槽;35、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针织布饰面结构,包括木制材料制成的基板1,基板1呈长方形,基板1通过挂接或拼接连接在墙面上,基板1外包覆有针织布层11,针织布层11为单层或多层针织布,针织布原材料根据需求选择,针织布层11呈现矩形,其四边向基板1的背面包覆基板1。
[0031]为了将针织布层11进行固定,基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竖向固定条2,基板1高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横向固定条3。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竖向固定条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第三固定板 23,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第三固定板23为铝合金一体形成的板件,第一固定板21与基板1的背面抵接,第二固定板22与基板1的侧面抵接,第三固定板23与基板1的正面抵接。
[0032]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21上设置有与穿过针织布层11并与基板1连接的第一螺栓211,第一螺栓211沿基板1的高度方向分布,起到固定针织布层11的作用。
[0033]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固定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布饰面结构,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外包覆有针织布层(11),所述基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竖向固定条(2),所述基板(1)高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横向固定条(3),所述竖向固定条(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第三固定板(23),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基板(1)的背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2)与基板(1)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三固定板(23)与基板(1)的正面抵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上设置有与穿过针织布层(11)并与基板(1)连接的第一螺栓(211),所述第一螺栓(211)沿基板(1)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板(22)上设置有第二螺栓(221),所述第二螺栓(221)沿基板(1)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板(22)在第二螺栓(221)的两侧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11)的第一抵接装置,所述第三固定板(23)与基板(1)之间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11)的第二抵接装置,所述横向固定条(3)与基板(1)顶部的侧面抵接,所述横向固定条(3)与基板(1)顶部之间设置有压合针织布层(11)的第三抵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布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装置包括半圆橡胶条(222)和弧形槽(223),所述半圆橡胶条(222)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2)上,所述半圆橡胶条(222)沿第二固定板(22)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弧形槽(223)与半圆橡胶条(222)配合,所述弧形槽(223)设置在基板(1)的侧面,所述弧形槽(223)沿基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布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雄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士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