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38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吸隔声组件,所述壳体的面板上设有面板冲孔区,背板上设有背板冲孔区,所述背板冲孔区上朝外冲孔且冲出板料形成开口朝上的集水槽;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背板侧高、面板侧低的导水斜面,所述导水斜面与吸隔声组件底部之间设有若干导水孔,所述面板底部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吸隔声和导流透风效果、能够导水减载、有利于桥梁寿命和行人安全。声屏障内部前后分层的布置既能保证隔声功能,又使得风可以从中穿透一部分,降低了高速行驶列车的气动风压和极端大风天气对声屏障的影响,减少对钢立柱结构及桥梁基础结构受力的作用。减少对钢立柱结构及桥梁基础结构受力的作用。减少对钢立柱结构及桥梁基础结构受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具体属于声屏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一些跨江跨河的线路修建越来越多,人们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意识逐渐加强,声屏障作为吸、隔音设备,目前已大量用在交通吸、隔声领域,对噪声起到很好的隔离、衰减作用。对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轨道交通使用的声屏障,在隔声和降噪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解决了噪声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诸多问题。如雨雪天气时,普通的声屏障不能隔绝雨水,且雨量较大时雨水会从声屏障表面滑走并滴落到路面,形成雨帘,使得行人或者车辆在声屏障下方穿过时影响视线,极大地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概率的发生,并且这种雨雪天气次数累计到一定量时会对声屏障表面及桥梁遮板挂件造成侵蚀,侵蚀之后的外表面极大地影响了结构的安全和美观等。现有铁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较之前有很大提升,相应的车辆高速行驶形成的气动风压对声屏障的性能及寿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一些极端大风天气对声屏障基础(含立柱)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需要改变声屏障的结构形式,以减小气动风压和大风对声屏障的影响,减少雨雪天气对声屏障和桥梁的影响,同时降低雨雪天气人们出行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吸隔声和导流透风效果、能够导水减载、有利于桥梁寿命和行人安全的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吸隔声和导流透风效果、能够导水减载、有利于桥梁寿命和行人安全的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吸隔声组件,所述壳体的面板上设有面板冲孔区,背板上设有背板冲孔区,所述背板冲孔区上朝外冲孔且冲出板料形成开口朝上的集水槽;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背板侧高、面板侧低的导水斜面,所述导水斜面与吸隔声组件底部之间设有若干导水孔,所述面板底部设有若干排水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隔声组件包括在所述壳体内分前后两层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分前后两层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板上未冲孔区域形成背板非冲孔区,所述前吸隔声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面板一侧,与所述背板冲孔区相对应设置,所述后吸隔声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背板一侧,与所述背板非冲孔区相对应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顶部设有上扣件,底部沿长度方向通体设有下扣件,所述上扣件和下扣件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卡设在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间,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固设在所述背板非冲孔区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扣件上表面为所述导水斜面,所述导水斜面上固设有支撑块,所述下卡槽设在所述支撑块顶部,所述导水孔开设在所述支撑块根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吸隔声组件为吸音材料,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固设在一起的吸音材料和隔声板,所述隔声板卡设在所述上扣件和下扣件之间,其中所述吸音材料设置在靠近所述面板一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音材料具有憎水功能或在吸音材料外部包裹不透水防护膜。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板冲孔区的冲孔方式为百叶深冲孔,冲孔深度为5

15mm。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板冲孔区的冲孔为圆孔或方孔,排列方式呈梅花形或矩形阵列。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孔和排水孔相对应设置,且两者尺寸均大于所述背板上的冲孔。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吸隔声和导流透风效果、能够导水减载、有利于桥梁寿命和行人安全的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声屏障内部前后分层的布置既能保证隔声功能,又使得风可以从中穿透一部分,降低了高速行驶列车的气动风压和极端大风天气对声屏障的影响,减少对钢立柱结构及桥梁基础结构受力的作用;通过集水槽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导水孔和排水孔进行导流,减少了雨雪天气对桥梁遮板挂件等设施的侵蚀,延长遮板的使用寿命,减少雨水对桥梁侵蚀造成的美观性,减低了桥下雨帘的产生,增加了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吸音材料防水,不会因为吸音材料因吸水增加自重而对桥梁结构性能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

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中B

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上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面板、1

1面板冲孔区、2吸音材料、3隔声板、4背板、4

1背板冲孔区、4

2背板非冲孔区、5集水槽、6上扣件、6

1上卡槽、7下扣件、7

1导水斜面、7

2支撑块、7

3下卡槽、7

4导水孔、8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

图6所示的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吸隔声组件,所述壳体的面板1上设有面板冲孔区1

1,背板4上设有背板冲孔区4

1,所述背板冲孔区4

1上朝外冲孔且冲出板料形成开口朝上的集水槽5;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背板4侧高、面板1侧低的导水斜面7

1,所述导水斜面7

1与吸隔声组件底部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吸隔声组件,所述壳体的面板(1)上设有面板冲孔区(1

1),背板(4)上设有背板冲孔区(4

1),所述背板冲孔区(4

1)上朝外冲孔且冲出板料形成开口朝上的集水槽(5);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背板(4)侧高、面板(1)侧低的导水斜面(7

1),所述导水斜面(7

1)与吸隔声组件底部之间设有若干导水孔(7

4),所述面板(1)底部设有若干排水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隔声组件包括在所述壳体内分前后两层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分前后两层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之间相互交叉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上未冲孔区域形成背板非冲孔区(4

2),所述前吸隔声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面板(1)一侧,与所述背板冲孔区(4

1)相对应设置,所述后吸隔声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背板(4)一侧,与所述背板非冲孔区(4

2)相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顶部设有上扣件(6),底部沿长度方向通体设有下扣件(7),所述上扣件(6)和下扣件(7)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上卡槽(6

1)和下卡槽(7

3),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卡设在所述上卡槽(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广怀刘超刘保权王广业秦雪花耿培森魏海兵罗逊
申请(专利权)人:天工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