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115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外槽体内部设置有内槽体,外槽体及内槽体内部放置有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被内槽体阻隔,所述盖体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开口及顶盖,顶盖可拆卸,盖体底部的内底板及外底板底面设置有出液孔,盖体与外槽体连接后,可从开口位置加入营养液,外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从外底板底部的出液孔加入,内培养皿内的营养液从内底板底部的出液孔加入,营养液可均匀进入培养皿,充分与培养细胞接触,以保证细胞培养效果,所述外培养皿及没培养皿可拆卸放置在外槽体及内槽体内,培养完成的细胞可直接取出,方便实用,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的设置还方便对比试验的进行。便对比试验的进行。便对比试验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是将活细胞且常常是分散的活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细胞培养,在医药领域、肿瘤研究领域,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细胞培养是所有生物技术具有核心作用的技术之一,几乎所有生物技术研究都要用到细胞培养装置,现有的细胞培养皿结构简单,多为槽体配合盖体的结构设置,此种结构操作方便,但也存在诸多不便,培养完成的细胞不易分离,营养液与细胞接触不均匀等问题,在进行对比试验时,需要多个培养皿配合,即便培养条件完全一致,但也会出现一定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所述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主要由外槽体及盖体组成,所述外槽体内部设置有内槽体,外槽体你内槽体内部放置有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被内槽体阻隔,外槽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开口及顶盖,顶盖可拆卸,盖体底部的内底板及外底板底面设置有出液孔,盖体与外槽体连接后,可从开口位置加入营养液,外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从外底板底部的出液孔加入,内培养皿内的营养液从内底板底部的出液孔加入,营养液可均匀进入培养皿,充分与培养细胞接触,以保证细胞培养效果,所述外培养皿及没培养皿可拆卸放置在外槽体及内槽体内,培养完成的细胞可直接取出,方便实用,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的设置还方便对比试验的进行,同一对比组可在同一装置内进行培养,对比效果更为显著,实验效果也更加良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所述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主要包括外槽体、内槽体、外培养皿、内培养皿、盖体,所述外槽体为圆柱形槽体,内槽体为圆柱形槽体,内槽体设置在外槽体内,外培养皿设置在外槽体内,内培养皿设置在内槽体内,外槽体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盖体顶部的设设置有开口,开口上方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拉手,所述盖体底部设置有外底板及内底板,所述外底板及内底板底面设置有出液孔。
[0006]所述外槽体与内槽体一体成型设置,内槽体位于外槽体的中心位置。
[0007]所述外培养皿可拆卸放置在外槽体内,外培养皿为环装槽体结构,内培养皿放置在可拆卸放置在内槽体内,内培养皿为圆柱形槽体。
[0008]所述盖体内部中空,与外槽体螺纹连接
[0009]所述顶盖嵌入在开口顶部,顶盖可拆卸设置。
[0010]所述外底板及内底板一体成型设置在盖体底部,内底板设置在外底板的中心位
置,外底板环内底板设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主要由外槽体及盖体组成,所述外槽体内部设置有内槽体,外槽体你内槽体内部放置有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被内槽体阻隔,外槽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开口及顶盖,顶盖可拆卸,盖体底部的内底板及外底板底面设置有出液孔,盖体与外槽体连接后,可从开口位置加入营养液,外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从外底板底部的出液孔加入,内培养皿内的营养液从内底板底部的出液孔加入,营养液可均匀进入培养皿,充分与培养细胞接触,以保证细胞培养效果,所述外培养皿及没培养皿可拆卸放置在外槽体及内槽体内,培养完成的细胞可直接取出,方便实用,外培养皿及内培养皿的设置还方便对比试验的进行,同一对比组可在同一装置内进行培养,对比效果更为显著,实验效果也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外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外底板及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外槽体、2

内槽体、3

外培养皿、4

内培养皿、5

盖体、 6

开口、7

顶盖、8

拉手、9

外底板、10

内底板、11

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
[0017]如图1

3所示,所述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主要包括外槽体1、内槽体2、外培养皿3、内培养皿4、盖体5,所述外槽体1为圆柱形槽体,内槽体2为圆柱形槽体,内槽体2设置在外槽体 1内,所述外槽体1与内槽体2一体成型设置,内槽体2位于外槽体 1的中心位置,外培养皿3设置在外槽体1内,内培养皿4设置在内槽体2内,所述外培养皿3可拆卸放置在外槽体1内,外培养皿3为环装槽体结构,内培养皿4放置在可拆卸放置在内槽体2内,内培养皿4为圆柱形槽体,外槽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体5,所述盖体5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盖体5内部中空,与外槽体1螺纹连接,盖体 5顶部的设设置有开口6,开口6上方设置有顶盖7,顶盖7嵌入在开口6顶部,顶盖7可拆卸设置,顶盖6上设置有拉手8,嵌入的连接方式连接稳定,顶盖7拆卸时拉住拉手8即可将顶盖7拉出,所述盖体5底部设置有外底板9及内底板10,外底板9及内底板10一体成型设置在盖体5底部,内底板10设置在外底板9的中心位置,外底板9环内底板10设置,所述外底板9及内底板10底面设置有出液孔11。
[0018]所述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主要由外槽体1及盖体5组成,所述外槽体1内部设置有内槽体2,外槽体1及内槽体2 内部放置有外培养皿3及内培养皿4,外培养皿3及内培养皿4被内槽体2阻隔,外槽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5,所述盖体5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开口6及顶盖7,顶盖7可拆卸,盖体5底部的内底板10及外底板9底面设置有出液孔11,开口6与出液孔11形成通路,盖体5与外槽体1连接后,可从开口6位置加入营养液,外培养皿3内的培养液从外底板10底部的出液孔11加入,内培养皿4内的营养液从内底板10底部
的出液孔11加入,营养液可均匀进入培养皿,充分与培养细胞接触,以保证细胞培养效果,所述外培养皿3及没培养皿4可拆卸放置在外槽体1及内槽体2内,培养完成的细胞可直接取出,方便实用,外培养皿3及内培养皿4的设置还方便对比试验的进行,同一对比组可在同一装置内进行培养,对比效果更为显著,实验效果也更加良好。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主要包括外槽体、内槽体、外培养皿、内培养皿、盖体,所述外槽体为圆柱形槽体,内槽体为圆柱形槽体,内槽体设置在外槽体内,外培养皿设置在外槽体内,内培养皿设置在内槽体内,外槽体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盖体顶部的设置有开口,开口上方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拉手,所述盖体底部设置有外底板及内底板,所述外底板及内底板底面设置有出液孔。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便于干细胞与营养液接触的扩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体与内槽体一体成型设置,内槽体位于外槽体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晴吕燕波张杨李兴玲刘菊芬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康庄细胞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