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91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井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泄压口,井体位于进水口和泄压口之间的侧面开设有排污口,进水口、泄压口和排污口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井体内设置有截留闸门,截留闸门将井体内分隔为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井体的进水口和排污口位于第一处理区,泄压口位于第二处理区;井体内设置有启闭排污口的通闭闸门。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在进行雨水污水处理时,在污水厂关闭污水进水口时,能够及时将分流井内的污水通过其他排泄口排至其他泄压空间,以提高市政管道使用寿命。提高市政管道使用寿命。提高市政管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分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分流井的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在雨季,由于排污管道载荷不足而造成的城市路面积水、洪涝问题,一直是市政工程待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对雨水和污水进行良好的分流处理,于是出现了分流井。现有的分流井,包括由砖块砌成的井体,井体相对的外周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排污口,进水口和排污口的轴线相正对,井体的外周面靠近排污口的一侧开设有泄洪口,泄洪口位于排污口的上方。其中,排污口通过管道与路面排水口、居民污水排水口相连通,排污口与市政污水厂相连通,泄洪口与河道排水口相连通。
[0003]其实施方式是:在下雨时,雨水和生活污水均会通过管道排至分流井的进水口,然后再通过排污口排至市政污水厂进行污水处理,在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超核时,会关闭污水厂的进水入口,从而使得污水管道内污水堆积,直至污水积水至到达井体的泄洪口后,通过泄洪口会将污水管道内的污水及雨水排至河道,从而达到减少路面积水的情况。
[0004]以上,分流井是在污水厂关闭进水口后,在污水管道内积水一段时间,至污水液面达到与河道排水口相连通的泄洪口时,才可以将污水排至河道内。在这过程中,污水管道内由于积水的增加,而对管道的内壁产生较大的压力,对于部分局部产生破损的管道,会增加管道爆裂的情况。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分流井,在应用过程中,不能在污水厂关闭污水进水口时,就能够马上将污水管道内的污水排至其他泄压的空间内,如河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分流井,在进行雨水污水处理时,在污水厂关闭污水进水口时,能够及时将分流井内的污水通过其他排泄口排至其他泄压空间的作用。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泄压口,所述井体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泄压口之间的侧面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进水口、泄压口和排污口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截留闸门,所述截留闸门将所述井体内分隔为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所述井体的进水口和排污口位于所述第一处理区,所述泄压口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井体内设置有启闭所述排污口的通闭闸门。
[0008]进一步得,所述井体的底面凸起有凸板,所述井体的内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凸板的内部,所述井体相对的内壁凸起有滑道,所述滑道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滑道内部与所述滑槽内部相连通,所述截留闸门包括与所述滑槽插接的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凸板设置有控制隔流板滑动的驱动件。
[0009]进一步得,所述滑槽靠近其内底面的内侧壁开设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朝向所述井体的内壁开设有压缩槽,所述压缩槽沿靠近所述井体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包括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压缩槽靠近所述井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朝向远离所述井体的一侧设置,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压缩槽密封插接,所述滑槽和所述压缩槽内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隔流板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压缩液。
[0010]进一步得,所述滑槽内的容积等于所述压缩槽内所述压板至所述过渡槽之间的最大空间的容积,所述滑槽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大小是所述压缩槽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大小的一半。
[0011]进一步得,所述井体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轨,两个所述导向轨分列于所述排污口的两侧,所述通闭闸门包括与所述导向轨滑动连接的密封门,所述井体的内壁设置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伸出端与所述密封门连接。
[0012]进一步得,所述井体的内壁设置有柔性连接袋,所述柔性连接袋的表面贯通有过滤孔,所述柔性连接袋的袋口固定连接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与所述井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圈环绕所述进水口设置。
[0013]进一步得,所述井体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滑动轨,两个所述滑动轨分列于所述进水口的两侧,所述安装圈的呈类矩形设置,所述安装圈相对的两个边沿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圈朝向所述井体井口的边沿固定连接有拉手。
[0014]进一步得,所述井体的井口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贯通有若干筛孔,若干所述筛孔与所述第一处理区正对。
[0015]进一步得,所述盖板平面的边沿凸起有凸缘,所述井体的井口边沿开设有供所述凸缘插接的闭环槽。
[0016]进一步得,所述进水口、排污口、泄压口分别插接有进水管、排污管、泄压管,所述进水管沿轴向末端的外周面凸起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排污管沿轴向末端的外周面凸起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泄压管沿轴向末端的外周面凸起有第三限位环,所述井体内壁位于所述进水口边沿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环插接的第一环槽,所述井体内壁位于所述排污口边沿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环插接的第二环槽,所述井体内壁位于所述泄压口边沿开设有供所述第三限位环插接的第三环槽。
[0017]一种智能分流井,通过在井体内设置进水口、泄压口和排污口,进水口用于将城市路面上的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井体内,在进行雨水污水处理时,通过启动截流闸门,从而使得该闸门将井体内部空间进而分隔,从而减少进水口排入的雨水和污水混合液排入泄压口,而是先经过排污口排入市政污水厂,利用市政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在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超核时,会通过控制通闭闸门,已关闭排污口,从而减少井体内的污水排入排污口内。与此同时,通过控制截留闸门从而使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相连通,此时,进水口排入井体内的污水会直接迅速通过泄压口排入河道,以减少市政管道由于排污口和泄压口均关闭而导致管道内部压力过大,而增加管道爆裂的情况,由此可以达到提高市政管道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井体的结构图。
[0023]图中:1、井体;101、第一处理区;102、第二处理区;11、进水口;111、第一环槽;12、排污口;121、第二环槽;13、泄压口;131、第三环槽;14、闭环槽;15、滑道;16、凸板;161、滑槽;162、过渡槽;163、压缩槽;17、导向轨;18、滑动轨;2、截留闸门;21、隔流板;22、液压缸;23、压板;3、通闭闸门;31、驱动缸;32、密封门;4、安装圈;41、柔性连接袋;42、过滤孔;43、拉手;5、盖板;51、凸缘;52、筛孔;6、进水管;61、第一限位环;7、排污管;71、第二限位环;8、泄压管;81、第三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泄压口,所述井体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泄压口之间的侧面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进水口、泄压口和排污口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截留闸门,所述截留闸门将所述井体内分隔为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所述井体的进水口和排污口位于所述第一处理区,所述泄压口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井体内设置有启闭所述排污口的通闭闸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的底面凸起有凸板,所述井体的内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凸板的内部,所述井体相对的内壁凸起有滑道,所述滑道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滑道内部与所述滑槽内部相连通,所述截留闸门包括与所述滑槽插接的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凸板设置有控制隔流板滑动的驱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靠近其内底面的内侧壁开设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朝向所述井体的内壁开设有压缩槽,所述压缩槽沿靠近所述井体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压缩槽靠近所述井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朝向远离所述井体的一侧设置,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压缩槽密封插接,所述滑槽和所述压缩槽内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隔流板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压缩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的容积等于所述压缩槽内所述压板至所述过渡槽之间的最大空间的容积,所述滑槽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大小是所述压缩槽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大小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月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达环境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