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74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包括结构混凝土楼板、地面饰面板、地漏、二次排水接头及排水管,所述结构混凝土楼板与地面饰面板之间设有层状结构,所述二次排水接头设置在层状结构内,所述二次排水接头顶部与地漏相连通,二次排水接头底部与排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结构混凝土楼板与地面饰面板之间增加二次排水接头,能够实现二次排水,弥补了装饰领域二次排水空缺;2)二次排水接头上设置的止水圈,并设置二次泄水口,一方面将面层以下的积水引流至二次泄水口排出,另一方面增加管道周边水的渗水路径;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且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带有地漏的房间,尤其是淋浴间,在地漏位置处的下水管管壁周边在长时间用水状态下,会出现较大概率产生渗水的现象。目前的施工技术措施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控制渗水,但管壁周边的细微空隙在长时间接触水后可能形成缓慢的渗水的隐患。
[0003]在用水房间中采用的传统管壁封堵防水工艺,由于管壁封堵的工艺需要,需在管壁周边形成一个馒头状的水泥砂浆R角造型,防水层沿着管壁形成一个上弧的状态。因此面层以下基层会形成一个积水区。积水无处可排,防水层长时间受水的浸泡会影响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从而留下渗水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包括结构混凝土楼板、地面饰面板、地漏、二次排水接头及排水管,所述结构混凝土楼板与地面饰面板之间设有层状结构,所述二次排水接头设置在层状结构内,所述二次排水接头顶部与地漏相连通,二次排水接头底部与排水管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排水接头包括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及设置在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之间的止水圈,所述上连接管外壁上开设有二次泄水口,且二次泄水口设置在止水圈底部位置处。
[0008]进一步的,止水圈包括上环形平面、下环形平面及设置在上环形平面与下环形平面之间的环形斜面。
[0009]进一步的,层状结构包括水泥砂浆找坡层、防水结构层及饰面板安装结构层,所述防水结构层设置在水泥砂浆找坡层上方,所述饰面板安装结构层设置在防水结构层上方。
[0010]进一步的,防水结构层包括防水层及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所述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设置在防水层上方。
[0011]进一步的,止水圈与水泥砂浆找坡层之间的缝隙处增加防水附加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与结构混凝土楼板之间的洞口内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实现对洞口进行封堵。
[0013]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排水接头的止水圈底部涂抹一道防水砂浆。
[0014]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安装结构层包括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及装饰地面粘结层,所述装饰地面粘结层设置在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排水接头的止水圈边缘齐平或低于水泥砂浆找坡层。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在结构混凝土楼板与地面饰面板之间增加二次排水接头,能够实现二次排水,弥补了装饰领域二次排水空缺。
[0018]2)二次排水接头上设置的止水圈,并设置二次泄水口,一方面将面层以下的积水引流至二次泄水口排出,另一方面增加管道周边水的渗水路径。
[0019]3)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二次排水接头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二次排水接头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地漏;2、地面饰面板;3、装饰地面粘结层;4、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5、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6、防水层;7、水泥砂浆找坡层;8、结构混凝土楼板;9、二次排水接头;901、上连接管;902、下连接管;903、上环形平面;904、环形斜面;905、下环形平面;10、微膨胀混凝土;11、排水管;12、二次泄水口;13、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如图1

3所示,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包括地漏1、地面饰面2、装饰地面粘结层3、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4、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5、防水层6、水泥砂浆找坡层7、结构混凝土楼板8、二次排水接头9、微膨胀混凝土10、排水管11、二次泄水口12及可拆卸堵头13。
[0026]实施例:
[0027]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其结构混凝土楼板8与地面饰面板2之间设有层状结构,二次排水接头9设置在层状结构内,二次排水接头9顶部与地漏1相连通,二次排水接头9底部与排水管11相连通;实现对面层以下的积水进行排出。
[0028]层状结构包括水泥砂浆找坡层7、防水结构层及饰面板安装结构层,防水结构层设置在水泥砂浆找坡层7上方,饰面板安装结构层设置在防水结构层上方;防水结构层包括防水层6及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5,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5设置在防水层6上方;饰面板安装结构层包括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4及装饰地面粘结层3,装饰地面粘结层3设置在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4上。
[0029]本实施例中在止水圈与水泥砂浆找坡层7之间的缝隙处增加防水附加层,提高防水效果;排水管11与结构混凝土楼板8之间的洞口内浇筑微膨胀混凝土10,实现对洞口进行封堵。
[0030]二次排水接头9包括上连接管901、下连接管902及设置在上连接管901与下连接管902之间的止水圈,上连接管901外壁上开设有二次泄水口12,且二次泄水口12设置在止水圈底部位置处;止水圈包括上环形平面903、下环形平面905及设置在上环形平面903与下环形平面905之间的环形斜面904。
[0031]二次排水接头9安装时,止水圈边缘齐平或低于水泥砂浆找坡层7,二次排水接头9的止水圈粘结时在底部涂抹一层防水砂浆,进行粘结。
[0032]施工过程:
[0033]工艺流程:钢筋混凝土楼板开孔

孔壁凿毛处理

设置排水管

空隙分两次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

水泥砂浆找坡

粘结二次排水接头

涂刷防水层+防水附加层

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

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

装饰地面粘结层

地面饰面

安装地漏。
[0034]排水管:排水管预埋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将排水管管口高出地面饰面50mm左右并在进行下一道工序之前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以防在进行水泥砂浆找坡时造成管道的堵塞。
[0035]粘结二次排水接头:在粘结接头前,需对排水管根部进行清理,切割多余的排水管,并进行预装,以保证接头止水圈边缘齐平或略低于水泥砂浆找坡层。在粘结时应在止水圈底部抹一道防水砂浆并挤压密实;接头安装完毕后可根据现场地面完成面高度需要进行下水管接长处理,其高度可高于地面完成面50mm左右。
[0036]涂刷防水层:防水施工时应对管道周边进行清理,在进行一遍防水后,待防水未干之前在接头止水圈与找坡层之间的缝隙处增加防水附加层,对防水层进行加强处理,防止接缝处防水层开裂而出现渗漏隐患。防水附加层是为了防止特殊部位防水破坏而作的补强措施,附加层宜选用聚酯纤维无纺布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混凝土楼板(8)、地面饰面板(2)、地漏(1)、二次排水接头(9)及排水管(11),所述结构混凝土楼板(8)与地面饰面板(2)之间设有层状结构,所述二次排水接头(9)设置在层状结构内,所述二次排水接头(9)顶部与地漏(1)相连通,二次排水接头(9)底部与排水管(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排水接头(9)包括上连接管(901)、下连接管(902)及设置在上连接管(901)与下连接管(902)之间的止水圈,所述上连接管(901)外壁上开设有二次泄水口(12),且二次泄水口(12)设置在止水圈底部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圈包括上环形平面(903)、下环形平面(905)及设置在上环形平面(903)与下环形平面(905)之间的环形斜面(9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排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包括水泥砂浆找坡层(7)、防水结构层及饰面板安装结构层,所述防水结构层设置在水泥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王丽霞王秀芳王泽勋陈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