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正专利>正文

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由换能装置和存放待激发物质的容器所构成,换能装置是由频率变换器及其输入输出线路所构成,其输入端与普通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连接线圈,该线圈即缠绕在一外侧覆盖有绝缘层的管路上,使用时,将电路接通,调整频率变换器,使产生需要的电流、频率、波形,这时穿过或固定在管路中待激发的物质,即产生相应的变化达到转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根据现代科学理论,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共振频率,和特定的吸收频谱,这种共振和吸收效应,可使生物体的细胞因共振而损坏,也可因吸收有益的能量促进生长和繁殖。对于某些物质的分子也会因共振使其晶格遭到破坏,或增减其凝聚过程;此外,电场和磁场也可改变在各该场内存在物质的正负电荷分布情况;因而应用这种科学技术可以控制生物体的生存、生长、繁殖和物质的结晶、凝聚各种变化,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但迄今为止,还缺乏实现这种愿望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激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它结构简单,利用既有技术,达到改变各种物质的内部结构,促其朝有利于社会的方向转化,并可适用于气体、液体和固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是由换能装置和存放待激发物质的容器所构成,换能装置是由频率变换器及其输入输出线路所构成,其输入端与普通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连接线圈,该线圈即缠绕在一外侧覆盖有绝缘层的管路上,使用时,将电路接通,调整频率变换器,使产生需要的电流、频率、波形,这时穿过或固定在管路中待激发的物质,即产生相应的变化达到转化的目的。该装置适用于气体、液体和固体,如果以流通状态通过管路时,固体物质可事先作成颗粒状。本技术优点在于因采用既有的仪器,使产生能量转换,作用在待激发的物质上,故结构简单;可用在各种类型的物体上,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故适用范围广。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所述的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是由换能装置和存放待激发物质的容器所构成,换能装置是由频率变换器1及其输入输出线路所构成,其输入端6与普通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2与线圈4相连接;存放待激发物质的容器3是由一空心管路所构成,在该管路外侧覆盖的绝缘层5上,套有与频率变换器输出线路相连接的线圈4。使用时,将电路电源接通,调整频率变换器,使产生需要的电流、频率、波形,磁场和电场,这时穿过或固定在管路中的待激发物质即产生相应的变化达到转化的目的。试验表明,将50株生长期的水稻,连同培养基放入本装置的管路内并将管路下端封闭,将电源接通,调整频率变换器,使电流电压由200V降至10V,电流<1A,频率由50Hz变成0.1MHz~1000MHz,电流波形由正弦波改成方形波,经30天后,该在经过进行换能处理环境中生长的水稻与生长在相同条件下在未经过换能处理环境中生长的同品种水稻50株相对比,前者总重量较后者增大5%,枝叶也比较粗壮,说明这种装置促进了水稻的发育和生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该装置是由换能装置和存放待激发物质的容器构成,其特征在于:1)换能装置是由频率变换器(1)及其输入输出线路所构成,其输入端(6)与普通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2)与线圈(4)相连接;2)存放待激发物质的 容器(3)是由一空心管路所构成,在该管路外侧覆盖的绝缘层(5)上,套有与频率变换器输出线路相连接的线圈(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发物质使其结构转化的装置,该装置是由换能装置和存放待激发物质的容器构成,其特征在于1)换能装置是由频率变换器(1)及其输入输出线路所构成,其输入端(6)与普通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正
申请(专利权)人:郑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