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89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左右两侧的外表面焊合有支撑腿,上下两侧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有齿条,壳体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通孔,壳体内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与齿条配合实现移动机构的水平移动;壳体的左右两侧将移动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摇摆幅度限定在卷筒的最大宽度范围内,有效避免缆绳因水平摇摆幅度太大发生缆绳脱出问题;另外限位机构对缆绳竖直方向跳动幅度进行限制,有效避免缆绳因跳动幅度太大发生缆绳脱出问题;最后缆绳穿过移动机构中的套环,套环与齿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可吸收一定的摆动或跳动能量,从而加快了缆绳恢复稳定状态的速度。态的速度。态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及生产过程中,重物的提升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工作。为了节省消耗的人力及提升的效率,一般采用卷扬机来代替人力。卷扬机的工作原理为:卷筒与缆绳的一端固定,缆绳的另一端与重物连接,卷筒发生旋转后将缆绳缠绕到卷筒表面,从而带动缆绳另一端上连接的重物实现上升或下降。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卷扬机以电动卷扬机为主,其具有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的优点。然而当电动卷扬机带动卷筒收放缆绳时,由于处于悬空状态的缆绳较长,一旦被吊重物自身或受外力作用下发生晃动及震颤时,就会带动缆绳发生摇摆或跳动,当缆绳摇摆或跳动的幅度大于卷筒的最大宽度时,即会发生缆绳脱出卷筒的现象,从而带来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从而可解决卷扬机中缆绳的摇摆或跳动会发生缆绳脱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的外表面焊合有支撑腿,所述壳体上下两侧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有齿条,所述壳体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齿条配合实现移动机构的水平移动。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承柱、第二支承柱、第三支承柱及第四支承柱,所述第一支承柱与第二支承柱之间、低三支承柱与第四支承柱之间均焊合有限位板,以实现对移动机构位置的限定,所述第一支承柱与第四支承柱之间、第二支承柱与第三支承柱之间均焊合有固定板,所述限位板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承柱、第二支承柱、第三支承柱及第四支承柱的端部均固定有滚子。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与齿条相匹配的齿环,所述齿环的内圈中设置有与齿环同心的套环,所述齿环的内圈表面连接有多根沿齿环径向的弹簧,所述套环的外表面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方形,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度s 均小于第一支承柱、第二支承柱、第三支承柱、第四支承柱的高度h。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承柱、第二支承柱、第三支承柱、第四支承柱的内侧均与限位板的内侧平齐,以避免移动机构运行过程中与第一支承柱、第二支承柱、第三支承柱、第四支承柱的尖角发生碰撞。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孔为椭圆形,所述第二通孔短轴的长度
介于套环的内径长度与外径长度之间。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其中:壳体的左右两侧将移动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摇摆幅度限定在卷筒的最大宽度范围内,有效避免缆绳因水平摇摆幅度太大发生缆绳脱出问题;另外限位机构对缆绳竖直方向跳动幅度进行限制,有效避免缆绳因跳动幅度太大发生缆绳脱出问题;最后缆绳穿过移动机构中的套环,套环与齿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可吸收一定的摆动或跳动能量,从而加快了缆绳恢复稳定状态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俯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剖切图A

A;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剖切图B

B;
[0017]图6为本技术中限位机构的俯视图。
[0018]其中:1

壳体,2

支撑腿,3

限位机构,4

移动机构,11

第一通孔,12

齿条, 31

第一支承柱,32

第二支承柱,33

第三支承柱,34

第四支承柱,35

限位板, 36

固定板,37

滚子,38

第二通孔,41

齿环,42

套环,43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图1

图6所示,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的外表面焊合有支撑腿2,所述壳体1上下两侧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的宽度小于壳体1上下两侧的宽度,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通孔1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与齿条12配合实现移动机构4的水平移动;其中: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有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及第四支承柱34,所述第一支承柱31与第二支承柱32之间、低三支承柱33与第四支承柱34之间均焊合有限位板35,以实现对移动机构4位置的限定,所述第一支承柱31与第四支承柱34之间、第二支承柱32与第三支承柱33之间均焊合有固定板36,所述限位板35开有第二通孔 38,所述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及第四支承柱34的端部均固定有滚子37;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有与齿条12相匹配的齿环41,所述齿环41的内圈中设置有与齿环41同心的套环42,所述齿环41的内圈表面连接有多根沿齿环41径向的弹簧43,所述套环42的外表面与弹簧4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1为方形,所述第一通孔11的宽度s均小于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第四支承柱34的高度h;所述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第四支承柱34的内侧均与限位板35的内侧平齐,以避免移动机构4运行过程中与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第四支承柱34的尖角发生碰撞;所述第二通孔38为椭圆形,所述第二通孔38短轴的长度介于套环42的内径长度与外径长度之间。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将卷扬机的缆绳穿过壳体1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通孔11、限位机构3中限位板35上的第二通孔38及移动机构4中套环42的内孔;当缆绳发生水平方向的摇摆时,缆绳先作用于套环42,套环42与齿环41之间的弹簧43吸收能量,之后限位机构3及移动机构 4再随缆绳进行水平移动,随着限位机构3及移动机构4的左右晃动,缆绳的水平摇摆振幅逐渐降低,直至缆绳恢复稳定状态;当缆绳发生跳动时,缆绳先作用于套环42,套环42与齿环41之间的弹簧43吸收能量,加快缆绳恢复稳定状态的时间。
[0022]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的外表面焊合有支撑腿(2),所述壳体(1)上下两侧内表面的中间位置均固定有齿条(12),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通孔(1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与齿条(12)配合实现移动机构(4)的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扬机缆绳用防脱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有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及第四支承柱(34),所述第一支承柱(31)与第二支承柱(32)之间、第三支承柱(33)与第四支承柱(34)之间焊合有限位板(35),所述第一支承柱(31)与第四支承柱(34)之间、第二支承柱(32)与第三支承柱(33)之间均焊合有固定板(36),所述限位板(35)上开有第二通孔(38),所述第一支承柱(31)、第二支承柱(32)、第三支承柱(33)及第四支承柱(34)的端部均固定有滚子(3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扬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小林张丁张银军赵瑞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