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78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其中,控制流体单元包括箱体,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在进风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在出风面板上开设有均布设置的多个出风孔,且各出风孔的总面积大于各进风孔的总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管道截面内流场得以均布,避免了因流场不均造成局部冲刷过快或者气流絮乱的后果。或者气流絮乱的后果。或者气流絮乱的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气体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许多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气体,这些工业气体有的是可以满足环保要求直接排放的,有的是需要余热回收的,有的是需要除尘的,也有的是需要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去除有害成分的等等。这些大量的工业气体,在传输时需要较大截面尺寸的管道,同时在气体输送时会有多次的变向,造成管道内气流不均,分层、紊乱甚至涡流的现象都有可能出现。这些工业气体的用途不同,后续设备对其使用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在流通截面内均匀的进入后续设备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0003]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气体的输送方式有很多种,大流量气体输送有很多情况下使用的是矩形管道,其具有易于制作、气流分布均匀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矩形管道在转弯时气流的均匀流场会被打破,可造成设备的局部冲刷和气流的紊乱,影响对气体的使用和处理。为防止气流变向时出现紊乱甚至出现涡流的现象,通常的做法是在管道内设置导流板或者折流板等,用以限制气流的流向,使气流在弯道处以柱塞流的形式通过,具有导流的作用,但并不能保证管道截面内流量是均布的。
[0004]例如,现在设备制造厂通常的做法如图1所示:当气流通过管道弯头时,受导流板01的限制,气流基本上能保持原来的流场状态。
[0005]此种在管道弯头设置导流板01的方法,气流基本上能保持原来的流场状态,但管道截面内的流场不均匀现象不会得到改善;增设导流板01后,气流被分层,通过弯头后在层内又可产生新的小幅度紊乱。此技术并不能将管道截面内的气流进行均布。
[0006]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烟气颗粒分离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提出了一种针对转炉烟气颗粒的干式分离装置。该技术是在汽化冷却烟道末端设置一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烟气颗粒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由多层且间隔一定距离的平行斜板02组成;烟气流经该装置时被分割成多个扁平的柱塞流,可以快速沉降烟气颗粒且能对烟气隔爆。通过设置合适的斜板间距和倾斜角度可以快速铺获忽米级的烟气颗粒。
[0007]但是,上述烟气颗粒分离装置的缺点是含有粉尘的烟气流经多层沉降斜板时,整个截面内各处的流速可能不均匀,会出现局部流速过快的现象,造成烟气中的粉尘沉降困难不能达到满意的烟气颗粒分离效果。
[0008]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烟气导流系统及余热锅炉(公开号为CN210141578U,公告日为2020年3月13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如图4所示,提出了一种针对余热锅炉进风口的导流装置。该技术是在余热锅炉的进风烟道03内设置有导流机构04(包括导流板和旋转机构),在余热锅炉05的入口截面内设置有多个流速测量点,根据各流速测量点的数值,通过设置在烟道外侧的旋转机构,调整对应的导流板角度,最终达到进风口截面内流速大致均匀的效果。
[0009]但是,上述烟气导流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受流量传感器耐温范围的限制,
该导流调节系统的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2)导流板在烟道截面内是横向设置的,对于进来的烟气流速在纵方向上可以实现调节,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3)该导流装置需要配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自动调节等控制系统,增加投资及运行费用。
[0010]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能使管道截面内流场得以均布,避免了因流场不均造成局部冲刷过快或者气流絮乱的后果。
[0012]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流体单元,包括箱体;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在进风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在出风面板上开设有均布设置的多个出风孔,且各出风孔的总面积大于各进风孔的总面积。
[00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出风孔的数量大于进风孔的数量。
[00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出风面板上的各出风孔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导流装置,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上述的控制流体单元;各控制流体单元的进风面板均位于导流装置的同一侧并拼接构成进风墙,各控制流体单元的出风面板均位于导流装置的同一侧并拼接构成出风墙。
[001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箱体为六面体结构。
[001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箱体为矩形体结构,多个控制流体单元按照横向单行排列或者按照纵向单列排列。
[001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箱体为矩形体结构,多个控制流体单元按照多层多列的矩形阵列排列。
[002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多个控制流体单元按照单排圆弧排列。
[002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多个控制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按照多层排列围成圆筒形。
[002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导流装置还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上水冷环管和下水冷环管,以及连接在上水冷环管和下水冷环管之间并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水冷管;在每个水冷管上从上至下均间隔固设有多个限位块,控制流体单元的箱体夹设在相邻两个水冷管之间并与限位块连接。
[002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控制流体单元的箱体的底面由出风面板向进风面板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002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控制流体单元的箱体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控制流体单元的进风孔的数量均相同,位于同一层的每个控制流体单元的进风孔的尺寸均相同,各控制流体单元的进风孔的尺寸从上至下逐渐缩小;每个控制流体单元的出风孔的数量和尺寸均相同。
[0025]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通过在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上分别开设进风孔和出风孔,并保证各出风孔的总面积大于各进风孔的总面积,整个控制
流体单元构成双层导流结构;工业气体经过该控制流体单元时,依次穿过进风孔和出风孔,气流经过两次减压,管道截面内的流速得以均衡分布,避免了因流场不均造成对后续设备的局部过快冲刷,防止气流出现紊乱和涡流现象,有效解决了工业气体在传输过程中流速不均、气流分层、紊乱甚至出现涡流的现象,满足了后续设备的气体使用和处理。
附图说明
[0026]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7]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导流作用的管道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现有技术中烟气颗粒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沿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现有技术中烟气导流系统及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控制流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导流装置的第一种结构中横向单行排列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在所述进风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在所述出风面板上开设有均布设置的多个出风孔,且各所述出风孔的总面积大于各所述进风孔的总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的数量大于所述进风孔的数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上的各所述出风孔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4.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流体单元;各所述控制流体单元的所述进风面板均位于所述导流装置的同一侧并拼接构成进风墙,各所述控制流体单元的所述出风面板均位于所述导流装置的同一侧并拼接构成出风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六面体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矩形体结构,多个所述控制流体单元按照横向单行排列或者按照纵向单列排列。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矩形体结构,多个所述控制流体单元按照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满井小海杨明华万庆明穆怀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