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645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其模内铆接单元包括前、后设于上模体上的推杆和冲头以及设于下模体上的送铆机构,送铆机构包括铆钉定位座和铆钉定位板,铆钉定位座设于可上、下滑动的浮升体上并与冲头相对,铆钉定位板于铆钉定位座前侧设于可前、后滑动的上滑板后端,铆钉定位座的底部与可前、后滑动的下滑板的后端之间通过匹配的斜坡台阶相连接,设有将浮升体向下复位的回位弹簧Ⅰ、将上滑板向后复位的回位弹簧Ⅱ、将下滑板向前复位的回位弹簧Ⅲ;推杆的下端为向后上方斜置的下推楔头,推杆上设有向前上方斜置的上推楔面,于复位位置,上滑板上开设有与上推楔面对位且匹配的上推楔槽,下滑板上开设有与下推楔头对位且匹配的下推楔槽。且匹配的下推楔槽。且匹配的下推楔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结构,具体为一种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五金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有工艺中,已有将冲压和铆接两道工序合二为一于冲压模模内的专利技术,如

公布号为CN109848357A 的《铆接冲压机模内铆接模具》专利技术申请、

公布号为CN104690208B的《模内铆接自动送料机构》专利技术申请、

公布号为CN104759534A的《模内触点正面铆接多工位级进模具》专利技术申请、

公布号为CN106975697A的《铆接触点用的模内自动铆接成型模具》专利技术申请、

公布号为CN103406444A的《笔记本散热片模内铆接连续模具》专利技术申请。
[0003]上述各专利申请技术总体上向好,但缺点也很明显,归纳为:
[0004]1、模具复杂不易安装,后期维护需要拆模,维护难度较高。
[0005]2、铆钉与主带料难以实现精准定位。
[0006]3、加工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0007]4、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难以达到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
[0009]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模内铆接单元,所不同的是所述模内铆接单元包括前、后设于上模体上的推杆和冲头以及设于下模体上的送铆机构,所述送铆机构包括铆钉定位座和铆钉定位板,所述铆钉定位座设于可上、下滑动的浮升体上并与冲头相对,所述铆钉定位板于铆钉定位座前侧设于可前、后滑动的上滑板的后端,铆钉定位座的底部与可前、后滑动的下滑板的后端之间通过匹配的斜坡台阶相连接,设有将浮升体向下复位的回位弹簧Ⅰ,设有将上滑板向后复位的回位弹簧Ⅱ,设有将下滑板向前复位的回位弹簧Ⅲ;所述推杆的下端为向后上方斜置的下推楔头,下推楔头上方的推杆上设有向前上方斜置的上推楔面,上推楔面与下推楔头之间的高度差为上滑板与下滑板之间的距离,于复位位置,上滑板上开设有与上推楔面对位且匹配的上推楔槽,下滑板上开设有与下推楔头对位且匹配的下推楔槽。
[0010]进一步,所述铆钉定位座的顶部开设有能够定位铆钉底部铆座的铆钉座槽,所述铆钉定位板的后端开设有能够定位铆钉钉体的叉口。
[0011]进一步,于铆钉定位座后侧设有与铆钉座槽连通的铆钉输送槽。
[0012]进一步,所述回位弹簧Ⅰ设于浮升体上开设的弹簧座孔中并压装于铆钉输送槽底部与浮升体之间。
[0013]进一步,上滑板与下滑板前方设有弹簧挡座,所述弹簧挡座上向后穿设有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上调节螺杆旋合于上滑板,所述回位弹簧Ⅱ套装于上调节螺杆并压装于上滑板与弹簧挡座之间,下调节螺杆旋合于下滑板,所述回位弹簧Ⅲ套装于弹簧挡座前
侧的下调节螺杆上并压紧在弹簧挡座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实现模具内铆接铆钉精确送铆。
[0016]本技术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可在模具内实现铆钉与主料带精确对接定位,送料时间精确匹配而实现模具内铆接;用一个工艺步骤即可达到模内铆接的效果,工序少、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0017]2、解决了浮升高度稳定、不受模具闭模高度细小调整产生变化的难题。
[0018]本技术的浮升高度由推杆和下滑板以及浮升体控制,铆钉在下模体的位置是通过铆钉定位座和铆钉定位板精确定位铆钉而完成,模高度出现微小的调整对模内送铆机构几乎没有影响。
[0019]3、关键部位使用分体式设计,易损件成本低,更换维护成本低。
[0020]本技术采用了冲铆与送铆的分体式设计,减少了送铆损耗带来的维护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难度,且分体式的设计不影响机构的运行。
[0021]4、送铆机构运行无需外接设备。
[0022]本技术依靠模体开、合为动力源,减少了电器辅助设备不可靠的因素;完全由自身结构借助模体工作时的开、合过程实现了主带料与铆钉的精准配合。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显示为合模前的状态图。
[0025]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显示为合模时推杆向前推动上滑板的状态图。
[0026]图4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显示为合模时推杆向后推动下滑板的状态图。
[0027]图5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显示为开模时下滑板复位的状态图。
[0028]图6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显示为开模时上滑板复位的状态图。
[0029]图7为图1实施方式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31]图号标识:1、上模体;2、冲头;3、推杆;3

1、下推楔头;3

2、上推楔面;4、下模体;5、铆钉定位座;6、铆钉定位板;7、浮升体;8、上滑板; 9、下滑板;10、回位弹簧Ⅰ;11、回位弹簧Ⅱ;12、回位弹簧Ⅲ;13、铆钉;14、弹簧挡座;15、上调节螺杆;16、下调节螺杆;17、铆钉输送槽;18、主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3]本技术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包括模内铆接单元,所述模内铆接单元包括于前位设于上模体1上的垂直推杆3、于后位设于上模体1上的垂直冲头2,以及设于下模体4上的送铆机构,所述推杆3向下长出冲头2,推杆 3的下端为向后上方斜置的下推楔头3

1,下推楔头3

1上方的推杆3的杆体上设有向前上方斜置的上推楔面3

2,上推楔面3

2的位置低于冲头2,如图 1、图7所示。
[0034]所述送铆机构包括对位于冲头2的铆钉定位座5和设于铆钉定位座5前侧的铆钉定
位板6,所述铆钉定位座5的后侧设有前、后向的铆钉输送槽17。所述铆钉定位座5设于可上、下滑动的浮升体7上,回位弹簧Ⅰ10置于浮升体7内部开设的弹簧座孔内,所述回位弹簧Ⅰ的下端限位于弹簧座孔的孔底,回位弹簧Ⅰ10的上端伸出弹簧座孔并预紧在铆钉输送槽17的底部,所述浮升体7的底部设有斜向前上方的二级斜坡台阶Ⅰ;所述铆钉定位板6设于可前、后滑动的上滑板8的后端,所述上滑板8下方设有可前、后滑动的下滑板9,所述下滑板9的后端顶部设有与浮升体7底部的二级斜坡台阶Ⅰ匹配的二级斜坡台阶Ⅱ;上滑板8和下滑板9的前端设有弹簧挡座14,所述弹簧挡座14上开设有上、下螺栓孔分别对位于上滑板8和下滑板9前端开设的螺纹孔,上调节螺杆15向后穿过弹簧挡座14的上螺栓孔并旋合于上滑板8前端的螺纹孔,上调节螺杆15上套装有预紧在上滑板8与弹簧挡座14之间的回位弹簧Ⅱ11,下调节螺杆16向后穿过弹簧挡座14的下螺栓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冲压模模内铆接装置,包括模内铆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铆接单元包括前、后设于上模体(1)上的推杆(3)和冲头(2)以及设于下模体(4)上的送铆机构,所述送铆机构包括铆钉定位座(5)和铆钉定位板(6),所述铆钉定位座(5)设于可上、下滑动的浮升体(7)上并与冲头(2)相对,所述铆钉定位板(6)于铆钉定位座(5)前侧设于可前、后滑动的上滑板(8)的后端,铆钉定位座(5)的底部与可前、后滑动的下滑板(9)的后端之间通过匹配的斜坡台阶相连接,设有将浮升体(7)向下复位的回位弹簧Ⅰ(10),设有将上滑板(8)向后复位的回位弹簧Ⅱ(11),设有将下滑板(9)向前复位的回位弹簧Ⅲ(12);所述推杆(3)的下端为向后上方斜置的下推楔头(3

1),下推楔头(3

1)上方的推杆(3)上设有向前上方斜置的上推楔面(3

2),上推楔面(3

2)与下推楔头(3

1)之间的高度差为上滑板(8)与下滑板(9)之间的距离,于复位位置,上滑板(8)上开设有与上推楔面(3

2)对位且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绍培厉嘉平何宽顺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金格电工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