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车总成及起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60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车总成及起重设备,小车总成包括小车主体和司机室,还包括连接小车主体和司机室的司机室支架总成,所述司机室滑设于司机室支架总成上,且可相对小车主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司机室包括司机室本体,所述司机室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逃生门洞,且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逃生门洞的逃生窗,所述司机室本体内壁顶部与逃生窗对应的位置设有吊载装置,用于吊载司机室本体内的人员从所述逃生门洞下降逃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降低操作人员疲劳强度、提升起重设备工作效率、减少安全事故机率,且遇突发事故时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可快速撤离等优点。可快速撤离等优点。可快速撤离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车总成及起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车总成及具有该小车总成的起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司机室基本都是固定设置在小车总成上,吊装集装箱5时,若地面有三排或两排集装箱5,而中间一排集装箱5层数较两边的层数少(如图1所示)或两排的靠司机室4的一排较另一排层数多(如图2所示),此时需要吊取三排的中间集装箱5 或两排的远离司机室的集装箱5时,因三排的或两排的靠司机室4的那一排层数均较中间或远离司机室4的那一排多,即挡住了司机室4中操作人员的视线,无法在司机室4中准确的观察到吊具与集装箱5锁头孔的位置,特别是越靠地面的集装箱5视野越差。而目前起重机操作人员在吊取这类集装箱5时均是凭经验感觉或将头向司机室4前方倾斜,甚至头已经触碰到司机室前方侧壁时依然无法看清吊具6与集装箱5锁头孔的位置。此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与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同时,操作人员长期的头向司机室4前方倾斜,严重影响操作人员健康与设备的安全操作。
[0003]此外,目前如龙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及桥式起重机等的司机室存在以下缺陷:1、当起重设备或设备现场出现了突发事故时,设备操作人员只能从设备的梯子平台通道撤离,从设备上撤离到地面需要较长时间,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2、其司机室底部前方下视窗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对该下视窗上玻璃尘灰进行清扫,同时,遇低温天气时下视窗上玻璃易产生雾、霜、冰,从而影响设备操作人员视野,降低起重设备使用效率与存在安全隐患。3、当对起重设备进行日常检修时,往往操作人员需要离开起重设备到地面才能对工器具与手进行清洗,而检修时往往工器具与手上存大量润滑油,操作人员离开起重设备时这些润滑油容易粘附在起重设备的相关零部件表面,容易粘附在操作人员的衣物与打滑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当需要对起重设备进行卫生清扫时,需要从地面提取水至起重设备上方,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与浪费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操作人员疲劳强度、提升起重设备工作效率、减少安全事故机率,且遇突发事故时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可快速撤离的小车总成,还相应提供一种具有该小车总成的起重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小车总成,包括小车主体和司机室,
[0007]还包括连接小车主体和司机室的司机室支架总成,所述司机室滑设于司机室支架总成上,且可相对小车主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0008]所示司机室包括司机室本体,所述司机室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逃生门洞,且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逃生门洞的逃生窗,所述司机室本体内壁顶部与逃生窗对应的位置设有吊载
装置,用于吊载司机室本体内的人员从所述逃生门洞下降逃生。
[0009]由此,当司机室内的操作人员无法看清吊具与集装箱锁孔位置时,通过司机室在司机室支架总成上的滑移,以调节司机室的位置,确保司机室内的操作人员能在正常操作下看清吊具与集装箱锁孔位置,操作人员不需要将头向前倾斜,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与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疲劳强度与疾病的患病机率。
[0010]并且,当出现突发情况时打开应急逃生窗,操作人员穿戴吊载装置上的安全绳索装置,通过吊载装置的操控装置即可快速实现操作人员从起重设备上的下降撤离,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2]所述司机室和司机室支架总成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司机室滑移的驱动机构。
[0013]司机室支架总成包括所述前横梁、后横梁、两根竖梁,以及与两根竖梁一一对应的两根纵梁,所述竖梁的上端与小车主体固连,其下端与相应的纵梁的前端相连,所述前横梁连接于两根纵梁的前端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两根纵梁的后端之间;
[0014]所述纵梁与司机室滑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司机室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前横梁固连。
[0015]所述纵梁与司机室通过滑动支座总成滑动相连,所述滑动支座总成包括设于所述司机室顶部的两个滑槽部,以及设于纵梁底部的滑动体,两个滑槽部与两根纵梁一一对应,所述滑动体滑设于相应的滑槽部中。
[0016]所述纵梁为工字钢,所述纵梁沿前后方向的两端设有防止其从滑槽部中脱出的限位挡板。
[0017]所述驱动机构为伸缩油缸总成或丝杠螺母副机构。
[0018]所述伸缩油缸总成包括设于前横梁上的前支座、设于司机室顶部的后支座,以及设于前支座与后支座之间的伸缩油缸。
[0019]所述吊载装置为卷扬机或起重葫芦。
[0020]所述逃生窗铰接于司机室本体的内壁底部,其包括第一玻璃层,和设于第一玻璃层上的第一栅板层。
[0021]所述司机室本体的底部前方开设有窗洞,且铰接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窗洞的视窗,所述视窗可绕铰接轴翻转至位于司机室本体内,从而便于视窗外壁上的尘灰清洁。
[0022]所述视窗包括第二玻璃层,和设于第二玻璃层上的第二栅板层,所述司机室本体位于视窗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防止人员或物品从所述窗洞掉落的安全栏网。
[0023]为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司机室下方视野,所述窗洞的前端相对其后端向上倾斜。
[0024]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上均设有用于清除雾、霜、冰等影响视野的清除装置。
[0025]所述司机室本体上设有储水箱和清洗盆,所述储水箱设于司机室本体内的空调器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清洗盆设于储水箱的下方,且与储水箱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管道上设有阀门,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起重设备、工器具、手等的清洗。
[0026]作为一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设备,包括起重机本体和上述的小车总成,所述小车总成设置于所述起重机本体上。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车总成及具有该总成的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可根据吊装集装箱的需要,适时调节司机室的位置,以达到便于集装箱吊装的目的,提升了起重设备的工作效率与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操作人员患颈、肩椎等疾病的机率。
[0029]2、本技术通过设置逃生窗以及与逃生窗对应的吊载装置,当起重设备或设备现场出现了突发事故时,设备操作人员可快速从设备上撤离到地面,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因突发事故导致的伤亡事故发生。
[0030]3、本技术通过将视窗可翻转地与司机室本体相连,从而可方便、安全、快捷地对司机室下视窗上玻璃尘灰进行清扫,方便地对低温天气时下视窗上玻璃上产生的影响起重设备操作人员视野的雾、霜、冰进行清除,提升起重设备使用效率与降低安全隐患。
[0031]4、本技术通过设置储水箱,存储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当对起重设备进行日常检修时,利用空调所产生的水,可就地对工器具与手进行清洗,同时设备卫生清扫时也不需要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车总成,包括小车主体(1)和司机室(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小车主体和司机室(4)的司机室支架总成(2),所述司机室(4)滑设于司机室支架总成(2)上,且可相对小车主体(1)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所示司机室(4)包括司机室本体(41),所述司机室本体(41)的底部开设有逃生门洞,且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逃生门洞的逃生窗(47),所述司机室本体(41)内壁顶部与逃生窗(47)对应的位置设有吊载装置(42),用于吊载司机室本体(41)内的人员从所述逃生门洞下降逃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4)和司机室支架总成(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司机室(4)滑移的驱动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车总成,其特征在于,司机室支架总成(2)包括前横梁(22)、后横梁(24)、两根竖梁(21),以及与两根竖梁(21)一一对应的两根纵梁(23),所述竖梁(21)的上端与小车主体(1)固连,其下端与相应的纵梁(23)的前端相连,所述前横梁(22)连接于两根纵梁(23)的前端之间,所述后横梁(24)连接于两根纵梁(23)的后端之间;所述纵梁(23)与司机室(4)滑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司机室(4)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前横梁(22)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车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与司机室(4)通过滑动支座总成(31)滑动相连,所述滑动支座总成(31)包括设于所述司机室(4)顶部的两个滑槽部(312),以及设于纵梁(23)底部的滑动体(311),两个滑槽部(312)与两根纵梁(23)一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辉张维友张桂袁光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