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96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1
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涉及直臂随车起重机液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泵进油控制联、比例换向阀工作联、合流控制联、回转换向联和第二泵进油控制联;第一泵进油控制联与第一定量油泵连接,并向比例换向阀工作联供油,第二泵进油控制联与第二定量油泵连接,向回转换向联供油,当回转换向联不工作时,通过单向阀及合流控制联的液控换向阀,使第二定量油泵与第一定量油泵合流,两泵同时向比例换向阀工作联供油,提高作业效率;当回转换向联工作时,合流控制联的液控换向阀切断第二定量油泵与第一定量油泵的合流通道,第二定量油泵向回转换向联独立供油,实现回转动作流量匹配、降低能耗与系统温升。能耗与系统温升。能耗与系统温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


[0001]本技术涉及直臂随车起重机液压
,尤其涉及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

技术介绍

[0002]直臂随车起重机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底盘上、能在一定范围内装卸重物的多用途机械,具有快速、灵活、便捷、吊装运输一体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设备装卸、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等吊装运输领域。近年来,随着市场与技术的发展,高效快速节能等时代理念正成为随车起重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0003]直臂随车起重机作业的主要操作动作,包括伸缩、卷扬、变幅及回转,上车多路阀是这些液压动作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目前,直臂随车起重机主流采用单油泵供油、比例多路阀控制系统,由于直臂起重机各个主要操作动作,对系统流量、压力的需求要求差异很大,现有的单泵供油系统难以满足高效率、低能耗精确控制等要求,同时,受底盘发动机动力特性的限制,大排量单泵系统也难以解决高负载压力下的发动机憋压熄火问题。
[0004]技术专利申请号202010424973.3公开了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及工作方法,从卷扬联换向阀两输出工作油口采集负载压力信号,采用卷扬动作时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合流、其余状态均不合流的多路阀装置与工作方法,仅能实现卷扬动作时的双泵合流,且第一泵与第二泵所处的两侧设置压力应相同,否则,当回转联一侧设定的压力低时,合流状态卷扬联一侧LS油路压力受回转联一侧的压力拉低,造成合流状态整个系统压力上不来;而当卷扬联一侧与回转联一侧的压力调定均一样足够高时,发动机底盘的发动机又可能因输出功率或扭矩不足而憋压熄火。
[0005]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109447089.6公开了一种随车起重机多路阀换向装置,涉及对象的是开关型多路阀而不是本技术的比例芯多路阀,其工作联间不能任意复合作业,动作超控性、流量匹配性均差、能耗也大,已不能满足现阶段随车起重机产品的技术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动作效率高、避免发动机憋压熄火、回转联操作状态下合流时回转动作平稳的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包括第一泵进油控制联、比例换向阀工作联、合流控制联、回转换向联和第二泵进油控制联;
[0008]所述第一泵进油控制联通过第一定量油泵向所述比例换向阀工作联供油;
[0009]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通过第二定量油泵向所述回转换向联供油;
[0010]所述合流控制联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进油控制联与第二泵进油控制联之间,控制所述第一定量油泵与第二定量油泵的分合流;
[0011]所述合流控制联包括液控换向阀;
[0012]所述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回转换向联中a油口连通;
[0013]所述回转换向联通过所述液控换向阀控制第一定量油泵与第二定量油泵的合流通道的通断,实现在所述回转换向联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定量油泵独立向所述回转换向联供油。
[0014]所述合流控制联还包括阻尼五;
[0015]所述阻尼五设置在所述液控换向阀的弹簧腔回油油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液控换向阀的阀芯换向动作速度。
[0016]所述回转换向联包括回转换向阀和压力匹配器六;
[0017]所述回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与进油口 P1 和进油口 P2连通;
[0018]所述回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二与回油口 T1和回油口 T2连通;
[0019]所述回转换向阀的另外两工作油口与压力匹配器六相通;
[0020]所述液控换向阀的两工作油口与压力匹配器六控制油口一和工作油口一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实现油口 MLS1 与 MLS2 的连通。
[0021]所述回转换向联还包括第一限压溢流阀六和第二限压溢流阀六;
[0022]所述第一限压溢流阀六的一端与回油口T2连通,另一端与A4工作油口连通;
[0023]所述第二限压溢流阀六的一端与回油口T2连通,另一端与B4工作油口连通。
[0024]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包括单向阀、压力切换阀、阻尼七和三通流量阀七;
[0025]所述进油口P2通过所述单向阀向所述回转换向联供油,并与所述三通流量阀七的进油口连通;
[0026]所述三通流量阀七的出油口和阻尼七分别与回油口T2连通;
[0027]负载敏感油路 LS2通过所述压力切换阀与三通流量阀七的弹簧腔及阻尼七的工作油口汇通。
[0028]所述第一泵进油控制联包括三通流量阀一、阻尼一和负载敏感LS油路限压溢流阀;
[0029]LS1控制油路与回油口T1通过阻尼一连通;
[0030]所述三通流量阀一的工作油口一与进油口P1连通,工作油口二与回油口T1连通;
[0031]所述负载敏感LS1油路限压溢流阀的油口一与回油口T1连通,油口二与负载敏感油路测压油口MLS1连通;
[0032]所述三通流量阀一的控制油口连接于所述负载敏感LS1油路限压溢流阀与负载敏感油路测压油口MLS1之间连接油路上。
[0033]所述比例换向阀工作联包括伸缩换向联、卷扬换向联和变幅换向联中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
[0034]所述伸缩换向联包括伸缩换向阀和压力匹配器二;
[0035]所述伸缩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与进油口P1连通,工作油口二与回油口T1连通;
[0036]所述压力匹配器二的控制油口与工作油口一与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导通;
[0037]所述伸缩换向阀与压力匹配器二连通,通过所述压力匹配器二控制所述伸缩换向阀的阀口压差,以实现伸缩换向阀的比例控制。
[0038]所述卷扬换向联包括卷扬换向阀和压力匹配器三;
[0039]所述卷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与进油口P1连通,工作油口二与回油口T1连通;
[0040]所述压力匹配器三的控制油口与工作油口一与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的导通;
[0041]所述卷扬换向阀与压力匹配器三连通,通过所述压力匹配器三控制所述卷扬换向阀的阀口压差,以实现卷扬换向阀的比例控制。
[0042]所述变幅换向联包括变幅换向阀和压力匹配器四;
[0043]所述变幅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与进油口P1连通,工作油口二与回油口T1连通;
[0044]所述压力匹配器四的控制油口与工作油口一与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的导通;
[0045]所述变幅换向阀与压力匹配器四连通,通过所述压力匹配器四控制所述变幅换向阀的阀口压差,以实现变幅换向阀的比例控制。
[0046]本技术中第一泵进油控制联与第一定量油泵连接,并向比例换向阀工作联供油,第二泵进油控制联与第二定量油泵连接,向回转换向联供油,当回转换向联不工作时,通过单向阀及合流控制联的液控换向阀,使第二定量油泵与第一定量油泵合流,两泵同时向比例换向阀工作联供油,提高作业效率;当回转换向联工作时,合流控制联的液控换向阀切断第二定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泵进油控制联(1)、比例换向阀工作联、合流控制联(5)、回转换向联(6)和第二泵进油控制联(7);所述第一泵进油控制联(1)通过第一定量油泵向所述比例换向阀工作联供油;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7)通过第二定量油泵向所述回转换向联(6)供油;所述合流控制联(5)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进油控制联(1)与第二泵进油控制联(7)之间,控制所述第一定量油泵与第二定量油泵的分合流;所述合流控制联(5)包括液控换向阀(51);所述液控换向阀(51)的控制油口与所述回转换向联(6)中a油口连通;所述回转换向联(6)通过所述液控换向阀(51)控制第一定量油泵与第二定量油泵的合流通道的通断,实现在所述回转换向联(6)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定量油泵独立向所述回转换向联(6)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控制联(5)还包括阻尼五(52);所述阻尼五(52)设置在所述液控换向阀(51)的弹簧腔回油油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液控换向阀(51)的阀芯换向动作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换向联(6)包括回转换向阀(61)和压力匹配器六(62);所述回转换向阀(61)的工作油口一与进油口 P1 和进油口 P2连通;所述回转换向阀(61)的工作油口二与回油口 T1和回油口 T2连通;所述回转换向阀(61)的另外两工作油口与压力匹配器六(62)相通;所述液控换向阀(51)的两工作油口与压力匹配器六(62)控制油口一和工作油口一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7)实现油口 MLS1 与 MLS2 的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换向联(6)还包括第一限压溢流阀六(63)和第二限压溢流阀六(64);所述第一限压溢流阀六(63)的一端与回油口T2连通,另一端与A4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限压溢流阀六(64)的一端与回油口T2连通,另一端与B4工作油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泵合流功能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进油控制联(7)包括单向阀(71)、压力切换阀(72)、阻尼七(73)和三通流量阀七(74);进油口P2通过所述单向阀(71)向所述回转换向联(6)供油,并与所述三通流量阀七(74)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三通流量阀七(74)的出油口和阻尼七(73)分别与回油口 T2连通;负载敏感油路 LS2通过所述压力切换阀(72)与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戚张成星刘丹辛少云丁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昌天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