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940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避免了春天子实体分化后高温、温差大、湿度低羊肚菌成菇率低,病、虫害严重、死菇多,成品菇外形差、品质低等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搭棚及整地,拌种及播种,二次营养补充后菌丝体培养,大棚顶上覆盖薄膜,幼菇管护至采收步骤;的搭棚及整地步骤是:按常规方法建造适宜羊肚菌菌丝、原基及子实体分化所需的大棚骨架,并按常规耕作方法将土壤整理到适宜羊肚菌种植标准;的拌种及播种步骤是:将培育好的羊肚菌栽培种或原种用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羊肚菌是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所有真菌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近20余年来,笔者及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对羊肚菌进行系统学、分类学及栽培研究表明,该属至少包括近80个物种,其中可栽培的有8个物种,分别是变红羊肚菌支系的红褐羊肚菌,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九妹羊肚菌、欧氏羊肚菌、十三妹羊肚菌和二十一妹羊肚菌。
[0003]目前,除部分规模小的种植户实现盈利外,我国喀斯特地区超过70%的种植户没有盈利,主要原因是冬天温度低、春天温差大、光照强、幼菇管理难度大,成菇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避免了春天子实体分化后高温、温差大、湿度低羊肚菌成菇率低,病、虫害严重、死菇多,成品菇外形差、品质低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棚及整地,拌种及播种,二次营养补充后菌丝体培养,大棚顶上覆盖薄膜,幼菇管护至采收步骤;所述的搭棚及整地步骤是:按常规方法建造适宜羊肚菌菌丝、原基及子实体分化所需的大棚骨架,并按常规耕作方法将土壤整理到适宜羊肚菌种植标准;所述的拌种及播种步骤是:将培育好的羊肚菌栽培种或原种用0.1

1%磷酸二氢钾、0.1

1.5%碳酸钾和0.5

10%蔗糖缓冲液拌湿,然后置于理好的播种沟或厢面上,再立即盖上2

5cm土壤;所述的二次营养补充后菌丝体培养步骤是:播种5

28天后将常规食用菌菌种制作方法获得的营养袋依照羊肚菌二次营养袋补充方法放置后,立即覆盖保湿材料,并继续再培养40

80天;所述的大棚顶上覆盖薄膜步骤是:按常规方法在大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所述的幼菇管护至采收步骤是:调节棚内土壤温度8~18℃,土壤湿度55~60%、空气温度15~25℃,空气湿度75~90%、二氧化碳浓度600~1200ppm,光照强度2000~8000LX,直至采收结束。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搭棚步骤是采用常规钢架大棚建造方法,每亩平地上依据风向搭建高3~5m,宽7~10m,长度小于的100米的适宜羊肚菌菌丝、原基及子实体分化所需的大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大棚顶上覆盖薄膜步骤是羊肚菌播种后菌丝培养55

100天,在大棚骨架外面覆盖透光率为10%的食用菌专用散射光绿白膜。
[0008]所述的大棚顶内安装加湿、通风设备。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规范了羊肚菌在喀斯特地区商业化栽培标准、避免了前期湿度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及后期升温快对羊肚菌原基分化和幼菇生长的影响,避免了春天子实体分化后高温、温差大、湿度低羊肚菌成菇率低,病、虫害严重、死菇多,成品菇外形差、品质低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1]实施例1:栽培季节:2019年11月10

15日播种,地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
[0012]1.搭建羊肚菌种植棚:采用常规大棚建造方法,在一亩平地上依据风向,搭建高3.5m,长80m,宽8m的羊肚菌种植棚,并在大棚内安装加湿、通风设施,不在顶部覆盖薄膜。
[0013]2. 整地、拌种和播种:将适宜羊肚菌种植的土壤依据传统农耕方法整理好,再将培育好的羊肚菌栽培种或原种用0.1%磷酸二氢钾、1.5%碳酸钾和1%蔗糖缓冲液拌湿,然后置于理好的播种沟或厢面上,随即盖上2

5cm土壤。
[0014]3. 二次营养补充及菌丝体培养:播种10天后将常规食用菌菌种制作方法获得的营养袋依照羊肚菌二次营养袋补充方法放置后,立即覆盖保湿材料,并继续再培养60天。
[0015]4.大棚顶上覆盖薄膜:羊肚菌菌丝培养70天后,在所建大棚骨架上覆盖透光率为10%的食用菌专用散射光绿白膜。
[0016]5. 幼菇管护至采收:覆盖薄膜后,适时将棚内土壤温度调节到8~13℃,土壤湿度55~58%、空气温度小于25℃,空气湿度75~80%、二氧化碳浓度800ppm,光照强度2000LX,直至采收结束。
[0017]实施例2:栽培季节:2019年11月20

26日播种,地点: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0018]1.搭建羊肚菌种植棚:采用常规大棚建造方法,在一亩平地上依据风向,搭建高3.5m,长60m,宽10m的羊肚菌种植棚,并在大棚内安装加湿、通风设施,不在顶部覆盖薄膜。
[0019]2. 整地、拌种和播种:将适宜羊肚菌种植的土壤依据传统农耕方法整理好,再将培育好的羊肚菌栽培种用0.5%磷酸二氢钾、1%碳酸钾和5%蔗糖缓冲液拌湿,然后置于理好的播种沟或厢面上,再立即盖上2

5cm土壤。
[0020]3. 二次营养补充及菌丝体培养:播种18天后将常规食用菌菌种制作方法获得的营养袋依照羊肚菌二次营养袋补充方法放置后,立即覆盖保湿材料,并继续再培养40天。
[0021]4.大棚顶上覆盖薄膜:羊肚菌菌丝培养60天后,在所建大棚骨架上覆盖透光率为10%的食用菌专用散射光绿白膜。
[0022]5. 幼菇管护至采收:覆盖薄膜后,适时将棚内土壤温度调节到10~13℃,土壤湿度60%、空气温度小于25℃,空气湿度75~85%、二氧化碳浓度800ppm,光照强度2000LX,直至采收结束。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
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喀斯特地区羊肚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搭棚及整地,拌种及播种,二次营养补充后菌丝体培养,大棚顶上覆盖薄膜,幼菇管护至采收步骤;所述的搭棚及整地步骤是:按常规方法建造适宜羊肚菌菌丝、原基及子实体分化所需的大棚骨架,并按常规耕作方法将土壤整理到适宜羊肚菌种植标准;所述的拌种及播种步骤是:将培育好的羊肚菌栽培种或原种用0.1

1%磷酸二氢钾、0.1

1.5%碳酸钾和0.5

10%蔗糖缓冲液拌湿,然后置于理好的播种沟或厢面上,再立即盖上2

5cm土壤;所述的二次营养补充后菌丝体培养步骤是:播种5

28天后将常规食用菌菌种制作方法获得的营养袋依照羊肚菌二次营养袋补充方法放置后,立即覆盖保湿材料,并继续培养40

80天;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赵琦于富强刘伟潘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