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及固体颗粒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11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容器领域,提供一种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及固体颗粒容器。其中所述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包括一圆柱状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包括一进口端、一出口端和一主轴;还包括两块导流挡板;所述两块导流挡板设于出料通道内,以出料通道的直径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并与出料通道内侧壁相连;所述导流挡板从出口端向进口端倾斜,形成与出料通道的主轴倾斜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靠近进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大于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简单,可有效控制固体颗粒的倒出速率和倒出量,不易发生撒漏。不易发生撒漏。不易发生撒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及固体颗粒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新型容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及固体颗粒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固体颗粒多种多样,有别于液体,固体颗粒较为分散,在倒出和倒回容器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撒漏,并且容易吸湿形成结块,粘附在容器上,这是其包装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洗护产品中,包括彩漂粉,洗碗粉,洗衣香珠等,此些产品通常需要定量倒出,倒出量控制也是重点课题。
[0003]传统的盒装加勺子的包装形式需保持手部洁净干燥,容器内的固体颗粒易被污染;据此,发展出一次性小袋装、可溶性膜包装等定量的包装形式,然而此些包装产品不能根据场景灵活改变用量,适用于旅游出行等携带,无法满足日常家居需求;现有技术中还有将容器的密封结构设置为量杯以便于使用者量取,该项技术在液体容器中使用率较高,然而在固体颗粒容器中的应用仍不成熟,存在易撒漏、倒出量难以控制,残留粘附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及固体颗粒容器,用于解决现有的固体颗粒容器存在的易撒漏、倒出量难以控制,残留粘附等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种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包括一柱状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包括一进口端、一出口端和一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导流挡板;所述两块导流挡板设于出料通道内,并与出料通道内侧壁相连;所述导流挡板从出口端向进口端倾斜,形成倾斜于出料通道的主轴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靠近进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大于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
[0007]出料通道接近容器内部的一端为进口端,靠近外界的一端为出口端,倾倒容器时,固体颗粒在容器中从进口端进入出料通道,从出口端掉离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为柱状,在出料通道的纵截面上,以嘴部结构倾倒时的摆放状态为基准,出料通道轴向延伸的两边界分别为出料通道的通道上沿和通道下沿,导流挡板以其底端为定点,从出口端向进口端倾斜,其底端靠近出料通道的下沿,并靠近出料通道的出口端,故为近端;其另一端倾斜地向出料通道的深处延伸,逐渐远离出口,随着延伸深度越深,越发靠近出料通道的上沿,故为远端。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上,两块导流挡板之间形成一个对称的出料口,出料口的上沿开口为处在两块导流挡板远端之间的出料通道内侧壁的圆弧,出料口的下沿开口为处在两块导流挡板近端之间的出料通道内侧壁的圆弧,出料口靠近进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即是出料口上沿的开口宽度,出料口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即是出料口下沿的开口宽度。D等于两块导流挡板远端的连接距离,d等于两块导流挡板近端的连接距离。
[0008]导流挡板倾斜设置,形成具有倾斜表面的出料口,同时出料口上沿的开口宽度D大于下沿的开口宽度d,出料口从出料通道的进口端向出口端逐渐收拢,减小固体颗粒可通过的面积,在将固体颗粒倒出容器时延缓固体颗粒的倒出速率,使固体颗粒集中于出料通道的中间位置顺畅地、集中地流出,倒出速率可控,随着倾倒角度增加而增加,在倾倒角度较大时仍能保持流束集中,从而更好地控制固体颗粒的流出量。
[0009]进一步,所述出料口与出料通道的主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所述导流挡板靠近出口端的近端与出料通道进口端的端面的距离为l1,与出料通道的通道下沿的距离为l3;所述导流挡板远离出口端的远端与出料通道进口端的端面的距离为l2,与出料通道的通道上沿的距离为l4;所述夹角α为45
°
~60
°
,和/或,l1:l2在1.2~1.8之间,和/或,l3:l4在0.2~1.2 之间,和/或,d:D在0.3~0.8之间。
[0010]若夹角α过大,倒出时固体颗粒容易堆积在导流挡板的近端,倒回时固体颗粒容易堵塞在导流挡板表面无法流回容器;若夹角α过小,造成出料口上沿过于靠近出料通道的进口端,或,造成出料口上沿的开口过大,不利于控制固体颗粒的倒出速率,在倾倒角度较高时容易出现部分固体颗粒散开,流束不集中,从而导致难以控制倒出量。由此可见,夹角α过大或过小均会削弱导流挡板的导向作用,45
°
~60
°
为较佳的范围,适应固体颗粒的粘滞度。同理,l1:l2宜控制在1.2~1.8之间,和/或,l3:l4宜控制在0.2~1.2之间,和/或,d:D宜控制在0.3~0.8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积的30%~85%之间。
[0012]固体颗粒的最大流通量取决于出料口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若导流挡板占据出料通道过多的横截面积,需要以较高的倾倒角度才能到达合适的倒出速率,若倾倒角度过高,还会使大量固体颗粒脱离导流挡板的限制出现撒漏;倒回时固体颗粒的疏通效率差,容易堵塞在出料口。但出料口面积亦不宜过大,需要在倾倒角度较高时保持固体颗粒的流速可控、流束集中。因此,出料口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应为出料通道的横截面积的30%~85%。
[0013]进一步,所述出料口靠近进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与出料通道的开口宽度B之比在 0.5~0.8之间;所述出料口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与出料通道的开口宽度B之比在 0.1~0.3之间。
[0014]与上述同理,D:B和d:B的值应使出料口的面积保持在合适范围内,使出料口开口具有适中的宽度变化。
[0015]进一步,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端面为倾斜切面;所述倾斜切面与出料通道的主轴形成的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锐角且与所述夹角α处在同一纵截面上。
[0016]进一步,所述导流挡板呈冠形,包括封闭连接的圆弧边和直线边;所述圆弧边贴合出料通道的内壁,直线边为出料口的边界。
[0017]进一步,所述导流挡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朝向出口端凸出。
[0018]基于上述嘴部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固体颗粒容器:
[0019]所述固体颗粒的容器包括容腔、密封件和如上所述的嘴部结构;所述出料通道的进口端连接容腔,以使存放于容腔内的固体颗粒通过嘴部结构倒出;所述出料口靠近出口端的一侧与所述容器的倾倒方向同侧;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嘴部结构。
[0020]本技术的容器专门用于存放固体颗粒,相较于用于存放液体的容器,本技术的出料通道无需设置回流槽,出料口为容腔中的固体颗粒的唯一出口。出料口的流通面积更大,利于固体颗粒的流通,容器的各尺寸适应固体颗粒的粘滞度。
[0021]进一步,所述嘴部结构设有外座;所述外座设于出料通道的外侧,并围绕于出料通道进口端处的外侧壁,所述出料通道的部分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中设有第一配合位;所述外座的底部设有第二配合位,嘴部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配合位与容腔连接;所述密封件通过第二配合位可拆卸连接外座。
[0022]进一步,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端设有外翻边;所述密封件的内侧紧贴出料通道的外翻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包括一柱状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包括一进口端、一出口端和一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导流挡板;所述两块导流挡板设于出料通道内,并与出料通道内侧壁相连;所述导流挡板从出口端向进口端倾斜,形成倾斜于出料通道的主轴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靠近进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大于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与出料通道的主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所述导流挡板靠近出口端的近端与出料通道进口端的端面的距离为l1,与出料通道的通道下沿的距离为l3;所述导流挡板远离出口端的远端与出料通道进口端的端面的距离为l2,与出料通道的通道上沿的距离为l4;所述夹角α为45
°
~60
°
,和/或,l1:l2在1.2~1.8之间,和/或,l3:l4在0.2~1.2之间,和/或,d:D在0.3~0.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在出料通道的横截面积的30%~8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容器的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靠近进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与出料通道的开口宽度B之比在0.5~0.8之间;所述出料口靠近出口端一侧的开口宽度d与出料通道的开口宽度B之比在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展球凌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